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还能吗?

提要:最近一段时间,两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正在激烈作战,皇鸣太阳能认为日出东方超常的快速申报合格一定有问题,并把矛头直指拿出检测报告的江苏质检部门。而日出东方对此也认为很委屈,责任不在自己。当人们为这场看似热闹的战争吸引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之所以有这个战争,是政府对太阳能企业有补贴,因此是利益之战。

 

  有机构预测,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其中,无锡尚德的总负债达35.75亿美元,而它手中可动用的现金不足5亿美元。显然,不少光伏大佬们已经濒于破产边缘。但是高额的负债和众多员工面临下岗问题,却成为当地政府和银行的难题。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政府和企业变得互相之间好像分不清界限,大家融在一起 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就把政府拖入一个困境之中,它的倒台可能要把你拖垮,所以你又不能让它倒,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问题。

  从2005年开始短短的几年间,活力充沛的光伏企业全线溃退。无锡尚德等光伏界里曾经耀眼的地方名片,如今已变成政府的负担和麻烦。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很多产业都是这样,都是趴在政府身上,赖在政府身上,什么事情都要政府替你买单,典型的太阳能产业就是这样,你盲目扩张的结果,最后没办法,让老百姓买单,让政府买单。

  白岩松:今年是发展市场经济在中国确立的20周年,人们愿意高呼“信市长不如信市场”。可真到了现实中,这市场与市长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中国式市场经济”还真很难让你坚守理想主义。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跟定了它。可如此一来,一些光伏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候,企业的老总就把希望投到了市长带来的救援身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面对光伏的中国老大,无锡决策层就有两派意见,一,得救,二,不救,让市场说话。可是这话不好说呀,谁让你以前和他走得那么近呢?

  一眼望下去,根本看不到任何一个太阳能的电池板。要到欧洲去,在德国这些国家,跑到楼顶上去一看,星罗棋布,到处都会有,德国的阳光还不如北京好,它都会装那么多的电池板。

  从韩晓平14层办公室的窗户向外看,找不到任何一个太阳能发电板。而在德国太阳能发电的使用者三分之一都是普通居民,不仅很多房屋上会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像这样的路边移动书亭也会用太阳能发电来提供照明。而且德国政府近几年每年都会按比例推进太阳能设备的降价幅度,来刺激太阳能市场的需求和普及。而在国内,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光伏行业出现危机,引起国内对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反思,可能谁都不会注意到光伏,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这些年来,我们自己没有在真正开放光伏市场方面做真正地工作。#很多企业都是地方领导的政绩工程,##地方政府追求GDP,它希望这个产业只发展制造业,我来制造这个产品卖出去,90%的产品销往国外的,甚至可能比例还要更多一些。但是从来没有很好的考虑我自己怎么用,所以一直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

  10月25日,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在河北保定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帮助光伏企业度过“寒冬”。会议中提到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将继续扩大国内光伏的应用规模。随后第二天,国家电网多年来首次“表态”为光伏发电项目开“绿灯”:从11月1日起,6兆瓦及以下容量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但可以直接入网,而且使用后的富余电量还会全额收购。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这一次提出来6兆瓦以上,就是6000千瓦以上的太阳能电站,应该说也是一个挺大的电站了,这样的电站接入电网可以不交任何的费用,而且电网在45天之内会把这些事情给你办妥。这个应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这个确实在中国会启动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国家电网这样的承诺,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入网难问题。无疑为光伏产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大门提供了可能。而像尚德这样面临或破产或被国有化的企业,政府似乎是在提供另一种选择的出路。

  张曙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这些产业需要在市场竞争里面去摸爬滚打的,不是政府能够包起来的,政府包起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政府支持发展不了,但是关键是政府怎么支持,这才是关键性的问题。

  而对我们来讲,以后每个人都有可能不用再被动的买电使用,或许有一天我们自己就可以在屋顶架起太阳能发电板自主发电。

  张曙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内2030年要达到10亿千瓦,现在3000万千瓦,达到10亿千瓦,达到几十亿千瓦,我觉得这个发展的前景仍然很大,不是说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前景很大,就看我们做了。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太阳能是通过市场化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开放市场也是解决其它企业产能过剩的一个很好的方向。而在解决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使一些企业被优胜劣汰,未来一定会有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掉,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

  有人担心,一旦光伏入网可能会打破国家电网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那么市场化解决光伏困境的初衷能否很好地执行?显然,目前市场化道路的“门”已经打开了一道缝,而这道“缝”到底能开多大,还要看政府决心。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过去的扶持都是政府说你如果建一个电站我给你多少钱,##这一次改革,太阳能,包括液燃气一系列的改革,都会看到一个大的背景,就是政府用市场化的方向重新启动了电力能源的改革,这个改革应该说有巨大的动力,因为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本身。所以当更多的企业有意愿来参加这个市场的时候,这个可能会使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地被拉活。

  张曙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借着这个东西(光伏产业改革),把政府的方式、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政府产业政策上实施的办法也能够转变转变,这样对这个产业发展会有好处,既政府支持,政府又不在那个地方成为一个主导的势力,使得企业真正看的不是政府的脸色,而是市场的竞争。

  白岩松:光伏产业在中国的盛极又衰是一个代价很大的镜子,一方面,我们可以把火撒向美国和欧盟,为保护自己的产业而乱杀他人,以至于中国光伏老大的股票从当初的一股86美元到现在一美元都不到;但是另一方面,骂完老美和欧盟得知道,过去、现在、将来,老美们都会是这样,想去人家那儿挣大钱,你得有更大的本事,打铁还需自身硬。而同时,在中国内部,市场和市长该怎样合作,而不是违反规律的捆绑和利用,更该是这次光伏危机我们必须进行的反思。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没死,但愿反思后的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最近一段时间,两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正在激烈作战,皇鸣太阳能认为日出东方超常的快速申报合格一定有问题,并把矛头直指拿出检测报告的江苏质检部门。而日出东方对此也认为很委屈,责任不在自己。当人们为这场看似热闹的战争吸引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了解到,之所以有这个战争,是政府对太阳能企业有补贴,因此是利益之战。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