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显示:建筑业农民工薪资10年翻4倍(2)
上涨原因之三:国家对建筑业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近年来,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农民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建设部建立了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重庆市于2007年颁布了《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行办法》等,这使得农民工的权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保护,以农民工为主要从业人员的建筑行业的人工费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年龄、欠薪及其他
调研显示,尽管中国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就现状而言,建筑业仍普遍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外延增长阶段。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严重。其中40岁以上的工人占到了被调查对象的六成以上,达47.38%的份额,而30岁~40岁这一中坚力量群体的工人所占比例较少,仅有25.62%的比例。
在样本中,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约一半都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六成达到5年以上。建筑工人年龄偏大,缺少年轻人的加入,导致工地现场老龄化严重,这也预示着将来可能出现的断层现象。
建筑农民工中,调研数据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占39.94%,初中文化的占51.52%,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仅占8.5%。大多数建筑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偏低,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农民工职业技能偏低。
建筑农民工普遍作业时间长,职业技能低。就劳动时间而言,我国建筑企业一般实行的是不定时的工作制,建筑农民工日均工作时间大多长达10小时,夏季施工高峰期间工作时间还会更长,大大超过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限。
此外,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大多数是户外作业,酷暑严寒等天气导致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很差。
另外大部分的建筑农民工吃住都在工地,生活、住宿条件恶劣。此次调研时,多数工人抱怨工地现场没有厕所、澡堂,给整个工地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欠薪严重也是建筑业农民工遭遇的较大难题。工资的拖欠问题在我国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暴力讨薪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这其中固然有工人的问题,但更多的则是用工单位的责任,稳定的薪资发放保障体系还未形成。
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拖欠日期超过8天的比重最大,占比68.11%,在样本“对目前工作最不满意因素”的调查上,有32.23%的农民工选择了“其他(如欠薪)”,另有32.51%的农民工选择了“工资少”这一选项。
影响与建言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还处于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交易成本高的“三低一高”阶段,尽管现阶段农民工薪资水平大幅上涨,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其基数小,大大低于其应得的水平。
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人口红利明显,在建筑行业尤其如此。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表明这一优势不复存在,国内施工企业在国际上竞争时以前的优势将逐渐丧失。
农民工薪资上涨能够从客观上促进建筑产业转型,提升技术含量,加快工业化建筑的步伐。
而在理性看待建筑业农民工薪资上涨的同时,政府部门、建筑企业、行业组织、农民工自身还应从不同的层面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将农民工工资上涨速度和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建筑业在规范中行走,在理性中发展。
也是基于调研,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建议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深化对用工制度的改革,完善行业工会组织。
建筑施工企业应主动加快用工制度改革,要与劳务企业建立长期协作的紧密合作关系,要多种用工形式并存,与农民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关系;实行同工同酬,建立工人薪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并不断完善建筑业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改善工作条件,使农民工得到长期保障,打造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大军。
建议二:建立劳务用工信息数据库,打造调剂劳动力供需平衡的信息平台。
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实行民工到相关部门定期登记、报告的制度,具体详细的规则可进一步细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数据共享,保障有效的交流与沟通,用以整合劳动力剩余资源向劳动力不足的地方进行调剂。降低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搜寻成本,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
建议三:以大学生为参与群体,加强对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由政府主导,以大学生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为参与主体,举办如公益大赛形式(可以多样化),由大学生对工地上的农民工定期实行点对点或巡回式的辅导培训。
民工的参与可以采取强制与志愿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同时可使当代大学生深入社会,提升实践能力。
综上,针对建筑业农民工薪资的快速上涨以及建筑业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棘手情况,我们对其应有理性的认识。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刘易斯拐点,该拐点的到来是通向新的发展阶段必由之路。同时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在发挥作用,对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合理情况进行着自动调整。因此,当前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上涨有其必然性,是社会财富分配的理性回归,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重庆大学调研团队成员:李玲、薛楚霖、毛红鹏、徐鑫,指导老师:刘贵文,项目所属学院: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相关报道:海南建筑业管理存漏洞 证书“挂靠”成公开秘密 2012-10-16 10:03:02
上海建筑业对农民工仍有需求 2009-02-12 16:12:28
新加坡建筑业转入低迷 政府强推公共项目救急 2009-02-01 09:58:53
应对挑战中国建筑业发展再提速 2008-12-05 09:27:15
中国建筑业集中度和专业协作水平相对较低 2008-11-20 13: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