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蛮腰”设计者:实验建筑应与本地基因融合
因为610米高的中国第一高塔——广州电视台,也因为这座世界上腰身最细的建筑“小蛮腰”,荷兰建筑师马克·海默尔在中国声名鹊起。近日,马克·海默尔应邀出席2012年度Idea—Tops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国际大师论坛,细述“小蛮腰”的创作故事。
活动结束后,在接受深圳商报采访时,马克·海默尔更是直面各种质疑,就“山寨抄袭”风、中国的实验性建筑和传统建筑保护等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谈原创设计:
独立思考挖掘文化价值
作为马克·海默尔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广州电视塔“小蛮腰”的设计创作自然是无法绕开的话题。这座位于珠江南岸,腰身因肢体扭转而变得极细的电视台,在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夜幕中显得分外妩媚妖娆,给人一种建筑的构造美感。据了解,2004年该项目竞标时吸引了14家事务所参加,其中有以设计高楼著称的美国KPF、设计过法兰克福邮政大厦的美国SBA,还有法国鼎鼎大名的AS事务所。马克所在的建筑事务所是唯一一家提出女性化建筑风格的机构,他们也因此脱颖而出。
提及“小蛮腰”的设计,马克告诉记者:“广州塔的结构比较复杂,在建造的过程中碰到诸多难题。为了达到设计目的,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多个方面实验。”马克说,整个项目,并不知道最终效果会怎样,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为此,他与技术团队运用GPS定位进行模拟,将构造问题提前预演,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电视塔的中部,也就是小蛮腰部分无疑是施工中最难实现的部分。“因为做了一些变形,所以每一层楼都不一样,每层楼对于设计、施工的要求也不一样。”马克认为,虽然这样的设计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但这也是设计中最有趣的地方。
在马克看来,设计的重点在于创意。他说,一些设计师的工作室往往堆放着厚厚的书本,进行方案设计时便从中找来现成的图纸复制或参考。对此,他并不认同:“在设计时应放开书本,坚持原创,从本土文化与历史当中找寻可以借鉴的灵感。”马克坦言,如果中国国内的设计师将方案的重点放在自我思考与灵感的体悟当中,便一定可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马克并不是把方案竞标作为主要目的,而是更多地挖掘设计本身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坚持自我的独立思考。
话传统建筑:
是对历史的延续和尊重
马克是个地地道道的荷兰人,但在伦敦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让他对伦敦也充满了情感。从1995-2003年,他在伦敦一呆就是9年,他在AA建筑学院(ArchitecturalAssociation)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课程并取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谈到伦敦这座城市,马克说伦敦是与众不同的。她既是一座古老的历史名城,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在这座都市里,人们在看到完整的历史传统文化建筑的同时,也能看到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但二者之间总能和谐统一,兼容并蓄。
自设计了广州塔之后,马克便喜欢上了广州这座城市。他们一家居住在广州,女儿在广州上学。他说他个人比较喜欢有河流的城市,身处珠江的广州让他有在伦敦生活期间漫步泰晤士河的惬意。
在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的中国,往往面临传统文化建筑的拆迁和保护问题。面对中国国内不断涌现的现代化高楼和不断消失的传统建筑,作为一名在中国居住的外国设计师,马克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推翻古老建筑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会损坏了历史的延续性。欧洲的古建筑很多,人们在里头行走仿佛走在油画里一样。人们保护这些建筑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对历史延续性的尊重与自觉。”
议实验性建筑:
外来与本地基因融合
如今在中国各地掀起一股建设摩天大楼的热潮,各地新建的大厦大多是由国外建筑设计师设计的。然而,当这些设计成为实物矗立在大众面前时却往往不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甚至引来质疑与不解。
对于质疑与不解,马克认为,除了建造大型的建筑以外,还应建造一些小的公共设施,让大家可以花一些小钱去享受生活。让人们有机会进行小范围的社交,这应该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的。
在谈及许多国外建筑师来中国实现其试验性的建筑设计作品时,马克告诉记者,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吸引大量的建筑师投入到新建筑的设计当中;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中国各个领域不断国际化,政策上更具开放性,让许多国外建筑师的作品在中国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但是对于外国建筑师的一些设计作品建成后并不被大众认可的现象,马克说,这其实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外国建筑师的设计蓝图凝聚了西方文化的基因,这种建筑文化与中国当地的文化、当地原有的建筑是否相融合,是否产生冲突,可能是外国建筑师事先没有充分考虑的;另一方面,在国外,大型建筑的设计蓝图会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征求当地公众的意见,不是少数人就可以决定的,可能一些外国建筑师的设计符合了中国少数人的审美,但并不适合大众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