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专访四季沐歌李骏:太阳能节能相当于再造三峡大坝
2012-2013年度500强开发商首选供应商品牌测评启动 活动详情<<<<<<
主持人王莹:各位亲爱的新浪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新浪视频,我是主持人王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四季沐歌的总裁李骏,欢迎李总。
李骏: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王莹:李总我们一提到四季沐歌,首先想到你们的拳头产品热水器,可能还有其它一系列的产品,您一会儿介绍给我们。
我们知道太阳能热水器也是新能源的一种,它在我们国家具体的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在哪些领域有太阳能的应用?
李骏: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一谈起太阳能的话,其实首先很多人想到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可能很少想到的是太阳能光热产业。所谓的太阳能其实是分两个大的板块,一个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电磁板,光伏这个产业。这个在中国特别是前两年发展得非常迅猛,而且各地政府也纷纷投入光伏产业。这两年,特别是今年,受欧盟双反影响,中国的光伏行业受到打击。
还有一个分支就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和热水的这样一个产业,我们也叫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就是刚才主持人谈到的,老百姓会想起来太阳能热水器,放在屋顶的热水器。其实中国的太阳能光热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它的产业规模一点都不小于我们的光伏产业。我们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只是太阳能光热利用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我们说太阳能光热的利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三个阶段,或者三个台阶,一个是太阳能的低温应用,一百度以下,太阳能转化成热能。还有100度到250度,叫太阳能中温利用。还有250度到400度左右,叫太阳能高温利用。太阳能低温应用主要是我们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这样的一个领域。中温领域主要是太阳能可以用来做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的工业锅炉、海水的淡化,这是中温的应用,特别是太阳能空调的利用。太阳能高温的利用,主要是将太阳能转化的热能变成蒸汽驱动发动,主要是太阳能热能发电,与光伏发电是两个领域,也是现在非常热门的新的新能源的发电技术。
今天的太阳能热水器,老百姓常见到的可能还是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主持人王莹: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
李骏:是,其实除了家庭中的太阳能热水器以外,在酒店、宾馆、学校、医院、部队这些企事业单位,甚至我们说的美容美发院、会所等等,里面有大量的热水,都可以在商业领域里应用太阳能热水。还有一个就是在工业领域,太阳能作为工业的预加热。
所以,对于整个太阳能低温领域的应用,家庭运用、商业运用、工业运用,构成了今天太阳能热利用的一个运用的范围。目前中国全球太阳能热利用使用面积和保有量居全球第一,一平方米的太阳能,它每年可以节约400度到500度电。一平方米它在减少二氧化碳、吸收粉尘等方面,相当于三棵树的环保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到2011年左右,全中国的保有量大概在2亿平方米左右,它每年所节约的电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绿色的三峡大坝所发出来的电。所以,它对整个国家的节能减排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一点也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
主持人王莹:所以,太阳能是新能源的代表,也是节能的一个表率了。四季沐歌在哪些领域在应用我们的新能源太阳能呢?
李骏:目前我们主要还是分三大块,还有一大块是在研究和试推广的过程。我们目前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太阳能低温运用里边,家庭的太阳能热水器,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商业的热水系统,就像运用在酒店、学校、医院、宾馆等等场地上。还有是工业的预加热,比如印染厂、纺织厂、食品干燥厂等等,高耗能的企业,可以通过太阳能对我们工业进行预加热,作为现在工业锅炉的补充能源。这三块构成了我们今天这么一个市场。还有一块就是中高温的运用,太阳能空调这一块,我们主要在几个核心部件方面做了研究和推广。
主持人王莹:李总您可以预见的新能源的应用,特别是太阳能的应用,是不是未来它的范围会更广呢?
李骏:是,是,随着这几年技术的发展,太阳能逐渐从低温领域向中高温领域,乃至高温领域去扩展。在太阳能低温运用里面,它大概是数千亿的产业规模。但是随着技术的突破,从低温向中温突破之后,它的运用范围将达到万亿级的产业规模。到了高温利用就是数万亿级、十几万亿级。所以,中国太阳能光热利用的产业前景是巨大的。
主持人王莹: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可以开拓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国家也正在推动城市的节能转型,您又是做节能产业的,您对这方面肯定有很多建议,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们一些启发?
