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谈家居设计中的建筑理念
比利时籍华人建筑师侯梁
“设计摩天大楼和一件家具的难度其实不分伯仲”,建筑师们强调,做家具设计并非轻松游戏。
对于比利时籍华人建筑师侯梁来说,2012年是个重要的年份。他为自己的创意家具“云上坐”系列找到了满意的展示厅。外滩18号一楼的醒目位置,为这套融合梯田结构、花瓣形状和白色烤漆的家具,带来了不少的曝光率。
“坐在云端,快活似神仙”,“用虚拟投影与现实的桌椅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网络时代的社交氛围”。这位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建筑师,对设计有着诸多想法。之前,他希望通过建筑把这些想法付诸现实。他曾在泰国海啸纪念馆、波兰保罗二世纪念馆竞标中获得冠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作品至今仍是未完成的建筑。而现在,他找到了一种更便捷的途径,“我不会放弃建筑,但创意家居会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存在,帮我更快实现自己的建筑梦。”
建筑师拥有几件甚至一批为人熟知的家具作品,在设计界并不罕见。从柯布西耶的LC躺椅、高迪的巴特罗椅子、阿尔托的芬兰花瓶,到包豪斯、孟菲斯建筑学派诸多家居作品,乃至扎哈·哈迪德的Mesa桌、斯蒂凡诺·乔凡诺尼为Magis打造的Vanity椅,建筑师从不吝惜为家居设计行业提供智慧。去年,王澍、张永和、马岩松等一批国内一线建筑师也受邀为Alessi设计家具。在家居设计上寄托建筑理想,知名建筑师几乎都不能“免俗”。
建筑理念
如果不理解王澍理想中的“中国建筑”,你可以试着从他设计的“云根”茶盘那些不对称的形状中找寻答案。这是一个期望在刚性的直线边缘线和硬质材料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建筑师。
比起宏大、深奥的建筑,座椅、沙发、桌子、茶盘这类家具显然更具有“亲和力”。除了像扎哈·哈迪德、王澍等因为获普利兹奖而成名的大师外,公众对于建筑师的认识,大多是从他们的家具设计开始的。
最近忙于耶路撒冷Mamilla酒店项目的意大利建筑师皮埃尔·里索尼,擅长为各类酒店建筑勾勒极简线条。不过,真正为他冠上大师头衔的,是他每年在米兰设计周上推出的家具。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线条简单却暗藏玄机的Roll柜子、Kelly沙发。透过半隐藏式支架的结构,人们很快读懂了皮埃尔所谓的建筑“极简主义”,是利用“障眼法”在空间里和大家捉迷藏。
在这条捷径上走得很“顺溜”的建筑师不在少数,皮埃尔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据说,在欧洲,当你十次走进不同的酒吧和咖啡馆,其中九次你都会坐在斯蒂凡诺·乔凡诺尼设计的Bombo Stool高脚椅上。他为Magis、Flos、西门子设计的坐具、灯具、厨具,销量常年居高不下。生于建筑师家庭的黑川雅之,75岁开始研究数字与自然的关系,推出了三条腿的小象椅、“1/2托盘”等家具新品。毕业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帕奇希娅·奥奇拉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卫浴和坐具设计,她今年的新作,像迷你小木屋造型的户外床具Cottage,充分展现了女性建筑师的细腻,以及她对力学支撑的驾驭力。康斯坦丁则将德国式工业化注入到Chair One中,并因这把另类钢铁椅子的大卖而成为红人。
他们靠着出色的家具设计被大众熟知,建筑师的身份却被黯然遗忘。直到梳理他们的履历,人们才发现,他们入行之前都是建筑系的高材生。其中,康斯坦丁竟然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建筑系的任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很多建筑师一边自得其乐地设计家具,一边和家具设计保持距离。米歇尔·德·卢基的名片上只有“建筑师”一个头衔。上世纪80年代,他的Flamingo桌子、Memphis灯,夸张的造型、木材张扬的结构,以及波普条纹色,都具有浓厚的孟菲斯建筑学派的色彩。他近期出品的Kaleidos椅子,则用新材料体现出诗意和脆弱之美,与他目前的建筑设计理念一脉相承。
“做建筑,你必须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周边环境、风土人情,还有社会接受度。而家具设计只需要关注它本身的结构。”虽然孟菲斯建筑学派早已解散,卢基的风格也离他曾经的导师、孟菲斯学派创始人索特·萨斯渐行渐远,但他们之间仍保持着基本共同点——在家具领域更彻底、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建筑理念。当年,索特·萨斯正是通过在家具展上发布造型怪异的家具新品,让孟菲斯建筑学派的理念迅速传播,成为继包豪斯之后建筑界的又一个里程碑。
细节诱惑
“建筑是设计中难度最高的,接下来,是服装和家具,最后是平面设计。”张永和曾公开过他心目中的设计难度排行榜。去年,张永和第一次跨界家具领域,设计出托盘“一片荷”。爱荷如痴的他在材料选择和质感打磨上煞费苦心,但短短数月的设计周期远及不上他做一个建筑项目的时间。虽是一句调侃,但拥有与张永和类似观点的其实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家具设计对于擅长分析力学结构、娴熟掌控线条驾驭力的建筑师来说,充其量不过是个“搭积木”游戏。但是,家具设计行业还流传着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设计一把椅子的难度不亚于建造一幢摩天大楼”。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答案?
“在我看来,设计摩天大楼和一件家具的难度其实不分伯仲。”和扎哈·哈迪德合伙经营工作室多年的美国建筑师菲利普·麦克·沃弗森,最近应威士忌品牌格兰杰之邀,为其设计了一款名为Sound form Fluid的品酒吧台。共事多年,沃弗森和哈迪德的建筑理念有诸多相近之处,他对流线、声波等形状亦十分敏感。这次,他精确绘制出了威士忌倒入酒杯瞬间的声波图形,以此作为吧台的轮廓线条。为了完整而富有技巧地呈现出一幅立体的“声波图”,他们选择了精钢、碳纤维、铝材料,沃弗森希望把这些材料以无缝衔接的方式融合在一张吧台。最终,在一家地理位置偏僻的小厂,沃弗森和工匠们忙了近4个月才最终完成作品, “很多精力都花在了外人眼中根本看不出差别的细节上,但它们对整个吧台的支持力和造型结构却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和建筑造型的直白不同,家具设计的细节需要设计师投入大量精力,却并不能被人识别出来。
“要能让产品批量生产,需花费数月进行修改。”Magis全球运营总监阿尔伯特·普瑞扎举例说,“康斯坦丁为Magis设计Chair One用了三年,但是,我们在工厂里制造这样一把椅子只要8分钟。能把自己建筑理念量产后行销全球,对建筑师来说是致命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