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董明珠:对我最挑剔,就是最爱护
武汉格力速度 当年投产当年百亿
“董姐”:
她写过《棋行天下》《行棋无悔》两本书,她已没时间下棋了,她早把商场当棋盘。
她是董明珠。
这一次,这位尤擅布阵“棋局”的家电女强人,把“棋盘”放在武汉——格力电器全国销售公司工作会议昨日首次放在武汉。
去年,对董明珠不一般。5月,她以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方式,正式拉开格力集团的“董时代”。年终,董明珠带着她标志性的骄傲微笑,掷地有声地证明了自己的自信——格力电器全年销售过千亿,在前三季度家电板块51家上市公司总收入下滑1.97%的年景中,格力的净利同比增长41.34%。
2013年,武汉与格力的关系,亦更特殊。“我们将会是武汉首个当年投产、当年产量就达到100亿的家电企业”,董明珠说,选择武汉,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位置,更因为这座城市的魄力、对企业的服务意识。
全国两会上,
我敲了敲
市委书记的桌子
眼下,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共投资30亿元的格力电器产业园,一片繁忙,第一台“汉产格力空调”早已问世。
“在武汉,我们每天要生产一万套空调,一年就要生产近400万套。”董明珠说。预计2013年,武汉格力产业园创造的生产值将达到100亿。“这将是武汉首个当年投产、当年达百亿的家电项目。”她不无自豪。
为什么选择武汉?
“绝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董明珠答得爽快。格力选地方,一是看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二是看当地市场爱不爱用格力产品。正好,武汉两者都符合要求。
这位同行敬称“董姐”的“铁娘子”,昨晚笑称自己“大大咧咧”。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一眼看见了阮成发书记,当时我就冲了上去。书记正在埋头看材料,我用手指敲了敲他的桌子,因为看见老熟人了啊,觉得亲切啊!”董明珠回忆:“但敲完我心里才‘咯噔’一下,反应过来,领导会不会不高兴?别人看见了,肯定说这女的怎么这么野蛮?”
彼时的董明珠着急。由于土地拆迁等问题,奠基1年多的格力产业园,还没有投产。按照董明珠的性格,一般8个月、至多一年半,格力的产品一定要从生产线里出来。
格力着急,武汉更着急。
“阮书记说,只要有困难,找我。这种魄力让我安了心”,董明珠说:“高层拍板了,各方执行力够强,工程就没有问题。”
2012年,仅在湖北市场,格力电器的销售额就达到近60亿元,比2年前几乎翻番。格力武汉产业园全面投入使用后,从商用空调、家用空调、压缩机、电机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到销售,武汉将为格力年产家用空调600万套、压缩机600万台、电机20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30亿元。
苛刻“董时代”,
把产品做成艺术品
每年增长200亿,5年再造一个格力。昔日看起来很“狂”的目标,董明珠履新的首个年头,做到了。
她并不认为,这仅是“董时代”的功劳。
“我上台后,并没有做多少改变,只是一以贯之,注重细节”,董明珠说:“经济下行消费更加理性,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什么东西好,当然要买什么!”
但在格力,改变潜移默化。
格力电器工业设计中心部长吴欢龙最直接地感受到了。“以前的要求已经很高了,现在董总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场上看到过太多优秀的产品,这意味着她对时尚和品位的要求更高。她的眼神很犀利,看一眼,几秒钟之内,她就能指出问题的要害。当然,她的表达方式也比较严厉”。
没有售后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好的制造业,要给生活带来新的改变和尝试。董明珠不断强调这些理念。现在,她能更全面、直接地推动这些理念深入格力的骨髓。
2012年,格力研发投入费用30亿元,年底研发出的双级变频压缩机,改写了空调工业100年的历史。
“允许对手模仿,但不许超越,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但希望此举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准”。
“我要把格力的产品做到极致,做成一个艺术品”,董明珠说:“未来,格力电器依然坚持专业化。关注人的诉求、环境的诉求,市场自然会来找你,而不是只关注赚钱。格力再增长1000亿不难,中央空调、旧空调替换,我手指头数一数,就有四五百亿。”
美国人送“自虐狂”:
最挑剔,就是最爱护
“你们应该到珠海来看看格力”,昨晚采访的一个多小时,董明珠数次盛情邀请。
或许去过格力的人,才能直观了解董明珠有多“苛刻”。
去年,一个美国企业代表团到格力工厂考察;走时,美国人竖起大拇指,送了三个字:“自虐狂”。
珠海的质检机构,多次跟格力表示“会多多支持企业”。董明珠却一口否决:“最大的支持是严检,哪怕产品有一点点问题,你就给我退回来。”
质检人员不理解:“别的公司都是希望我们‘放一马’,你怎么希望我们再严点?”