李骏:其实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在这几年,受到环境和能源这两个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大的城市,前两年拉闸限电,空气污染PM2.5等等这些,其实都在现在都市化的进程,包括未来城镇化的进程过程中,给我们的城市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我们主要可以分两大块,一个叫主动的节能方式,还有一个是被动的节能方式。所谓主动的节能方式,比如我们引进一些新的能源,比如说风力发电、水电,还有我们说的太阳能发电,包括太阳能光热的利用。通过一些新的能源来补充到传统的石化能源,比如像传统的火电、燃煤、燃油等等,这是主动式的能源。这几年国家应该说在新能源方面,特别是新能源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已经把它应该说放到一个很高的战略位置上进行积极的推动,很多地方应该说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这是一大块。
还有一大块是被动的节能方式,因为我们说出了能源的消耗以及如何使得能源尽少地消耗。我一定要使用,但是能够少消耗掉,就要采取一些节能的产品,比如节能的家电,比如说我们建筑节能的保温材料,以及我们引进一些更好、更科学的节能的设计。这些都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包括汽车也是一样,推动低排量的汽车,或者高效率的发动机等等,这些在能源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主动的可再生的新的能源去补充到城市里来,还有一种是更多地节约能源,开源和节流两个路径。
对于太阳能光热行业来讲,也是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尝试和突破。比如充分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也是一种主动的能源方式。包括我们在北方地区,通过太阳能给建筑提供采暖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的一些新的项目,这些都为我们城市的节能提供了很好的路径。从2010年开始,四季沐歌正式提出了“城市热水银行”的战略。所谓的城市热水银行,如果简单地用9个字概括一下,就叫“新城市、新能源、新价值”。怎么讲呢?利用我们在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的技术,为城市的发展,包括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提供绿色的发展动力。这里面既包括为我们的普通家庭提供各式各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热水器产品、热水系统产品,同时也为那些曾经已经购买过比如说传统热水器的家庭,提供智能升级、热水扩容以及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进行匹配的方式,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节能,提高生活的低碳水平。这是第二大块,对消费者。
除此之外,我们对一些商用的,包括工业运用的,我们也会采取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说BOT转让的方式,为那些高等院校、人口集中量比较多的医院、部队,为他们提供节能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或者我们利用一些老的建筑,通过MC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为我们的客户,通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帮助他实现对老建筑的改造,实现节能。通过主动节能和开源节流这两大块,实际上中国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在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中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主持人王莹:您的建议很好,可操作性也很强,但是用户的接受程度呢?
李骏:两个方面,一个是观念上面,这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我们的政府,还是普通老百姓,节能环保的意识应该是越来越强了,大家更加关注能源的消耗,更加关注我们自身的环境问题。所以,消费者在环保、节能、低碳的观念和意识上,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市场推广的一个基础。
第二,特别是2007年之后,我们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这样一个大的思路,特别是最近十八大之后又提出来了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大的发展指导方向以后,各级政府、地方也纷纷出台了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使用和推广新能源,其中在我们太阳能光热利用里面,国家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扶持和引导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支持消费者来购买节能环保的产品,并且给了一些补贴。
所以,通过观念的引导,整个社会环境舆论的引导,包括我们媒体的大力引导,同时加上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应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低碳环保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义务或者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主持人王莹:的确是这样,用户的接受度作为一个内在的推动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您刚才也说了,像国家的几大部委,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都给我们节能有一些补贴的细则。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来说,是不是也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四季沐歌来说也是意义深远呢?
李骏: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应该说在全世界也是走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中国的太阳能光热应该说是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新创造出来的一个产业。目前无论是从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来看,都走在全球的前列,应该说它是一个完全不依赖于政策,自己慢慢发展起来的产业。这是我们整个中国太阳能光热利用的基础。
正是因为它不依赖于政策,所以它发展的过程应该说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按照商业化的操作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很强的国内和国际的竞争能力。应该说一步一个台阶,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全球第一个太阳能光热利用的世界地位。
那是我们过去,这几年应该说产业政策不断叠加,政府也非常关注,也把我们新能源纳入到战略新兴产业里面来,对中国整个太阳能光热行业来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可以说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对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来说是锦上添花。我相信,我们作为这个行业领军的品牌,四季沐歌一定会在这样一个新的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如虎添翼。事实上包括前几年家电下乡的政策,包括未来在城市的惠民行政工程上面,因为我们推广的量多,相对来说受益程度会更多,更多的老百姓会通过购买四季沐歌产品,享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主持人王莹:可是您也说了,机会很多,这也意味着竞争很激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四季沐歌作为您说到的行业的一个领军企业,它所面对的竞争会来自于哪些方面?它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方又在哪里?
