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看调控方向 北京苹果园地块复活记
■本报记者 徐景升 北京报道
44天!这是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F地块(以下简称“苹果园地块”)商业金融用地“复活”所用的时间。
今年9月19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要求,稳定市场预期,停止该地块的挂牌交易。待调整出让方案后,将重新组织该地块入市。
11月2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再次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家和北京市的相关规定,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公开招标出让石景山区苹果园地块。
对照两次公告的内容可看出,该地块的出让方式已由当初的“挂牌”变更为“招标”。对此,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析认为,改变出让方式,主要是为了抑制地价上涨过快,稳定北京的土地市场与楼市预期。
并非价高者得
今年9月,北京土地市场可谓异常热闹。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北京土地出让收入高达257.37亿元,超过了今年1~8月的总和。在商业用地方面,通州台湖镇104、109地块分别高达88%、122%;在住宅地块方面,前十名的溢价率都在36%以上,最高为43%。
有业内人士表示,或许正是由于北京土地市场的火爆成交,引发了行政干预。从9月18日至21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连续停止了苹果园地块、大兴区庞各庄镇镇区改造6号地(PGZ01-11地块,商业金融用地)等共计11宗地块的出让,同时暂停了朝阳区来广营乡土地储备项目A2地块(二类居住用地)的出让。对于停止出让的前述11宗地块,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解释为:“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要求,稳定市场预期。”而对于朝阳区来广营乡土地储备项目A2地块的暂停原因,该中心并未给出说明。
在前述总计12宗地块中,苹果园地块与来广营乡土地储备项目A2地块最受业界关注。对于此次“复活”的苹果园地块,高策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车轮表示,该地块的商业前景值得看好,易引发开发商激烈争夺。此前的9月19日,苹果园地块已收到两份报价单,但由于该地块的交易戛然而止,买家身份并未浮出水面。
从苹果园地块再次出让的相关参数来看,用地性质仍为C2商业金融用地,出让年限为商业40年、综合50年。其建设用地面积为1110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为38850平方米。
随着出让方式的改变,苹果园地块的“身价”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车轮表示,招标出让,对于获得土地的受让方有一定的规划或基建要求,而不一定是价高者得。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房企人士介绍,其实“挂牌”改“招标”只是“游戏规则”不同。“挂牌拍卖时,企业事先可不准备规划、建设方案,而招标出让要求企业必须有规划、建设方案。招标出让的过程类似于招聘,会设一个门槛,限定一些条件。”
据其介绍,采取招标出让,通常会降低地块的溢价率, “封杀”地王。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拿地意向的开发商在看完标书之后会计算成本,再对比周边的项目售价,从而避免亏本。
关键要看调控方向
对于苹果园地块再次入市的原因,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市场交易部相关人员表示,这只是正常的工作安排,一切以公告为准。
苹果园地块时隔44天再次“复活”,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议。谢逸枫表示,今年10月,北京经营性用地之所以出现零成交,就是受到9月份停止交易12宗地块的影响。
对于另外一宗热门地块——来广营乡土地储备项目A2地块的命运,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给出的答复为:因故暂停。
这宗准地王何时“复活”?是否也将改变出让方式?谢逸枫分析认为,来广营地块作为北京城区的高品质地块,在今年12月再次推出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届时可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该地块的出让方式预计仍为挂牌出让。”
但前述房企人士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住宅用地还是商业用地,都可能使用招标出让方式,关键要看地方政府的调控方向指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