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聪:建筑非“天生丽质”则靠灯光打扮整容

提要:11月11日下午,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主办,阿拉丁照明网承办的“阿拉丁神灯奖全国巡回推广暨建筑 装饰 光环境学术交流——第五届光影空间六方国际峰会(上海站)”在上海复旦大学逸夫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傅海聪表示:“这个厅对于建筑师来说有很多的自然光来考虑里面建筑的一些气氛来烘托。就是在设计这个包括这个尺度、宽度,开间、景深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将要如何来打这个灯光。

中国房地产战略合作大会即将召开、同期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上线   参会详情<<<<<<

    来源:阿拉丁照明

  11月11日下午,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主办,阿拉丁照明网承办的“阿拉丁神灯奖全国巡回推广暨建筑 装饰 光环境学术交流——第五届光影空间六方国际峰会(上海站)”在上海复旦大学逸夫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其中重量级嘉宾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上海市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傅海聪先生在会议上傅海聪讲述 “建筑师眼中的光”,分享了多年来所做的部分比较大型、跟灯光结合比较紧密的项目。他表示:“我想我就把近几年的一些亲身经历的一些设计实践的案例给大家交流一下,就是怎么来使我们建筑师和灯光设计师怎么将来紧密的结合。”

  灯光设计需于建筑方案时考虑进去

  傅海聪介绍,其所在单位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做了很多世博场馆的工程项目。据悉,世博的一轴四馆,其中三个建筑都是其单位所做的设计。当中一个叫世博会议中心的项目就是由他本人负责。他表示,这个项目在世博以后就做了一个转型,当时是做一些重大外事活动的项目,这个建筑是世博会期间,在世博园里基本上是唯一不对外开放的建筑,“现在这个项目实际上通俗地说,已经作为了‘上海的人民大会堂’。从2012年以来,已经开过两次上海的‘两会’。它和一周四馆在一起,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形态上,还有就是灯光的处理上,都跟其他的建筑有一些区别的。因为他的定位,应该说是从这几个方面都是比较内敛一些的建筑。”他认为在一个建筑群当中,除了要统一以外,还要有一些对比,让彼此互相还有一个衬托的作用。

  傅海聪展示了去年在开“两会”的时候所拍主会场图片,由于当时每晚都有一台配合国家馆日活动的晚会。里面用到的光,当时也是从一开始就让设计建筑师和室内的照明设计师共同来完成好、据介绍,它难度体现在,这是一个政治性的场所,又要体现跟一般看到的政治性比较强的大会堂、大礼堂要有所区别和有所超越。另外它还有一个技术亮点,世博会以后,现在转型作为会议中心,以会议为主,所以就把伸缩墙体延展了,他表示:“应该说这也是这个建筑——包括和灯光组合的一个创举。”

  据介绍,这个建筑里面有五个核心的空间,用色彩来区分,分别叫红、蓝、绿、金、银。根据性质、定位,还有形态,叫做红厅的入口有一堵墙,实际上是用一些幕式来做的。这里面有一个国际会议厅。世博会的主色调是海宝蓝,另外,由于蓝色比较国际化,所以叫做蓝厅。蓝厅转型后,上海市委的全会就在这个厅举行。开全会的时候也要呈现红厅氛围,所以这个厅要变色调,包括家具、座椅颜色也要变掉。“虽然这个厅叫国际会议厅,海纳百川,呈现上海的海派文化是蓝色,但是开政治性会议,还是要呈现一个暖色调。所以这个厅的特点就是可以变换色调,这又是给我们灯光提供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很多是来自功能上的。”

  傅海聪说:“这是市长进行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的会议厅,它在世博会期间就做过新闻发布会,空间、尺度都比较适合。在进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又变成蓝色调。当时为了变色调,及为了体现以世博为载体来展现科技的亮点,这里面做了一个尝试,采用了半导体的白光。由于这个厅整个面在2000平方,所以当时是使用半导体白光,这么大的面积还是有一个技术难题,所以这里面的整个功能光都是采用LED,也是结合了建筑的特点。”

  他认为:“但同时可以看到,它在很多的机理上跟这个厅还是非常有联想的,尽管这个厅是弧形,如果再联想,这个建筑的外形也是这样。这个建筑的形体虽然比较简洁,但是它的表情还是比较丰富。所以这个建筑在设计的时候,无论跟照明、自然光、人工光也好,一开始建筑师就要考虑把灯光怎么来表现。而不是建筑在完成以后再去配灯光,不然就可能会有些欠缺。就像人如果不是天生丽质,就要靠打扮整容。”

  红厅入口进去,往右边里面有一个屏,这个屏是为国家馆日活动所使用,这个建筑在绿色上,当时还是国内标准最高,每天要展示节能的一些数据和参数,所以设置有这么的一个屏。这里面的建筑有点像蓝厅一样,在不同的氛围可能产生不同的色调,所以不同的色调他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这个屏来完成的,这个屏在里面贡献的光的特点还是非常显著。

