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装修乱象 明年起有标准可依
2012-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 活动详情<<<<<<
来源:长春晚报
有一句玩笑话说:你要想一天不痛快,就穿一双小号的鞋,要是想半年不痛快,那就装修吧!装修这个听上去简单实际却让人揪心的难治之症,长期困扰着广大消费者。装修除了花费金钱、牵扯精力外,装修质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生活的每一天,因质量、安全、验收、增项等引起的装修纠纷投诉、行业乱象一直存在。
2013年,家居行业将出台四个新的行业标准,不仅规范了行业操作,同时将装修的内容、验收的标准,以及装修公司必须按需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治理装修乱象明年起有标准可依
长春市消费者协会钟萍副秘书长认为,就长春市而言,整个装饰装修市场亟需规范,在消费者家居投诉方面,有一定比例的诉点集中在装修公司上。一些装修公司在装修质量、售后服务、合同纠纷等方面都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个别装修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利益最大化驱使导致的分包、设计师干私活、业主被不明增项以及提供有水分的工程单和施工质量、环保、地热标准等问题,成为诉求热点。大部分消费者对装修没有经验或根本不懂,涉及到具体的疑问又无据可依,加上部分装修公司售后服务不规范、不完善,出现问题与业主单独协商处理,使得装修公司和消费者的矛盾还仅仅是冰山一角。
为治理装修难题,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将于2013年年初陆续推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家庭居室装饰装修质量验收标准2013》《家居行业经营服务规范》和《居室布线设计指导规范》四大行业标准,装修行业将逐渐“被规范”,虽然企业隐性成本提升,装修价格会“被上涨”,但从此装饰装修将有验收标准可依。
新规对装修施工技术、细节、质量、验收等各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在新标即将出台之际,本报率先与广大读者一起解读家居行业四大标准,扯下隐藏装饰装修“猫腻”的遮羞布,让装饰装修在消费者面前更加透明!
装修内容更细致 验收标准更具体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起草制订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是国家级强制性标准,也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家庭住宅装饰装修的验收标准。目前该标准已准备就绪,正在等待最后批示中,预计2013年年初出台。
以前,精装房或装修公司完工后,应拿什么标准来验收,是困扰消费者的疑难杂症,目前我国关于房屋验收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但由于未对公共场所施工和家庭装修的要求进行区分,规范范围过大、标准无针对性,导致部分内容不适合家庭装修。
新标首次要求开发商对于住宅建筑必须逐户验收,不能再抽检以偏概全,对卫生间和厨房和各种功能及主材安装质量等给出明确要求,对住宅上下水和暖气水路方面也做了详细规范。新标出台后,不论开发商还是装修公司,装修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内容操作,消费者在找第三方验收时,也可以此标准做为依据,让施工方对不达标的地方进行整改,如果在验收时出现纠纷,此规范可作为法律依据。白纸黑字,条条框框,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当这些都有了详细的规定后,再遮掩,或是捂盖子,恐怕就不容易了:消费者的眼睛是亮的,规范一方面释解了消费者心中的疑虑,另一方面,更增加了消费者心中的底气。
在长春吉瑞祥装饰工程监理公司,记者探讨得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新标的内容虽然有针对性地对住宅装修验收提出了众多要求,但由于涉及过多施工方面的专业性问题,所以消费者很难独立进行验收,如果按照新标要求施工方,寻找专业人士或验收公司等第三方帮忙必不可少,其中涉及的费用将由消费者自行承担。
地方性的标准更贴近行业状态
由北京住建委科技标准处委托北京建筑装饰协会起草的地方推荐标准《家庭居室装饰装修质量验收标准2013》,将于明年年初出台。该标准比前面提到的国家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细节方面要求更高。作为地方性标准,虽不能为外地同行业做为法律依据且在外地不具执行力,但可以成为行业规范借鉴。
记者从省内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国内标准主要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类,国家标准最具强制性,不过门槛最低;行业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规范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而我省还没有制订这方面的行业标准。他山(微博 博客)之石,可以攻玉,根据地方装饰装修的水平和施工状态,参照适应的家庭居室装饰装修质量验收标准内容,在国家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基础上,制订出更适合本地装饰装修水平的行业规范,既能保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又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装修是个技术活,装修质量直接影响居住环境和安全指数,而消费者对装修质量的把控上一直很被动,对于装修的好坏和该做的节点验收实验等,消费者也是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制订更贴近本地行业实际的地方标准,对施工技术和细节进行更高更准确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升施工水平,还让消费者有了具体的参考,也让行管部门有了准确的管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