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装电梯 业主意见不统一成“拦路虎”

旧楼装电梯,半年仅6小区获批

业主意见不统一成“拦路虎”

  近来,不断有市民在惠州市人民政府网络问政平台询问其小区能否加装电梯。南都记者昨日获悉,《惠州市区中心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自今年7月1日出台至今已近半年,目前仅有6个小区获批。惠州市住建局直属分局表示,旧楼加装电梯由小区业主主导,非政府主导,而造成很多小区旧楼难以加装电梯的最大障碍是业主意见无法达成一致。

  5年仅3个小区成功加装电梯

  《办法》正式出台虽然只有半年,但在5年前惠州就已开始旧楼加装电梯的尝试,而5年来成功加装电梯的小区还不到10个,这个僵局一直未能打破。

  昨日,南都记者从惠州市住建局直规划属分局获悉,从今年7月1日《办法》出台以来,惠州市区中心区目前仅有6个小区的旧楼加装电梯获批。其中,已经装好的有惠州书城、计生局宿舍楼、东江边的一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的商品房等3个项目,正在实施的有河南岸南裕小区、江北惠城区国税局宿舍等3个小区。

  “今年7月1日市府已批复旧楼加装电梯的文件,其中不是也有提及有两个试点是国税局宿舍与安居工程石湖苑吗,现在为何没有一点进展呢?”近来,一些市民在惠州市政府网络问政平台询问其所在小区旧楼可否加装电梯。

  惠州市住建局回应,《办法》是惠州市中心区既有住宅加建电梯的规范性文件,对申报主体、申报条件、资金来源、审批程序等问题均有明确的规定,符合条件的住宅楼均可提出申请。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项目的主体应是增设电梯的全体业主,业主可以委托既有住宅原建设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等其他单位具体负责工程报建、设备采购、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

  多个小区的业主意见难统一

  惠州市区约有200栋旧楼需要且能够加建电梯,从5年前尝试旧楼加装电梯到《办法》正式出台半年,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加起来也不超过13个。就算是成功安装电梯的圆通桥大厦,也因遭遇重重困难而历时长达6年。这几年更是有许多小区因业主意见无法统一,导致加装电梯的计划流产。

  原来住在东湖花园一号小区的李阿伯,为了加装电梯后方便自己和其他业主,主动牵头游说其他业主,不辞辛苦满腔热情地积极奔走。可前前后后跑了几个月,大家还是说不到一块。无奈之下,4年前,李阿伯只好搬到有电梯的六号小区。

  长湖苑小区一期,因高层与低层住户意见不一,许多底层业主认为他们并不十分需要电梯,因意见无法统一而以失败告终。石湖苑、江北新苑也因业主意见不统一而至今未能加装电梯,家住惠城区下埔路一建筑工程公司房改房的七旬老人卢伯因腰椎间盘突出旧患复发,上下楼梯行动不便,今年3月份牵头欲给旧楼加装电梯,不料遭到邻居拒绝,无奈之下,卢伯打算另觅住处。

  惠州市住建局直属规划分局副局长黎明表示,市住建局在旧楼平面布局具备加装电梯的条件并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且全体业主及相关利益人一致同意、土地占用等相关手续资料齐全的前提下,经规划审查,对符合要求的给予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如果小区业主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则无法加装电梯。”黎明说,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旧小区无法加装电梯的原因有筹集资金困难、条件不符、无人牵头等,但最大的障碍是小区业主的意见无法达成一致。而当前成功加装电梯的小区,则恰恰是有人愿意去牵头,并且业主之间齐心协力,形成统一意见。

  成功案例

  用等差数列法分摊获得业主统一意见

  在许多小区因业主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加装电梯的计划被迫流产时,圆通桥大厦的成功案例或许值得借鉴。

  2003年,圆通桥大厦业主陈先生就有了加装电梯的想法,欲牵头加装电梯。该栋楼总共才16户,当时除了较高楼层的几户居民外,低楼层或比较年轻的邻居都觉得没有必要,导致计划最终搁置。

  2年后,陈先生再去做其他业主工作。他以圆通桥大厦的位置,加装电梯后房屋肯定升值的理由打动了业主,最终,所有业主都签字同意。但在进行方案设计和费用分摊时,业主们经常碰头开会却一直没达成共识。

  直至后来一位学统计的业主提出用等差方法分摊费用,就是把总费用除以该栋楼的住宅部分建筑总面积,得到每个平方米的平均费用。中间楼层按平均费用交,楼层高的多交楼层低的少交。最后算下来,3楼需按每平方米100元交费,8楼需要交260元每平方米。这个方案才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2008年,圆通桥大厦A座因此才加装了一部电梯。(记者 古优裕)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