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材等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本规划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和国家有关建材行业发展要求编制。

  来源:中国石材网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建材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加快建材工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建材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本规划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和国家有关建材行业发展要求编制。

  一、“十一五”发展概况

  (一)发展成效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工业增加值47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60亿元,产品出口总额35.6亿美元。全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542家,从业人员29.8万人。“十一五”期间,我省建材产业发展迅速,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1、生产持续较快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材工业产值和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全省建材行业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581亿元增加到2010年1667亿元,年平均增长23.5%;主要建材产品中水泥产量由2005年的2731万吨增长到2010年5793万吨,建筑陶瓷产量由2005年的58642万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159229万平方米,建筑石材板产量由2005年的7062万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15402万平方米,平板玻璃产量由2005年的641万重量箱增长到2010年2715万重量箱。

  2、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水泥工业加强总量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布局新型干法水泥。“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847万吨,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目标任务。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水泥总产能比重由2005年的23%提高到2010年的77%,水泥散装率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49.4%;建筑陶瓷和石材工业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产品和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高中档产品比重大幅提升;玻璃工业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全省新增在线镀膜玻璃和超白光伏压延玻璃产能900万重量箱,优质浮法玻璃比重大幅提升,玻璃深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推进“禁实、限粘、推新”,全省23个被列入第一、二、三批全国限时“禁实”的城市全部实现了“禁实”目标,新型墙体材料占全省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82%。

  3、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我省建材行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石材业形成了以南安、晋江、惠安为主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其产值占全省50%以上;建筑陶瓷业形成了泉州和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其产值占全省95%以上;新型墙材业形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机械装备、硅酸钙板三个产业基地和闽东南、闽西、闽东北三个产业带。

  4、循环经济取得进展。建材工业已成为吸纳工业废渣、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产业,大量粉煤灰、废石、煤矸石、脱硫石膏和冶炼矿渣、钢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替代天然资源被用作水泥、墙体材料和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材行业综合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约1.36亿吨。

  5、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水泥工业利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余热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到2010年底全省已投产的35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已有27条建设了余热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18万千瓦,年可节约标煤36万吨;建筑陶瓷工业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推广使用LNG替代煤气作为烧成燃料,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6、技术进步取得成效。水泥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建筑陶瓷工业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新型墙体材料工业采用新技术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废渣,开发生产具有轻质、利废、保温、隔热等节能新型墙体材料;浮法玻璃引进和消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与装备,光伏玻璃、汽车玻璃深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建材产业中低档产品比重偏大,特别是中低档石材、建筑陶瓷供大于求,而部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石材、建筑陶瓷产品和新型墙体材料比重偏小,落后的机立窑水泥产能仍有1300万吨左右。

  2、部分产业集中度偏低。建材企业平均生产规模小,大型骨干企业偏少,劳动生产率较低,部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行业科技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少,科研能力不足,高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部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产品升级换代慢,制约了行业发展步伐。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机遇与挑战

  1、社会经济发展为建材工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不断显现。特别是我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构建海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为我省建材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建材工业的发展。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都将提高建材产品消费水平,推动建材工业的持续发展。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为我省建材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机遇。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全球经济逐步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建材市场需求增加,有利于我省优势建材产品的出口。

  4、经济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新的要求,建材工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建设“两型社会”要求建材工业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低碳化产业,建材工业的发展将由单纯追求产能规模的扩张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延伸产业链将成为建材产业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促使建材向安全、环保、节能等方向发展。

  (二)需求预测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建材工业主要产品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发展速度渐趋平稳的态势。

  1、水泥。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水泥需求总量3.5亿吨左右。在品种和等级上将随着建筑工程种类、质量和混凝土标准的提高而增加和提升,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新型干法水泥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使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仍具有适度的发展空间。

