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昨夜正式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讲故事的中国人带着文学走向世界
当地时间昨天16点30分(北京时间晚11点30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随后他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的诺贝尔晚宴,与大约1300名客人一起共同庆祝这一荣耀。
身穿燕尾服领支票
颁奖仪式于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6点30分开始。除诺贝尔和平奖外,所有的奖项都在斯德哥尔摩音乐会大厅举行。
在各位嘉宾对观众发表陈述演说之后,颁奖正式开始。北京时间0点16分许,由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致辞并宣布,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随后,莫言身着燕尾服上台,从瑞典国王的手里接过了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莫言与国王握手后微笑表示感谢,并向各个方向鞠躬致意。
仪式结束并且皇室成员离开讲台后,得奖者的家庭成员和同事涌入讲台,对他们进行祝贺。
随后,诺贝尔奖晚宴在19点(北京时间11日凌晨2点)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参加宴会的包括当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家属,还有瑞典国王、王后、议会成员等人。
此前据媒体报道,莫言的座位是左边7号,和日本的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相邻。离讲台最近的座位主要为奖项得主的家人、奖项颁发机构代表、瑞典政府和国会(议会)官员以及外交使节团保留。
斯德哥尔摩皇家交响乐团在艾森巴赫的指挥下为整个颁奖仪式进行配乐。音乐会中出现不少中国元素。除了与华裔小提琴家陈锐合作外,乐团还演奏了中国曲目。
本年度的音乐厅装饰以暖色为主,从樱桃色和橘红色向浅色渐变,整个布置大约需要17000朵鲜花和叶子。
此前,关于莫言“领奖穿什么”的话题,一度引发外界的激烈争论。莫言准备了包括燕尾服、中山装、西装在内的5套服装,以备不同场合的需要,“中国有中国的民族服装,其他国家有其他国家的民族服装。这就是一个个人喜好。另外,我也会按照当地人家的要求来着装。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会议规定,着正装、或者可以着便服,也都有要求。还是遵照人家典礼的有关要求,入乡随俗吧。”
乡土故事令人痴迷
12月7日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向外界讲了30分钟的故事。当天他的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
莫言的演讲始终围绕故事展开,最后以三个故事收尾。第一个是小时候向老师打“小报告”的故事,第二个是当兵时逞口舌之快,让自己的老长官面红耳赤的故事,第三个是泥瓦匠的故事。莫言准备了两天故事讲完后,听故事的人全体起立,用持续近3分钟的雷鸣掌声向莫言致敬。北欧孔子学院院长罗多弼是其中一位,他直言中国需要更多的像莫言一样会讲故事的人,他喜欢听莫言讲故事。
罗多弼说,他看过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对莫言、王安忆、阿城等作家有一定的了解。他说:“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界来说,意味着很多。莫言的作品与中国的土地联系得相当紧密,他的语言更接地气,乡土气息令人痴迷。”
美国翻译家葛浩文深深地为莫言与母亲的故事所感动。当莫言讲到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时,葛浩文不住地用手揉眼睛。
莫言当时说,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葛浩文认为,莫言在演讲中把自己比作一位“讲故事的人”非常贴切。他说:“莫言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讲故事的人,这也是他得到诺奖的原因。”
“作家探讨的还是人性”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9时,莫言在瑞典名校斯德哥尔摩大学进行了约一个半小时的交流活动。他谈到,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可能被人曲解、误解。而至于被多次问及的政治问题,他表示,高明的读者会发现,文学远比政治美好。
晚上的交流中,莫言说,每个作家都说他要通过作品来探讨什么,但是所有的作家通过作品来探讨的最终还是人性。如果一个作家在人性方面没有他自己的发现,他的作家称号是值得怀疑的。当然,人性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大家都在探讨人性,至今也没有探讨清楚,所以还将继续探讨下去。
对于作品背后的思想,莫言表示,优秀的作品也存在着无限的被人曲解的可能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可能被人曲解、误解。“中国有一部最有名的小说《红楼梦》,几百年来每个人都在解释,越解释越糊涂。所以我想高明的小说家会把自己的思想深深地藏在他的故事里面。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塑造人物上,他应该让他的人物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有的小说充满了矛盾,充满了悖论。”他今后要继续努力,争取写出这样充满矛盾和悖论的小说来。
关于在瑞典多次被问到的政治话题,莫言表示:“我的小说里有政治,你们可以在我的小说里发现非常丰富的政治。而如果你是一个高明的读者就会发现,文学远远比政治要美好。”
参加新闻发布会、在瑞典学院演讲、参加瑞典华人工商界欢迎宴会并进行了两轮作品签名、参加诺贝尔奖音乐会等活动,还与瑞典学生一起看电影、与瑞典华侨华人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等。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博导房晓辉甚至在微博中表示,莫言在瑞典的活动场场爆满,既动口又动手, 每天亲自上演“生死疲劳”。
莫言此前在斯德哥尔摩参加了瑞典华人工商界举行的欢迎宴会时,进行了两轮作品签名。主持该场宴会的负责人说,莫言签名把手都签坏了,莫言也坦言“太累了”。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等报道
新华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