  傅海聪表示:“这个厅对于建筑师来说有很多的自然光来考虑里面建筑的一些气氛来烘托。这厅叫绿厅,所以在墙面上比较直观地做了很多真的植物。这个绿厅是使用可回收的幕式材料,这边是绿化种植,对现在大会堂这种比较政治性的建筑中心而言也是一个突破。”

  建筑灯光设计可考虑当地的气侯文化

  第二个建筑就是重庆大剧院,它位于号称重庆的陆家嘴上,这是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在其正对面。这个是重庆的江北区,所以这个地方也起名叫江北嘴,三面环江建起了一个大剧院。可以看到这个大剧院的灯光表现是非常充分的。还有一点,从某种程度上它可能像江上停泊的一艘巨轮,上面的高低错落也是由于他的功能,有舞台,有观众席。这个特点叫两江汇合,所以这个位置还是非常显著的。

  这个建筑的规模当时是仅次于国家大剧院,已经超过了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这是它的一些侧面,后来在这个地方其实加了一个LED的屏,建筑师不太愿意做,但是因为考虑到各方的因素有一些广告的效应,结构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这个建筑有一个特点,玻璃幕墙是双层的,而且间隔比较大,有一到两米的间隔,这个玻璃也运用了一种比较陶瓷玻璃,不是特别透明的,也考虑到重庆因为在夏天非常炎热,如果全部做透明玻璃也不是很节能,所以要具有一些遮阳的效果,但是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又要让建筑里面能够看到嘉陵江,所以在这个建筑室内能够看到江的位置,比较好的地方开了一些口,其他的就采用一些陶瓷玻璃。外部是陶瓷玻璃,里面还有一层中空玻璃,在这个之间正好放灯光。陶瓷玻璃作用是在表现玻璃幕墙的时候,因为玻璃幕墙如果是很透明的玻璃幕墙,很难打泛光,往往是内光外透,但是如果一直是内光外透这个剧场它的功能,他还有很多是舞台,所以他很难做得精致,所以考虑到重庆的气侯特点采用了这样的一个幕墙系统,在这个幕墙每一层之间放这些大的灯光。

  从室内看效果,可以看到隐隐约约的。这是里面这层玻璃,每一层上面都放了这个灯光来表现。当然这个室内的灯光能够在对他起到一些支撑的作用,这个是建筑的一个特点。

  歌剧院有一个比较大的创意,观众厅一般在室内的灯光,在形态上,往往是完全服从功能的。这个观众厅就是做了三组这样环形的光波,跟建筑的形态是呼应。傅海聪说:“看戏的时候,一进去的时候灯是亮的,大家可以交流、欣赏一下。当准备演出后,三组灯就可以升降,藏上去。然后上面的面光就把它露出来了,就准备演出了。这个是音乐厅,刚才那个厅也有像世博馆那个意思,就是主厅是非常喜庆温暖的调子,这个厅就是呈现一个简洁现代的以冷色调为主的效果,很多墙面都是采用金属的。从某种意义上也适应重庆比较炎热的气侯,如果都是采用火辣辣的,可能跟这个当地的气侯文化也要考虑的。”

  “文绿结合” 低调而不张扬的表现理念

  第三个项目是上海淮海路附近的一个文化广场。这个文化广场多少年来,也是作为一个政治性集会的场所,有将近一万个座位,但是比较简单,后来就变成一个花市,现在把这个项目进行了改造,就叫“文绿结合”,把这个剧场做到一个地下,上面是一个城市绿地,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有特点。

  这个地块解放前是上海的一个赌场,以前上海的人民广场是跑马场、跑狗场、法租界。它的观众席,走到大厅里是要往下面走,包括最上面这层楼座已经跟大厅持平了,一般是跟剧场是反的。这是他冒出地面上的大厅,还有一些舞台要冒出来,走进去就往下走,文绿结合,这个表现也是很充分的。

  所以它在灯光上,就是以园林式的这样一个表现夜景灯光,是在整个园林绿化里面一个小品,灯光表现是以这样一个理念来表现的,一定要做到很低调,这个建筑不要太去张扬,因为这也说明上海现在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去追求张扬。

  可能在外地一些城市,在灯光表现上,在建筑形态表现上都在突出政绩,一定要追求表现的一个欲望,要很怪异和张扬,上海现在包括世博会的建筑已经都非常的注重一些生态价值,功能特点,即使是奢华也是比较低调的奢华。

  这是这个建筑的后部有一个网架,为了体现对历史的回忆。另外,这个建筑后面做了一个露天剧场,这个网架就覆盖在这个露天剧场上面,非常有特点。另外这个剧场定位是叫音乐剧,是照美国的百老汇的模式打造的,所以它的建筑以后,就是上海的演艺建筑的种类就齐全了,上海现在还在造一个交响乐团的音乐厅,可以录音的,就是标准更高的,所以就是说,这也说明一个城市它的水平达到一定的时候他就不太再需要多功能的一些厅,就是专业化很强的。另外,这个建筑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个地下剧场。