李骏:中国的太阳能光热行业是自主发展起来的,应该说跟家电、汽车一些传统的产业一样,是充分的市场化竞争的产业,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从过去的应用到今天为止,四季沐歌通过12年的成长,能够迅速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肯定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自己也总结过,我们到底凭什么能够走到行业的前列来?无非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核心技术的掌控。目前四季沐歌是全球惟一可以同时拥有四大核心集热技术的企业。核心集热技术是什么意思呢?是把光能转化成热能的关键技术,有点像电脑的芯片、汽车发动机。而全球有4个流派,这4个流派,大多数企业只能掌握其中的1到2种技术,而我们是全球唯一能够同时掌控这4种核心技术的企业。核心技术的掌控,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且也实现了全球市场的覆盖,目前我们在全球出口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4、5年是出口第一的企业。
主持人王莹:这个技术的更新速度是不是也意味着很快呢?
李骏:应该说谈不上很快,但是这几年技术也是在不断地进化,就像从低温技术向中温技术突破,涉及到我们核心的集热部件。比如北方寒冷的天气如何能够获得热水,能不能获得更高温度的热水来制造太阳能制冷,这些技术都需要核心部件的突破,而这些核心部件的突破掌控了以后,实际上就掌控了话语权,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的产业链打通了。我们知道一个产业有很长的产业链,作为一个新能源产品也是一样,从上游一直到最终的产品,它有很多很多环节。我们企业是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在一个工业园里面,从产业链的上游,从石英砂开始,一直到最后的产品,矿砂进去到我们的产品出来,一个工业园完整打通起来,实现了产业园垂直的整合。在一个工业园把产业链打通,可以实现制造成本最低。第二,它的产品质量标准可以一致。第三,它的效率非常高。以前需要分若干个地区、若干个工厂完成的东西,在一个工厂甚至在一条生产线上就完成了。这样使得我们在面向未来,在质量、成本、效率等方面,具备了与我们的竞争同行相比更好的优势。这种优势最终体现在市场上,就变成了市场的竞争优势。这种市场的竞争优势,促使我们有更大的市场规模,更大的市场规模反过头来又更有利于我们工业园的垂直整合。所以,这是产业链和规模化相叠加的一个竞争优势。
主持人王莹:四季沐歌的整合能力非常强。
李骏: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唯一拥有的。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我们企业的人才发展方面,也积累了十几年,目前我们拥有整个行业最庞大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地方。当然还有其它方面,像文化、品牌建设等等,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主持人王莹:但是李总考虑过吗?资本逐利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企业又要做到有责任心,要对我们的用户、社会负责任,这之间是需要权衡,需要您做更多思考。四季沐歌是怎么样平衡企业的利益和做环保之间的关系?
李骏:我们这个产业在您刚才提的矛盾上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为什么?首先我们这个产业就是节能环保的产业,是新能源产业,又是节能,又是环保的一个产业。所以,它无论是对消费者个人来讲,还是对环境的贡献来讲,一平方米太阳能的普及和推广,相当于为地球带来三棵树的环境效益,每年可以为消费者节约400—500度电,这些都是它很好的环境效应。
当然我们说在任何一个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工业生产过程是消耗能源甚至是破坏资源的,也许你最终的终端产品是节能环保的,它是一个矛盾。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更好的节能、节水和更好的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其实我们在过去确实面临着这样的困难,因为要进行技术改造,进行技术升级。比如我们在2007年就与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进行合作,引进它的一种新型的高效发泡剂,这种发泡剂对保护我们的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很好的帮助。包括这种产品到使用寿命之后,如何实现有效的降解,不至于形成长时间无法降解的污染。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技术的改革,必然也会提升企业的一些制造成本。
我们如何去消化这个成本?其实今天我们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进一步技术创新,在设计产品过程中,在改善生产的效率方面,在一个工业园里,通过改善这个产业链的布局,改善生产线的装备,提高效率,用效率去弥补原材料或者是技术改革过程中成本的提高,这样同样能够提升我们的效益,同时能够保证环保、环境友好,这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效率的提高实现的。第二,靠我们的规模,大规模的制造和小规模的制造是不一样的,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在采购、生产、销售规模等方面,同样的费用下可能有更多的产量出来,你的成本实际上也是节约的。通过这两点实现企业利润的平衡与社会环境的平衡。包括这几年我们其实拿出很多钱出来,去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比如我们所有给消费者的四季沐歌产品,都为我们的消费者购买双保险,产品质量险和产品质量责任险,消除客户购买产品之后的一些问题。包括我们所推动的新的服务、新的技术的运用,更好地保护我们的产品。包括我们在市场推动以旧换新,使得别的品牌的产品,坏在屋顶上,或者不好的,不能丢弃在房顶上,破坏环境,我们以旧换新,重新回收回来,处理运用。我们都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平衡企业的利润和环境的效应。
主持人王莹:没想到李总对这个问题想这么多,这样也突出了四季沐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整合能力,它的意义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我们也知道四季沐歌也一直在做一些公益方面的活动,比如说阳光助学,已经做了有十几年了。
李骏:差不多。
主持人王莹: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李骏:我们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在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高校里面第一个奖学金、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有。资助那些贫困的但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其实四季沐歌这么多年走下来,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核心理念叫责任,我们有6个字:诚信、责任、感恩,这是我们企业对基本理念。其中责任这一块,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认为一个企业不是孤立的企业,一个企业一定是属于社会的,你来自于社会必然回报于这个社会,这是企业本身的属性。如何能够在产品,在消费者,在员工之外,找到企业生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实也是这个企业通过十几年感悟出来的东西。我们在企业内部讲品牌的品是由三个口组成,三个口恰恰我们把它理解为三个口碑,哪三个口碑?
