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C研究:房价远未全面回升 部分项目涨价象征意义更大
(评论员/马祺)近期,国务于7月下旬派出的8个对全国16省市进行房地产调控进行督查的督查组目前已完成督查任务,陆续返京。此次国务院督察组走访的省市包括既包括一线城市的北上广,也包含了东部沿海及发达省市,此外,房价回暖速度较快的重庆、四川等省市也被列为了调查对象。国务院此次派遣督查小组,反映了各地楼市量价回暖的现状,给中央实施的房地产调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那么从典型企业、典型项目看,楼市是否已如部分媒体所言的全面回暖,楼市的春天是否已真的来临?
龙头房企成交价格稳定,并未形成涨价趋势
根据CRIC监测系统显示,7月龙头房企的涨价趋势并不明显,万科、保利7月成交价格环比增幅为-2%和3%,以刚需、改善为主的恒 大、龙湖环比价格也仅上涨1%,其中以高端精品住房为主的绿城其7月成交均价同比、环比均出现了6%的降幅。
从季度环比的数据看,龙头房企的成交均价也未出现明显的拉升态势,除去保利地产2季度成交均价,环比1季度,上涨6%以外,万科、绿城仅上涨了3%和5%,同时恒 大、龙湖更是出现了成交均价季度环比-8%和-17%的降幅。
由此可见,大型龙头企业并未在市场趋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草率提价,市场关于涨价的印象,更多来自市场的杂音。
项目涨价原因各不同:折扣到期、推案结构不同、看好后市成主因
7月多个项目出现成交均价上涨的情况,上涨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项目前期折扣营销力度较大,在活动结束后,价格的自然回归,一些是因为7月推案项目较前期位置更佳,户型更受市场欢迎,最后一部分项目,由于前期销售情况良好,决定在原有价格上进行提价,这类属于真涨价项目。
先前大幅降价或低开,楼市有所回暖,将价格回调的项目:这部分项目起先受降价潮影响,大幅调低价格,在市场上占据价格优势,获取较好去化率,而后,由于成交回暖,由此提高价格。
例如,杭州金色黎明项目今年4月首度开盘,采用低价策略,其中的大户型房源均价15000元/平左右,而到7月份,项目便计划将138方和169方大户均价上涨至19000元/平,涨幅近27%。
再开盘房源占据独特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的价格变动,更多额来自于成交的结构性变动,再推出的同类房源具备独特优势,如小区中最核心区域、占据一线景观资源、户型设计上更为合理等等,价格有所上调也在情理之中。
看好市场,顺势加推,调高价格的项目:近期有新批房源入市,并在销售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房企尝到甜头,继续跟随市场走量,同时在价格上也做调整,赢得更多利润。例如:合肥中天左岸也存在相同情况,据悉,该项目今年6月份的均价在6500元/平,进入7月份之后开始提价。7月3日时7#楼mini公馆的均价是7000元/平,再到7月17日就变成“7#楼mini公馆,折后均价7500元/平,半月之间单价上涨500元。
笔者认为近期关于房价上涨导致的恐慌性购房、二手房卖方的跳价交易,其作为媒体的一种宣传作用远大于其现实意义,不排除有夸大之嫌;目前大部分房企的涨价项目,更多的来源于对前期打折让利后的价格回归,敢在当下大幅提价的项目也仅是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