  文化万花筒 灯光一个表现力最强元素

  第四个项目是,目前位于上海嘉定由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嘉定保利大剧院,灯光的表现上也是很有特点:很方正。后面有一个高楼是配套商业,上面就是一个很方正的剧场,但是考虑到剧院这个东西虽然是艺术品,但是它的功能性很强,有舞台有观众,可塑性不是很大。

  所以它在这里面一个理念就是叫文化的万花筒,在里面抠了很多的空间,这个空间跟室内空间是贯通的,外面有水面,这个灯光就是从这个空间里透出来。万花筒肯定这个灯光在里面是一个表现力最强的元素,就是他在这里面做的就是说非常别致。现在很多实验性的作品都在嘉定,很多上海的一些实验性的作品,比较前卫的作品。

  这个是最近目前在负责的,刚刚开工的国家的一个会展中心,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单体建筑。这个建筑一栋就要将近150万平方,正好是在虹桥的高铁枢纽的旁边,所以还限高,空中的飞机起降的要求就是看到的视觉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个就是他跟这个的关系。另外上海现在在2014—2015年有三个重大的项目要同时竣工,都在这一条地铁二号线的沿线,第二就是在上海的陆家嘴中心,600多米,第三个就是在靠近浦东机场,迪斯尼,这三个项目,一个是国家级的项目,另外就是要同时竣工,基本上前后要竣工。

  从功能讲,有展厅还有配套的商业,另外还有酒店,这个项目比较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在一开始在做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灯光的表现,飞机起降的看到的景象,中部是一个商业的综合体,对于怎么来打造一个核心区非常有视觉冲击的,这个是建筑和灯光设计师比较大的一个挑战,也是比较大的一个机遇。

  傅海聪表示:“这里面有一个圆,还有一个钻石型的商业界,结合在一起就像一个古钱币。这是在屋顶上怎么表现,这就是当中的商业综合体。而且这上面的几片屋顶是延伸进到这个商业综合体,然后再从地面再延伸,汇聚在这里是非常完整的一个造型的元素。而且也考虑到商业综合体。LED和广告的灯光如何处理,一开始设计师就应该想好的,在这些建筑的界面上,是做广告或者做LED屏的,就是靠非常含蓄的灯光,因为这个结构也很特点。这个广场下面就是上海的地铁二号线徐泾东站,他为了避开下面的地铁这个建筑的跨度,两个柱子有120米深,整个建筑是被上面的这些斜支撑的构建构起来的,所以它的结构对这个建筑给人很特别的感觉,如果要做广告,肯定是让他做到这些界面上,包括灯光也是勾勒出来的,既然要表现灯光,但是又要非常的含蓄。这也是其中的一个设想,如果有广告就放到这里,另外这是个很小的广场,实际直径是100米,这个建筑因为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是一公里,以后可能比如某些搞庆典活动,中国博览会开闭幕式的时候可能都会在这儿,比如新天地,下个月的最后一天会在那儿搞明星晚会,有一些歌星来唱歌,以后这个地方也是会呈现这样一个景象,他更有特点,下面一层就是一些名车的展示厅。以后中国的大型的国家级的博览会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广交会,一个就是中国博览会,商务部专门把他放到上海。因为广交会是以轻纺产品为主的,这个地方可能就更加全了。”

  灯光与建筑的本身理念要结合 形态要统一

  最后,傅海聪介绍了亚洲最大的广场——大连新海广场项目。这个项目就在海边,在新海广场的轴线上有两栋塔楼,位置非常好,面海景观和朝向是一致的,因为在北方朝南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又能够看海又能够朝南。从广场看,建筑基地已经很大。这个建筑非常简洁,跟刚才介绍的世博中心一样,它的表情很丰富,而且这种现代的形体上做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新古典的这样的一个处理手法,这个柱子也是结合力学。

  由于这个灯光因为实墙面比较多,所以很多还是借助于泛光,因为总体上有很大的地下室,地下室上面有很多的构筑物冒出来,所以就充分利用了这个,做了很多的试验。“当时试灯的照片两种,一种是借助于广场上的投射灯来打,另外就是因为他朝南面海,在当中有一个非常透的幕墙是一个景观空间,每层上面有一个观海的公共休息空间,这一片大概12米宽,至下由上,整个是全透的,所以这部分的灯光是内光外透的,两方面来表现。最后试灯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傅海聪说,因为这个项目也是和德国的GMP公司合作的,灯光的创意是来自于他们的,体现出德国的设计师对建筑形态非常严谨,“他们特别强调一个就是不要太张扬,另外就是和这个建筑的本身理念要结合,和建筑的形态要统一,另外这个灯光也充分借助了刚才讲到的那种界面,就是这个装饰的柱子由下至上,是由密到疏这样一个规律。”

  傅海聪认为,灯光的泛光也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表现得很好。所以在开始,设计师在开始设计这样一个表皮的时候,一方面是受制于力学,另外一方面可能建筑的功能,已经考虑到这个灯光要怎么来表现这个建筑。就是在设计这个包括这个尺度、宽度,开间、景深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将要如何来打这个灯光。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