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建设有助于提高工业化住宅覆盖面

      在我国,住宅产业化已经“喊了多年”, 然而目前,我国的住宅建设中,工业化住宅占据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对此,在近日召开的制装配式住宅技术专题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工业化住宅提高覆盖面很重要的契机就是保障房。

住宅产业化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所谓住宅工业化,即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楼梯、墙体、外墙面砖、窗框、浴室等部件,将部件运输到项目现场后拼装组建成整体住宅。

       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八部委下发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的意见,也就是72号文件,标志着国家推广产业化工作的起步。但是10多年过去了,住宅产业化还是没有太大动静。

       对此,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认为,72号文件对住宅产业化推动比较大,十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这种进步主要还是停留在单向技术和部分物品的层面上,就整体的住宅的生产方式来看,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率都比较低。

       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则认为,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不是简单地为了产业化,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住宅的的品质。目前产业化住宅推进过程中最最大的阻力是行业的政策标准问题,还有就是管理体制应该如何去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包括对它的审批、管理等等。

       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远大住工总裁唐芬认为,工业化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革命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现在不管是政府还是行业对产业化的认知和接受度非常高,尤其是各地的政府都在推广,“但是目前整个工业化住宅在整个市场中占的比例较小,这就导致它的影响不够大,因此也更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市场的扶持。”

保障建设是提高工业化住宅覆盖面重要契机

       整体来看,住宅工业化在国内尚属于发展培育阶段,其总体成本要高于传统施工方式。如何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表示,工业化住宅要形成规模首先是提高覆盖面,对此,政府工程应该带头,特别是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像这样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

       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中央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目前北京市已经确定将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产业化建造方式的住宅达到当年开工建筑面积30%以上,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

      业内普遍认为,保障房的建设为推进住宅工业化探索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同时,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劳动力成本不断地上扬,工业化住宅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城市,农村都将是它的区域,所以广阔天地还大有作为。”唐芬说。

 买房、看房、聊房、住房……不要再苦苦寻找浩瀚网海中那一条条链接了,快加入乐居购房QQ群,专业的客服人员、资深的物业管理、各大楼盘的业主资讯……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信息。

  兴庆区 永宁2群 199748839      金凤区3群   242365785

  西夏区2群   179106145         贺兰片区2群 179106673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