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第二文化地标凤凰剧院周四重开业

  很多“新深圳人”也许不知道,甚至许多“老深圳人”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但深圳的文化史却无法抹去它的名字———凤凰剧院。这座比深圳大剧院历史还悠久的剧院,曾是继深圳戏院之后深圳的第二大文化地标。如今,在消失多年后,即将如凤凰涅槃一般迎来重生。12月13日,在被拆除5年后,凤凰剧院将重新开门迎客,它现在的新址位于罗湖区凤凰印象大厦。   

  辉煌 

  1986年3月23日,深圳粤剧团新址落成,取名凤凰剧院

  时间回溯至16年前,凤凰剧院这个名字是我国著名戏剧家吴祖光所起。1986年3月23日,深圳粤剧团新址在罗湖区湖贝路(即现在的凤凰路与清平路交汇处)落成。吴祖光、新凤霞、徐玉兰、王文娟等全国著名戏剧家前来祝贺,吴祖光即兴题名为“凤凰剧院”。也正因为有了凤凰剧院的存在,湖贝路被文锦路隔断的东边一段后来才改名为凤凰路。

  当时的凤凰剧院所在的湖贝路,尽管距离东门并不远,但已属深圳郊区了,因为旁边都是像湖贝村一样的农村。但凤凰剧院却并未因为它的边远而冷清。相反,每逢晚上或节假日,剧院门庭若市。每逢大的演出更是一票难求。“每逢演戏,外面等着买票的队伍都排很长。”深圳粤剧团老员工王荣说。那时,粤剧《阴阳怨》及《祭潇湘》(《情僧偷到潇湖馆》)、《风雪夜归人》等广受市民欢迎。凤凰剧院成为继当时的深圳戏院之后,名副其实的深圳第二大文化地标。

  凋敝 

  1991年,两届“梅花奖”得主冯刚毅下海,成为一名的士司机

  上世纪90年代,改革春风,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涌入深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凤凰剧院却面临隐忧。“说方言的深圳原著民比例大大减少,听粤剧的人也开始大幅减少。”深圳粤剧团代表人物、国家一级演员、两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冯刚毅告诉南都记者。文化的多元化,让本地原著民不再只钟情于听粤剧这一传统娱乐方式,粤剧变得越来越小众。无奈之时,深圳粤剧团只好走出深圳,到广东较为偏远的市县演出,收入微薄。

  失去了观众,凤凰剧院的生存成了问题。剧团把一些房屋出租给大排档、小餐馆等。“那时我们在二楼办公,楼下就是杀鹿的,看那血一下溅出好远。”王荣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哑然失笑。当时的凤凰剧院已成为一个有粥场、有赌场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的大杂院。而深圳粤剧团的代表人物冯刚毅,在1989年拿了象征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之后不过两年,也因为收入太低而下海,他成了一名的士司机。

  挣扎 

  2007年,凤凰剧院动工拆迁,深圳粤剧团整体搬到莲塘

  尽管冯刚毅只做了两年的士司机就又回到了剧团,但这足以说明当时粤剧团的惨淡。多年后,冯刚毅已不愿再谈及此事。但现任深圳粤剧团团长倪健却坦承,那时粤剧团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演员工资低,粤剧团生存都难。1999年,已经几乎失去剧场功能的凤凰剧院拆迁问题提上日程,但选了几家开发商都没有成功。2007年凤凰剧院才正式开始动工拆迁,而深圳粤剧团则在同时整体搬到了莲塘。同时,作为深圳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深圳市粤剧团也完成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的转型,正式更名为深圳市粤剧团有限公司。

  2011年,在凤凰剧院原址,31层的凤凰印象大厦拔地而起。现在,这栋楼的3楼、4楼属于深圳粤剧团。3楼的一半被开辟出来作为新的凤凰剧院所在地。在这个室内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小型剧院里设有330个座位,而这将成为深圳粤剧团在深演出的主要阵地。时隔多年后,凤凰剧院将于12月13日重新开门,并开展重生后的粤剧周。对此,倪健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但是,粤剧还真的有市场吗?

  重生 

  2012年12月13日,凤凰剧院将重新开门迎客

  在深圳这个以创意前卫、时尚先锋著称的国际大都市里,粤剧这项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实现它的传承?对此,深圳粤剧团团长倪健和已经65岁的冯刚毅却依然希望满满。“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开闭幕式,都有我们粤剧团的演出。”倪健说,尽管粤剧团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高峰和低谷,但这个剧团却有着一支非常优秀的力量。“我们以后无论在唱腔、节奏、曲调都会融入时尚元素,会有比较大的改进。”

  凤凰剧院的未来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旅游剧场,成为深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标志与象征。而冯刚毅则认为,正是因为自己生活在深圳这座先锋城市,才会有他这个“二度梅”(两次获得梅花奖)的出现。只有深圳,才能让粤剧这种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但他同时也认为,粤剧要想长盛不衰,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创作要跟上年轻人的审美和节奏,拉近历史与现代的距离。

  寄语

  深圳市粤剧粤曲协会常务副会长肖柱荣:

  希望新剧院成为爱好者的集散地

  “凤凰剧院重新开张,这是很好的事,作为一个老戏迷,我希望它能重拾昔日的辉煌。”肖柱荣说,虽然因为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凤凰剧院沉寂了多年,但因为毗邻香港、澳门的重要地理位置,深圳仍然承担着向海内外传播粤剧的重要任务。

  据他介绍,目前,深圳粤剧粤曲协会有40多个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则近万人,他们都是固定的粤剧爱好者,而其他民间的粤剧爱好者则不好统计,“凤凰剧院没了之后,很多人都去香港听戏了”。肖柱荣希望,重生的凤凰剧院能成为粤剧爱好者的集散地以及研究和发展粤剧的平台。

  粤剧戏迷、冯刚毅粉丝张倩君:

  凤凰剧院开张 我会买票去看

  现在住在福田的张倩君女士可以说是深圳市粤剧团的老戏迷了。“我从小就喜欢看,那时跟着我妈妈去听。”张倩君说,凤凰剧院开演粤剧她都会前去看,还是冯刚毅、苏春梅的粉丝。

  “有时他们去香港、广州演戏,我们都会追过去看。”张女士说,老公也和她一样喜欢粤剧。后来,凤凰剧院被拆除之后,深圳粤剧团会到罗湖公园和一些社区去演出,而她也是逢场必到。听说凤凰剧场重新开张,她很高兴,表示自己以后肯定也会买票去看的。

  (作者:王烨)

相关报道:

今起可订深圳东站始发火车票 2012-12-10 07:35:30
国际单车训练基地 落户深圳光明新区 2012-12-10 07:29:29
深圳拟资助博士后站510万 2012-12-10 07:26:54
年末冲量 深圳楼市成交破70万平方米 2012-12-07 07:44:42

关键词:广州房产  广州房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