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企业集体衰败

提要:今天,我们如果在日本日立公司员工的面前,说“日立电视有多好”、“20年前的日立电视到现在还能用”的话,日立公司的人会有些尴尬,因为他们已经放弃家电产业了。日立、东芝本来就有较长的产业链,有所侧重是他们共同作出的正确决策,而对于松下、索尼、夏普来说,转型已是必然选择。

  今天,我们如果在日本日立公司员工的面前,说“日立电视有多好”、“20年前的日立电视到现在还能用”的话,日立公司的人会有些尴尬,因为他们已经放弃家电产业了。

  “日本家电”,这个标志着全球传统家电产业最高端、最优秀、最有保证的代名词,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2008年以来,日本家电企业在黑电、白电全线溃退,电视机产业亏损最为惨烈。从2009年起,日本已从家电出口国成为进口国。2011财年,日本家电的三大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共亏损1.6万亿日元(约合1283亿元人民币)。索尼连续4年亏损无计可施,夏普的巨亏“百年一遇”,而松下的亏损额度更是创造了全日本企业中的新高。

  寒流凶猛,巨债压身,海外市场流失,中韩企业持续打击,夏普第一个扛不住了。中国台湾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表示:“如此低的股价,鸿海完全有能力完购夏普。”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甚至指出,不排除日本国民家电品牌索尼、松下被收购的可能。

  不再做家电,已经成为索尼、松下、夏普的无奈选择。如果这样,日本不得不像当年承认纺织、钢铁辉煌不再时一样,默默地哀悼“日本家电”金字招牌的死亡。这些企业正将自己的家电制造外包给他国贴牌生产企业并纷纷转型,他们或将在能源、医疗等其他领域东山再起,但对于正在遭受来自多渠道下行冲击的日本经济来说,本土“家电之死”无疑是其国之大恸。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台湾的鸿海集团毅然站在世界家电生产的中心。

  1999——2012日本家电夕阳化历程

  日立、东芝:砍掉家电这条尾巴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陈言|日本东京、中国浙江报道

  30年前,有机会去日本的中国人,可以在回国时买一件电视、冰箱或洗衣机等免税家电。这样的机会一年仅有一次。那时,日本东京等地有专门为中国服务的免税店。

  “我上小学的时候,从乡下来到了东京。第一次在火车站看到电视,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电视前不肯离去。”年近70的斋藤孝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时,在公司工作的职员每月收入数千日元,买一公斤大米要68日元,而一台电视要20万~30万日元。当时的日本电视产业,属于高利润产业。

  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月工资是25万日元(约2万元人民币)左右,1公斤大米1000日元(约80元人民币),但一台电视却只需要2万日元。

  电视已经从极赚钱的商品,沦为一个不值钱的铁盒子,变得无利可图。

  上世纪80年代,日立电视风靡中国、美国、欧洲,但在今天的日立公司业务中,电视已经悄然退场。日立总公司公关部长佐藤正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几年前,我们将在中国福建的电视组装厂转让给了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制造电视,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是我们已经不做电视机业务了。”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公关部河野寿子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现在的产品主要在汽车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及电子等新材料、新零件开发领域。”日立金属是日立制作所的子公司,是日立转型的重镇。转型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业务比家电组装赚钱。

  在东芝,我们听到了同样的声音。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长吉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家电业务在我们公司只占到9%,如果看利润率的话,我们的社会基础设施系统、电子元器件的能力早就超过了家电。”

  在浙江,笔者采访了东芝公司的电脑组装厂、生产LED灯泡·空调等的机电厂、生产水力发电设备厂等等。在中国的家电销售店,依然能看到东芝电视,但电视已经不代表东芝的技术与能力,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等已取而代之。

  较长的产业链,让日立、东芝在这一轮电视企业危机中得以保全。截至2012年3月的日本财年,在松下、索尼、夏普巨亏的时候,日立盈利5500亿日元、东芝盈利2000亿日元。

  日本企业手中有较多的资金和技术,他们都在考虑电视之外的新业务。如今,松下正在思考其在自动化零部件方面的业务,索尼在医疗器械方面的业务等都会是今后侧重发展的对象。纯粹用家电来维持企业,在日本已经愈发艰难。日立、东芝本来就有较长的产业链,有所侧重是他们共同作出的正确决策,而对于松下、索尼、夏普来说,转型已是必然选择。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日本家电企业集体衰败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