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处安放 蚁族梦想何日才得起航
新浪乐居讯(编辑 王玮光)年轻而脆弱的心灵和无处安放的青春与梦想,使得他们有着比普通人更令人担忧的现状。他们无处宣泄,无权抱怨,更无力改变,唯有接受社会为其强加的一个群体标签——“蚁族”。房价居高不下,外来人口不断增加,诸多社会实情使得“蚁族”已成为继农民工、北漂族等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孤立无援。
南京长途东站边的一个旧小区里,一栋上个世纪的6层楼房中,一套只有70多平米的老户型住宅,却“超负荷”地承载着近20人的生活和梦想。斑驳泛黄的墙壁,时常掉落石灰的天花板,脏乱的男女通用厕所,挤满了“上下铺”和桌椅的房间,这一切的一切,便成了这十几个青年“蚁族”的蜗居之地。在这家求职公寓里,“蚁族”们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大多以销售类为主,几名85后在网上不断寻找着工作机会。在我居住的一晚中,大家相处较为愉快,即使生存环境不佳,在他们身上也丝毫见不到原本印象中的愁苦和茫然。
穷苦、孤僻、冷淡等词汇,似乎在大众的眼里一直被认为是当代“蚁族”的特征。在一些人的眼中,他们不可能有爱情,不可能有体面的工作,更有甚者,可谓是闻“蚁”色变,每当提到“蚁族”,便下意识地感觉到不卫生,不安全,厌恶感油然而生。
诚然,局促的居住环境,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的负担,是“蚁族”们每天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但在实地和蚁民们一起生活过之后,才发现事实上他们并非像大众想象地那么不堪,他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为了爱情默默守护,辛酸的生活确实让人为之动容。这家求职公寓中的“蚁民”其实和我们一样,是活在当下的年轻人,或许在家境上有所不一,但在从学校、家庭等特定的环境出来以后,大家都是同等的,怀揣着各自的理想,走上了我们期望走的旅途。即使他们的路途上比其他家境殷实的毕业生们多了些许挫折,些许磨难,但其脸上却依旧频频绽放着笑容,对工作、生活的乐观态度却依旧存在着,这一点无疑很可贵,着实让我感动,不禁自叹不如。
8月5日,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讨会,发布了一份统计报告。报告称全国2011年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当我谈到这个新闻时,这些青年蚁族们均表示已经知晓,没有过多的不平,没有过多的批判,一句我们经常“被平均”的话语,显得简单而又无奈。
南京到底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蚁族”存在,并没有确切的数字。据求职公寓的老板介绍,就他所知全市去年就已经有300多家求职公寓,今年估计会更多。如此庞大的群体,同样也折射出社会很多方面的问题。南京房价的居高不下,生活开销的持续上涨,逼得不少高校毕业生和寻求更好发展的求职者为了留在这个城市,不得不选择以这种群居方式生活下去。一旦缺乏了社会的帮助,他们尽管乐观,尽管努力,最终也是无力去改变现状。
然而,在作者看来,社会加快发展的步伐,更好地创造出良好工作的条件,切实做好保障房的建设,稳定房价,此为真正解决“蚁族”背后诸多问题之有效途径。而从侧面来说,大众也应该给予“蚁族”群体必要的尊重和理解,正视他们,使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只有社会、大众通力配合,共同关注理解,才能够真正帮助到这些“蚁族”,使他们得到正常人应该得到的生活,得到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经历了花园路求职公寓里的短暂体验后,改变了作者以往对于“蚁族”偏于负面的看法。小小的房屋却住满大大的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下一步的规划和安排,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都以乐观的心态去过好今天,拼搏明天。不觉想起了一首流行已久的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要属于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