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颁布养老设施建筑设计“国标”

提要:记者获悉,历经两年编制的我国《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已报审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并执行。这部机构养老的“国标”,内容相当详尽,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功能要求,不仅是居住,还要具备健康保健、娱乐、餐饮、后勤等功能。

  养老院内,每位老人至少拥有多少居住面积?每天能保证多少日照时间?必须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让老人“无障碍”?这些“机构养老”的需求,都将通过新的养老建筑设计“国家标准”得到满足和保障。记者昨天获悉,历经两年编制的我国《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已报审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并执行。

  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亿。上海作为国内率先步入老龄化,同时也是国内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4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位老人,对养老设施的需求日益上升。昨天,参编这部“国标”的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崔永祥、高级建筑师施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临养老高峰,应走出观念的误区,让我国养老设施建设更具“人性化”。

  设置保障“底线”

  为保障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国标”为养老设施设置了“底线”。如“报审稿”中的居住面积,规定单人间确保10平方米,双人间16平方米,三人间不少于人均6平方米等。充足的日照能满足老人的生理需求,此次对日照时间也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在养老设施的公共活动区域,冬至日满窗日照应达到2小时,鼓励老人多到公共空间活动,而卧室内的日照要求,也宜达到2小时。

  据崔永祥介绍,在养老建筑方面,我国曾有行业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但内容简单、标准较低,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相适应的国家标准。由此,在原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新编制了两部规范,一是针对老年住宅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已经颁布实施;二是即将颁布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主要针对机构养老。

  这部机构养老的“国标”,内容相当详尽,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功能要求,不仅是居住,还要具备健康保健、娱乐、餐饮、后勤等功能。而且反复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如电梯设置,考虑到一些养老机构资金有限,电梯成本较高,起初定的标准是三层设电梯、二层设坡道,反复征求意见后决定“高配”,“报审稿”中的标准为二层就设电梯,而且“底线”是至少有一台是医用电梯,方便病床上下。“研究表明,楼梯、卫生间是老人最易摔倒场所。”崔永祥说,在考察国外一些养老机构时发现,有的故意将楼梯台阶做得很高,就是为了避免老人经常使用,而鼓励他们多坐电梯。

  细节关怀确保“无障碍”

  一辆轮椅的宽度一般在60-70厘米,在报审的新规范中,养老设施内的通行宽度,要求不小于80厘米,确保坐轮椅的老人通行无障碍。而且,地面无高差,入口有坡道,所有老人使用的门都要无障碍设计,为坐轮椅老人留足开门空间。施勇告诉记者,在美国考察养老机构时,看到在门旁有按钮设置,坐轮椅老人不用费力拉门,只要按动按钮,门自动开启,而且有延时功能,老人能从容进门。这种人性化的设计,颇值得借鉴。

  卫生间是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场所。新的设计规范,将力求从细节上杜绝安全隐患:卫生间门口无门槛,地面采用防滑地砖,龙头设计便于开启,浴缸、淋浴房都要有扶手。卫生间和卧室一样,也要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卫生间的门必须往外开,因为调查发现,一些老人在卫生间摔倒后堵住门,如果是内开式门就无法打开,设计向外开门,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施救。

  从室内到室外,各种细节关照都将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公共活动区域都要求安装扶手;取暖设施要“加罩”,防止烫伤老人;绿化不能有带刺植物;水景也要有防护措施。崔永祥还透露,“国标”中会出现“临终关怀室”,关注到老人的一些新需求。“还有比如尊重隐私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需求。”他说,安排两三位老人同居一室的做法,原本以为可以帮他们排解烦闷,但国外一些调查发现,同住老人反而不喜沟通,其中一大原因是怕过多暴露隐私。因此,有的国家规定,机构养老必须一人一间房,有的则采取一些隔离、遮挡措施,保护老人的个人隐私。

  养老院不能办成“孤岛”

  “新规范仅从设计角度,对我国养老设施提出了要求,但我们在观念上其实还有很多误区需要突破。”崔永祥说,比如很多人觉得养老院要安静、独立,但国外研究表明,“孤岛”式的养老院,让老年人与世隔绝,缺乏归属感。国外有些养老院甚至有意建造在交通枢纽如地铁口附近,希望川流不息的人流经过养老院,让老人们不觉得孤独和寂寞。“我们建议,未来养老机构的规划选址要更加人性化,可以分散式布点,最好建在老人熟悉的环境中,尽量提供与子女在一起的机会,比如社区里,让老人获得邻里感和家庭感。甚至可将养老设施中的公共空间开放给社会。”

  施勇告诉记者,国外一些养老院建在社区附近,社区里有棒球场、体育健身中心,还有幼儿园,这些设施可以和养老院共用,最重要的是,老人们可以天天看社区居民打棒球、幼儿园孩子蹦蹦跳跳,身心愉悦,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养老院的一楼公共空间向公众开放,常会举行一些社区活动,社区里的中老年人走进养老院,养老院的老人感觉像是家里有客人来了。

  从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情况看,建于城市中心的养老设施,由于建筑占地面积有限,所以建筑规模较小,但周边医疗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备,子女看望方便;建于郊区的养老机构,自然环境好,有较大的室外活动和交往场地,但子女看望不方便。专家建议,不妨提供儿童娱乐和成人商务空间,甚至提供短期的住宿场所,为看望老年人的家属提供便利。

  在崔永祥看来,养老设施中的老人,其实还可以细分,对于健康老人,要让他们“老有所为”,鼓励他们参与养老机构或社区的服务工作,感受成就感;对于介助老人,要让他们“老有所养”,多考虑无障碍设施,体现人文关怀;对于介护老人,要让他们“老有所依”,在考虑无障碍设施的同时,还要考虑护理空间,如应留有助厕、助浴空间。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