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规划:提升南京核心地位 强化都市圈都市功能
12月22日上午,《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中心、江苏省发改委、安徽省发改委、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专家评审组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汇报,审阅了规划文本,经过询问与讨论,一致通过了该规划,并为南京都市圈申请国家级战略提出了宝贵意见。
合作与创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历程与发展:《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基础稳固
南京都市圈区域经历了多年的合作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1986年,成立“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以来,除特殊情况,协调会每年都定期召开。2003年起,“南京都市圈发展论坛”分别在南京、芜湖、镇江、马鞍山、扬州、滁州等城市连续举办9届,为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施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和补充。2007年4月,第一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召开,并签署了《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今年4月,第六届都市圈市长峰会“以共同的规划、共同的明天”为主题,签署了《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标志着都市圈合作从自主联合发展走向统筹发展。
秉承南京都市圈城市多年的合作基础及深入调研形成的《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系统地分析了南京都市圈发展基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都市圈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与空间格局,本次通过专家的评审,更为南京都市圈申请国家级战略注入了一股强心剂。
评审会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陈雯教授向评审组介绍了《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基本情况。南京都市圈战略定位于承接长三角及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转移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以南京为核心,连接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等沿江中心城市,构建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以长江为界,打造江南转型提升片和江北产业转移承接片,形成“一核、一带、一区、两片”的总体空间格局。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以优势互补推进区域分工。江南地区重点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培植研发和营销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同时,引导加工制造环节在沿江带和江北地区集聚布局,鼓励科技创新成果向江北地区扩散转化与大规模生产。同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其他城市和重点制造业板块为节点,完善区域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缩小产业发展的环境落差,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陈雯教授说,南京都市圈规划还将布局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型人才特区、改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都市圈的区域发展。
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的评审报告,专家组认为《规划》从产业体系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城镇发展和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等方面明确了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推进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建设的重大工程,符合南京都市圈发展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规划》从创新体制以及加强组织领导与规划实施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促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规划》的提出是非常有必要且重要的。
专家还认为,目前规划还应当注意几个问题,南京作为核心城市如何加强内部合作?南京的辐射影响如何突出?都市圈的建设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南京都市圈是否能突出‘都市功能’而非‘经济功能’来展现不同的定位,按照圈层同城化(例如建立1小时生活圈、2小时通勤圈)而非先行区的概念来打造同城化,这些都值得思考。”与会专家表示。 (本报记者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