  2、玻璃。平板玻璃市场将进入由增量为主向追求品质和功能为主转型,虽然优质平板玻璃市场仍保持较大规模需求态势,但市场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传统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以及电子和太阳能等新兴市场潜力的释放。建筑业仍是玻璃产品的主导市场,作为装饰装修材料应用的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节能中空玻璃等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平板显示玻璃、太阳能玻璃的需求也将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3、石材。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石材产品作为装饰装修材料将向高端产品市场发展,园林景观艺术、市政工程、建筑装饰、城市雕塑、景观工程的各种深加工石制品需求将逐步扩大。适应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天然石材加工边角料为主要原材料的高档人造石板材将有较大好的发展前景。

  4、建筑陶瓷。随着安居工程的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陶瓷质量、档次的要求也在提高,款式新、品质好、功能全的中高档陶瓷产品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技术创新的大规格超薄砖将深受消费者欢迎。我省建筑陶瓷发展将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5、墙体材料。随着墙体材料革新措施的落实及节能、节材、环保意识的加强,具有高强、轻质、环保、隔热、保温、防火等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无毒无害的固体废弃物、江河淤泥、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环保型、资源节约型新型墙体材料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题,以控制总量、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两化融合、优化布局为重点,立足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节能、环保、低碳的创新型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面提高建材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建材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结合。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法规政策,依法推进产业发展;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延伸产业链,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满足国外内市场对建材产品的需求。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加快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培养和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泛推广使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3、坚持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布局结构调整、企业重组、淘汰落后和项目核准的有机结合,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4、坚持改革发展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加快建材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造,加快资本重组和资产流动,推动建材企业集团化发展,为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转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5、坚持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实施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提高余热、工业固体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发展道路。

  (三)发展目标

  1、总量和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总产值达31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3.5%;工业增加值89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3.5%。

  ——水泥总产量7400万吨,前5位水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1000万吨,产业集中度提高至60%;水泥散装率达60%。按计划完成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任务。

  ——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5000万重量箱,其中优质浮法玻璃达95%以上。

  ——建筑陶瓷总产量23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000万件。

  ——石板材总产量2.2亿平方米。

  ——墙体材料总产量316亿块标准砖,其中新型墙体材料总产量270亿块以上,自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5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在城区内应用比例达85%以上,其中,设区市的市区全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县级市区(城区)达到70%,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40%以上,农村建筑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目标

  到201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水泥行业:新型干法水泥可比吨熟料综合煤耗≤107千克标准煤,可比吨水泥综合电耗≤90千瓦时,水泥粉磨企业可比吨水泥综合电耗≤38千瓦时;日产水泥熟料25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100%配套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纯低温余热发电装机容量达3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全行业消纳工业废渣6000万吨以上。

  ——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综合能耗≤16.5千克标准煤,熔窑热耗≤6500千焦每千克。

  ——建筑陶瓷行业:实施陶瓷企业燃煤工业窑炉节能技术改造,节能率达到20%以上。

  ——石材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年石粉综合利用量达150万吨以上。

  ——墙体材料万块标准砖综合能耗小于720千克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36亿吨以上。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

  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引导我省建材企业、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强建材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和生产自动化技术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创新中的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用先进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生产工艺,加强与先进标准的对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泥工业要继续完善新型干法水泥采用无烟煤燃烧技术,研发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余热发电、烟尘治理、协同处置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玻璃工业要重点围绕提高浮法玻璃质量、节能、环保和增加品种,进行低温余热利用、超薄、在线镀膜、复合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自主研发;石材工业要积极研究和应用石材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石材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石粉、碎石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水平;建筑陶瓷工业要积极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加强清洁能源、标准化原料制备、现代辊道窑及其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业要研究开发自成墙的轻质、高强、保温、隔音、隔热、低传热系数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和推广,推动产业发展。