“今天放一点,明天放一点,到最后,我的产品就变形了。卖出去,消费者会说格力不行了,美国人就要说你中国产品不行了。放一马,就是伤害,对我最挑剔,就是对我最爱护。”董明珠说。
对于竞争对手,“董姐”不愿评说。但对于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她不无担忧。
“最大的问题是急功近利、不诚信、不尊重消费者。倒下的企业,不是谁把谁淘汰了,而是自己把自己淘汰了”,董明珠说:“未来这3、5年,还会有很多制造企业倒下。中国企业首先应该检讨自己,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宽容你,而要自己不犯错。”
好干部,
敢于做“坏人”
在董明珠手底下干活,没有不累的。
湖北格力公司总经理何远航,能不跟董明珠打电话就不打,基本发短信。“她的思维太快了,打电话,问一句,我可能答不出来,发短信,还有时间缓冲一下”。
“我推崇军事化管理”,董明珠坦言:“很多人说女性管理者,更人性化;我说没有‘人性化’的管理,管理只有一种,就是制度,不分男女。日常工作可以随意性,但是原则问题是铁的纪律。”
在格力工厂,人行道和车道泾渭分明,如果员工在车行道上走路,就要被开除。“如果被车撞了,这是人性化么?”她说。
对干部,董明珠更是容不下一粒沙子。从去年10月份起,她要求格力1000多名党员,全部要佩戴党徽上班。
“要重塑党员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监督你“,董明珠说:“干部不好,员工才不好。好的干部,往往是敢于做‘坏人’;一个事事对你点头的干部,可能正在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有格力员工坦言,之前常常会忘记自己是党员;现在,时时刻刻都忘不了。一次,董明珠发现两个党员忘记了佩戴党徽,立马处罚。
“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层高楼尤其要有好的地基,管理就是企业的根基。管理不好,即便你有创新、人才、技术,这座大楼也会垮掉。”董明珠说。
对话董明珠
诚信问题不检讨,
制造业很危险
记者:朱江洪(格力集团原董事长)曾经跟您说过:“你的优点是自信,你的缺点是太自信”。自信与自负一线之隔,您怎么把控?
董明珠:自信很重要,非常重要。我觉得自信和自负差别很大。自负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即便“不能”,也不可以说。我自信是有三个基础:第一,对自己苛刻的要求;第二,不允许自己犯错;第三,不犯错。
记者:您说干部容易犯错,但您自己恰恰是集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谁来监督您?
董明珠:所以说我在格力尽量透明,我在干什么事情,尽量让别人看到。在格力,中层干部的亲戚不可以做配套商,不可以在格力任职,这看来可能是不通情理的事儿。但是,没办法,你不是普通员工。原来我是总经理,我就提这些理念;现在我是董事长,我更能彻底贯彻这些理念了。当干部不是意味着享受,而是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记者:您跟苏宁的张近东电话里争吵过40分钟,您还把广州市财政局告上过法庭,怎么能做到这么不留余地?不害怕?
董明珠:这是好多年前的往事了(大笑)。当你想着留余地,其实就是开始对自己放松。如果个人的牺牲能够改变社会风气,那么这就是价值。如果我是在一个普通岗位,可能不会这么明显,但随着职务的变化,我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格力8万人都指望着我呢!得罪既得利益者,当然也有做小动作的,但是我不怕。就算是表面骂你的,我想他心底,还是会佩服你这种正气。
记者:中国的制造业现在非常艰难,产能过剩严重。您觉得在未来5年内,会有很多企业倒掉么?
董明珠:恐怕很多企业都要倒掉。从三鹿奶粉开始,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不诚信。这个问题不检讨,制造业很危险。
记者:您连写两本自传都和“棋”有关,过去,您常和父亲下棋。现在,您还下棋么?
董明珠:你下么?如果下,我可以陪你(笑)。我已经多年不下棋了,也不是完全没时间,而是不想。现在,就算我一个星期不上班,可能也没什么事找我。但我心里挂着格力,放不下;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
资 料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2012年全年销售预计过千亿。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巴西、巴基斯坦等生产基地,8万多名员工。
记者手记
合唱,才能传承
“格力”的英文写作Gree,恰好是green(绿色)和glee(合唱)的双关语。兴许23年前“海利”改名“格力”并未有这种深远考虑,但机缘巧合的,“绿色”与“合唱”,正好点明了这家“中国最优秀上市公司”的特质。
昨晚8点,董明珠静静地独自坐在沙发上。灰色套装、藕色短靴,几乎未着脂粉。连续开了8个小时工作会,难掩倦容,但一谈起格力,犀利的眼神,立即发出光来。
董明珠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观音要考验三只猴子,中间摆了水果,三只猴子都想去拿,但一拿就被大雨淋。雨停了,又去拿,又被淋。雨又停了,但只有一只猴子敢再去拿了,另外两只猴子于是都打它,不让它去拿。这时候,来了一只新猴子,它看到老的猴子都不拿,它于是也不拿。
“这就是文化。”董明珠很受启发,决定加快速度,从制度上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传承下去。
如今,在家电业聚会的场合,即便不曾谋面,董明珠也大抵能够分辨谁是格力的员工。
董明珠提出“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12字管理方针。她要求党员必须戴党徽上班,接受群众监督。她把公司骨干拉到部队做短期军训,“去感受海岛上的战士,岛上很孤独,(但是)他们都能坚守在那里”。
“格力的员工不会说谎,即便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公开的东西,一套也套出来了。”董明珠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格力绝不会接收同行跳槽的人。因为别人有别人的文化,我不想两种文化打搅。”
从朱江洪到董明珠,很多格力的员工觉得,两代董事长的交棒,几乎“无缝对接”。
大家眼中的“铁娘子”,也必然有交权的一天。董明珠明白,彼时的格力要继续前行,可以依靠的,就是这一曲“合唱”。(记者蔡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