第一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如果你企业的员工不认为你企业是一个好的企业,企业的员工不满意,我相信你不会有好的产品,也不会为消费者提供好的服务,这个企业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所谓的员工口碑,我们理解就叫做雇主品牌。
第二是消费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最终是要由消费者来消费,消费者对你的品牌、你的产品是不是接受,评价是不是好,是不是能满足他的不同的体验,我认为这叫企业的产品品牌。除了消费者和员工之外,就像刚才说的,企业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它有社区,它有当地的公众,有媒体,有政府。
除了企业不断的发展,能够提供很多就业的机会,能够为当地政府贡献纳税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与企业看起来没有关联的,这还是占大多数。所以这就构成了品牌的第三个口碑,是社会品牌。这个社会品牌就是公民的社会责任。
一个想做百年企业或者想坚持做品牌的企业,一定会在这三个方面着重去做,一个是员工的雇主品牌的建设,我们四季沐歌也是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佳雇主品牌的企业。第二个是产品品牌,就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很好的消费体验以及很好的服务。这可能是大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的事情,建设自己的产品品牌,通过宣传,通过服务,去创建用户的口碑。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那两个是基础,还有在上面的一张口是社会的公众品牌。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做阳光助学也好,公益慈善也好,它的本质动机、原动力是来自于坚持做品牌,创建品牌这样一个根本思路。
社会的品牌靠什么呢?一是要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很难想象一个公众口碑不好的企业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也许你的产品不错,也许你的员工也很满意,但是我想社会公众的口碑不好,员工不会信服的,消费者最终会把你抛弃的。这三者之间恰恰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的三角在一起非常稳定。
所以,企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如何推动企业的社会品牌、社会公益责任,与你的雇主品牌和产品品牌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过去的十年发展过程中,无论过去小还是未来再进一步做大,我们始终坚持打造这三个口碑。内部口碑雇主品牌,我们在企业内部创建家基金,为企业内部员工设了400万左右,每年还会滚动进来这样的家基金,通过打造家文化,凝聚员工的心,营造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当员工有任何困难的时候,企业的家基金都会无偿地帮助我们的员工。当然还有很多。在产品品牌这一块,我们通过坚持做差异化的产品和产品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通过我们不断的广告宣传,等等等等,创建消费者品牌。雇主品牌的打造和产品品牌的打造,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社会品牌就是通过慈善公益。这两年包括在2012年,我们3月份跟壹基金,在四川广源,在灾后又为受灾的学校捐助了十几套太阳能热水系统,让4000多名农村的寄宿制的中学生和小学生享受到阳光的温暖。包括我们每年6、7月份都会开展阳光助学活动,帮助很多品学兼优考上大学,但是家里很贫困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有条件上大学,圆自己的大学梦。这个过程不仅要给他们钱,还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帮扶机制,利用当地的渠道,给他提供就业的机会,我们给他提供工作,他通过工作实现自力更生,赚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又能够帮助他,未来能够上学。两者结合在一起,既给他鱼吃,同时也教给他打渔的方法,能够持续获得鱼。通过这种方式,构建我们社会的品牌。
主持人王莹:能够感受到,跟您的聊天过程中,四季沐歌是一个非常温暖的企业,非常有爱心的企业,而且它最终的目的是要寄予更多的人阳光。好,谢谢您,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了解了四季沐歌,了解了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在更多领域的开展,同时我们也知道要做像四季沐歌这样有责任心的企业,做出品牌。
谢谢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