  (二)加强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支持省内外优势产业资本参股或并购省内建材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和新建扩建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集中度。鼓励企业“零增地”、“退城入园”技术改造,并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水泥工业要继续坚持总量控制,从严核准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新布点,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期间有关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要求,淘汰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和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粉磨设备;进一步发挥骨干水泥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水泥集团企业,着力扶持福建水泥、华润、龙麟、金牛、红狮等5家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贯彻实施《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在市场集中区域建设水泥中转库,扶持散装水泥配送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干混砂浆、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水泥制品业,抓好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农村散装水泥网点建设。玻璃工业要重点发展电子工业用超薄、太阳能产业用超白和节能建筑用在线Low-E等特种优质浮法玻璃及具有节能、安全等性能的深加工玻璃产品,做大做强汽车安全玻璃,保持汽车玻璃产量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推动加工玻璃生产向配套化、系列化、基地化发展;严格控制新增能力。建筑陶瓷工业要发挥现有的规模和技术装备的优势,通过创新、整合、引导分工协作、专业互补,以品牌为纽带,构筑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太阳能陶板,支持开发高品位、多功能、配套化的具有环保、抗污、抗菌等特殊功能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优质产品的比重,减少低档建陶产品;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石材工业要加强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设计安装及配套能力。重点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石制品,石材产业链向荒料开采、工程设计、安装等上下游延伸;支持企业利用边角料、石粉等废料生产人造岗石、微晶石、加气混凝土砌块、石粉砖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培育石材新经济增长点,保持石材产量全国同行业第一位;淘汰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条件差的小石材加工企业。新型墙材工业要重点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等工业废渣以及江河淤泥、生活垃圾、建筑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利废、节能等符合建筑规范和质量要求且节能率50%以上的新型墙体材料;引导新型建材产业实施墙体材料生产、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的产业联动、标准联动和利益联动战略;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机械设备的开发研究;淘汰实心粘土砖。其它非金属矿工业重点发展非金属矿的精细加工矿物材料,包括超细粉碎、超细分级、精细提纯和改性活化等。应用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技术发展适用于机械、橡胶、塑料、陶瓷、造纸、环保、电子、特种涂料、新型建材、复合材料等工业的功能性非金属矿物材料;合理开发加工生产优质玻璃砂、型砂及各种工业用硅砂产品,鼓励发展机制砂。

  (三)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产业发展

  水泥工业要立足海西建设,加强总量控制,合理引导省内重点企业根据我省经济建设需求,有序、适度地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站,加快龙岩、三明水泥产业基地优化升级。支持重点企业适度建设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重点支持布局合理、石灰石资源有30年以上保证、符合国家鼓励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生产线建设。在靠近市场容量大和工业废渣较集中的区域,允许有稳定熟料供应来源的省内水泥熟料重点生产企业合理布局建设年产120万吨及以上(单线粉磨系统生产规模达到年产水泥60万吨以上)粉磨站。支持发展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水泥深加工产品。玻璃工业继续支持现有优质浮法玻璃企业在硅砂资源丰富的漳州东山、漳浦等地布局发展壮大,支持发展特种玻璃、专用玻璃深加工,加快建设漳州光伏玻璃产业基地。建筑陶瓷工业要以泉州、福州等地为重点,支持建筑陶瓷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发展商贸、物流和信息等配套服务业,促进泉州、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石材工业要在泉州、宁德、福州石材产业集聚区建立石材加工集中园区,石材企业要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饰面石材行业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文 [2009]160号)要求进入加工集中区,实行废水、废弃物等达标治理,资源综合利用。树立区域品牌优势,提升石材企业整体水平,发展壮大闽南石材产业集群。新型墙材工业要完善提高加气混凝土砌块、机械装备、硅酸钙板三个生产基地以及闽东南、闽西、闽东北三个产业带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专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着力抓好石材、建筑陶瓷、新型墙材等园区的建设,把园区建成高起点、高标准、循环性、专业化的产业集中区。

