弈周刊:空穴来风 房产抛售背后暗藏楼市异动
去年11月以来,随着“房叔”、“房婶”、“房姐”、“房妹”等“房多多”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网上有不少报道宣称,一股岌岌可危的“房产抛售”风潮正在各大城市蔓延开来。
从最受热捧的“香饽饽”沦为迫切抛售的“烫手山芋”,房产是真的“失宠”了吗?
“公务员房”引热议 “房产抛售”实为空穴来风
近几个月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的二手房成交量大涨,部分城市二手房的价格还有所上升。有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国家试点推行官员个人财产公开及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以致拥有多套房产的部分官员急于脱手名下房产。
甚至有报道援引接近中纪委人士的话称,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已有45个大中城市出现公务员抛售豪宅、别墅的动向,12月更甚。
然而,据媒体记者深入采访了解,“房产抛售”实则空穴来风,相关部门也予以否认。
上海多家二手房中介负责人均表示,很难从二手房交易环节掌握房主的身份、职业等私密信息,所谓的“公务员房”不过是一种传闻和炒作。
在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有11个地市抛售最严重,包括南京、上海、杭州、天津、沈阳、厦门、福州、济南、广州、深圳、成都。其中,官员抛售豪宅势头最强劲的当属广州和上海,分别为4880套和4755套。
对此,一房产中介负责人反驳道:“卖家有房挂牌,我们会派人上门验视。对其中有可能在近期成交的住房,会进一步到住房交易中心查询屋主姓名、房屋有无贷款抵押等信息。随后,在交付定金、签约购房这两个环节,会要求提供并复印屋主的身份证。在这些程序中,屋主职业、身份等信息我们无从、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而且,在一些二手房交易中,屋主根本不用出面,而是委托他人办理。”
从中不难发现,在二手房成交的过程中,屋主是否公务员根本就无从查证,何来如此明确的官员抛售数据?
近日,上海市纠风办官方微博也对此事进行辟谣:上海纪委没有接到过中央纪委的通报,经向中央纪委了解,他们没有发布过这一通报,“上海官员已抛售豪华住宅4755套”信息不实。
传闻背后暗藏楼市异动 住房信息联网势在必行
尽管“房产抛售”浪潮已被证实是炒作,然而,在房价居高不下、“房多多”层出不穷、呼吁官员财产公开等多重背景下,“公务员房”引起的高关注,无疑触动了多条敏感神经。
据一些房产中介透露,“公务员房”同“笋盘”(指屋主不惜大幅降价、着急出售的房源)等说法一样,是对挂牌房源的一种包装,其目的是吸引顾客、推介房源。毕竟,打着“公务员房低价抛售”、“房主着急套现”的旗号,更容易以“低价”的名义打动购房者。
不可置否,“房产抛售”传闻持续时间虽短,但确实顺利地搅合了楼市,诱使部分购房者出手。而这一系列炒作的背后,还暗藏着楼市的微妙异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4个城市一手房价格环比上涨,46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上涨,上涨城市数量增多、涨幅扩大。
从供应看,不少地方房源库存尚处高位,但住房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等有所下降;从需求看,观望已久的刚性需求和部分改善性需求入市愿望强烈。多方因素之下,房地产市场面临不小的反弹压力。
其实,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城市就已经出现明显的止跌反弹。而第三、四季度,很多房企陆续完成销售额,也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涨价。以福州为例,眼下许多楼盘的均价相较于2012年年初,就至少高了10%。
在这种预期之下,“公务员抛售房产”的谣言,本质上就是为了促使吸引购房者入市。
当然,“公务员房”的高关注度,还在于它还触及了公众十分关心的官员财产和房产问题。
其实,去年,住建部就曾表态,将在2012年6月底前实现40个重点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住建部的联网,而各省区市及其他城市也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争取2013年实现全市、全省联网。
但就近期各地层出不穷的“房多多”现象来看,目前,住房信息联网的范围有多大、联网联到什么程度,还有待市场考验。
有地方房管部门人士表示,相对来说,住房交易规模、房价变动等市场客体信息的联网推进较快,已能逐步实现跨地区实时查询,但涉及购房者个人姓名、职业、身份、地址等具体主体信息的联网工作,因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重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各地“建网”的工作进度也不尽相同。
为此,有专家提出,一旦要推进个人住房信息深度联网,就需要事先进行完备的制度设计,制定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官员的财产公开问题,则应该进一步探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