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管覆膜支架的功能与认识误区

  覆膜支架是指金属裸支架内面或外面部分或完全覆盖膜性材料的人工体内移植物。覆膜支架既保留了普通支架的支撑功能,又能有效地改善病变血管的异常血流动力学,从而在外周血管畸形性病变和急慢性血管损伤等血管病变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更有一些学者将其应用于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透析管道假性动脉瘤以及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964年Dotter开创了外周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先例,80年代管腔内普通支架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术后急性动脉闭塞与再狭窄率,提高了PTA的疗效。但支架植入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仍是困扰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推广的最主要的原因。

  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给术后再狭窄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理念。1990年,Baily和Giessen等首先将覆膜支架置入到猪的冠状血管,观察到支架周围血小板沉积减少。随后,Rogers等直接将肝素膜支架用于动物实验,其亚急性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覆膜支架既防止了金属支架表面正电荷的裸露,有封堵了病变血管破损的内膜,有效减少了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和早起血栓的形成;2、避免金属支架向血管壁内的陷入,减少了对内膜下组织的刺激同时又限制了平滑肌沿支架间隙的长入;3、膜表面覆盖的特殊物质如药物、放射性核素、基因等的治疗性抑制作用。

  目前的覆膜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厚度更薄、延展性更大、相溶性更高。在国内,以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部分企业也在不断的深入研究,该公司的医学博士李潮认为,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覆膜支架内皮化理论如改变支架结构以加速内皮细胞在支架两端的爬行,体外支架表皮内细胞的培养与植入、干细跑扑捉支架诱导血液循环中的内皮前体细胞加速内皮修复等理论相继提出并发展,使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彻底解决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部分患者对覆膜支架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装上覆膜支架后就再无后患。这个认识明显是错误的,首先装完支架后仍然有一定的几率发病,而且尤其是支架周围仍有可能产生沉积。其次是个别病症的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根除,完全有可能从别的部位产生病变。因此病人一定要不能掉以轻心,应当定期去医院做检查,才能更好的保证安全。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