  (四)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

  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把项目建设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对未能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建材投资项目,不予审批或核准。推行清洁生产和“领跑者”能效标准制度,优化工艺流程,控制生产全过程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和排放。重点推进节能装备、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技术设备与材料、固体废物处理装置技术设备、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设备、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设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品等应用与利用。注重源头控制,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水泥工业要继续推进粉煤灰、高炉矿渣、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强低热值燃料、可燃废弃物的应用,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大型高效粉磨技术和先进的粉尘治理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新型干法水泥窑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新型墙体材料工业要通过大量消化和利用工业废渣、农业废弃物,替代天然资源生产轻质、保温、隔音、阻燃的节能利废型墙体材料;推进现有窑炉生产线实施节能、环保改造。石材工业要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规划、规范建设、有效管理矿石堆放场、石材堆渣场,大力发展石材废料、废渣综合利用产业,推进南安石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试范县建设;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饰面石材行业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文〔2009〕160号),继续实施石材行业的综合整治。建筑陶瓷工业要推广节能烧成技术提升装备水平,推广应用以低品位原料和各种固体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推进智能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的广泛运用,采用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与装备,实现清洁生产。玻璃工业要加强窑炉废气余热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实施玻璃炉窑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配套建设脱硝设施。

  五、保障措施

  (一)  加强规划实施和产业发展引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宣贯,落实规划的执行与监督,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经常性评估检查,对规划实施的成果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规划实行调整。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建材产业政策,组织实施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福建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等,组织制定并实施地方行业规章和技术规范,制定并发布建材行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强结构调整,控制总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促进行业优化升级。

  (二)支持拓展建材市场

  进一步拓展内需市场,在我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中,优先选用优质建材产品,支持企业在国内知名网站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推动在国内中心城市及大卖场设置福建名优产品营销网络。发挥营销联盟和行业协会作用,支持举办和组织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专业展览会;巩固和拓展建材产品出口市场,支持优势自主品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对重点出口市场的跟踪监测和贸易政策的研究,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禁限类商品目录,支持企业开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的加工贸易,鼓励和引导企业在主要贸易国建立营销贸易平台,推广自主品牌产品。

  (三)加大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建材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建材企业综合竞争力。在争取国家和省内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大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力度,优先支持重点建材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再融资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筹集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完成上市辅导的企业加快在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步伐;发展财务担保公司,拓展租赁业务,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建立和有效运作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贸易融资、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项下融资业务,支持企业出口。

  (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产业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强监督检查,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并按时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整合省级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重点用于以下方面:一是技术改造。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投资项目,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进行升级改造;二是技术创新。利用“6·18”平台,推动科研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接,促进项目成果产业化,对省科技开发重大专项或行业技术创新重大专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三是节能减排。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以及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配套项目等给予财政补助,对燃煤工业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改造和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鼓励企业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对减排成效显着的企业予以奖励;四是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对有代表性的建材工业产品,在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对参与上述标准制定的企业,省级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应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

  (五)强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陶汰落后产能约束和激励机制。一是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对列入国家规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的建材企业实施差别电价。二是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增加淘汰落后产能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额度,积极争取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补助专项资金,设立省级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专项,各设区市相应设立补助配套资金专项。重点支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三是严格水泥生产许可证管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换发证,包括扩大窑径的水泥机立窑生产线的企业,在水泥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审查中不予通过并核实关闭,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四是对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暂停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依法保护金融债权安全。

  (六)加强矿山资源开发与保护

  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开发整合和清理整顿矿山的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对现有矿山的监督与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矿产资源整合的规定要求,对采矿权设置不合理、达不到省定最小开采规模、生产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采矿权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优并劣、以大并小等措施进行整合。矿山企业要做好安全与环保工作,严格按开采规模进行开采,技术装备和开采工艺要求规范到位,提高回采率,做好矿山开采的植被恢复等生态保护工作,对破坏和浪费资源、影响生态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山坚决关闭。

  (七)推动企业并购重组

  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妥善解决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加大并购重组信贷支持,落实好国家有关并购重组的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扩大贷款规模,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可转换债券等方式为兼并重组融资。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通过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八)推进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落实我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发展建材专业职业教育,着力培养一批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石材、新型墙材等高技能人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依托有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建设一批建材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人才通过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为我省建材产业服务。

  (九)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协调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反倾销诉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加强信息发布,适时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项目核准、审批、生产、淘汰落后、污染排放、银行贷款情况等信息。切实强化信息沟通、共享和披露,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协调企业联合省内建材生产企业与各地建材市场、销售商,通过资源整合组成营销联盟。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降低建材产品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