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建筑卫生陶瓷的政策趋向与对策
3.1最大限度提高窑炉保温隔热性能
为此应采用全高硅酸铝陶瓷纤维毡和高强度轻质支承保温隔热砖。
3.2优化窑炉结构设计
窑型应是扁平宽截面:除优化设计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之外,还应特别重视过度带、窑头和窑尾的气膜设计和开关防漏设计,以及窑炉的整体防漏风和散气的设计。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水平温差,除使用合适燃料之外,还应选好烧嘴和燃烧方式,如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等。
3.3窑炉温度与压力的精准调控
精准测量与调控窑内温度和压力,是保证窑炉上下温差,水平温差在设计范围的前提,它包括选用高灵敏温度、压力传感器和伺服器件,性能稳定的各类风机,还包括微机调节控制软件和硬件系统等。
4.开展建筑卫生陶瓷低温快烧的相关问题的开发研究
4.1开发几种低温快烧的新原料。
4.2研究熔块入坯体,以提高低温快烧建筑卫生陶瓷的强度,并达到瓷质抛光砖的水平。
4.3开展低用水量,智能型的低温快烧卫生陶瓷研究。
4.4高抗冻性和防后期龟裂的低温快烧建筑卫生陶瓷的研究。
4.5开展特高遮盖效率的复合型乳浊釉研制。
4.6新的施釉装饰技术研究。
4.7扁平宽截面高热效率低温快烧辊道窑、隧道窑和梭式窑的研制等。
经过“十二·五”期间从业人员共同努力和上述任务的完成,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低温快烧还会进一步完善,低温快烧温度还会进一步降低,降低的极限应是坯体有机物、无机盐分解物排除干净的温度,快速烧成的时间也会进一步缩短,其极限当是好导热坯体允许的温度极变不至使坯体变形和达到稳定的理想的坯体显微结构所允许的最短时间。
5.实现低温快烧的政策支持
上世纪70、80年代低温快烧得以快速发展,多半是由于广东佛山建华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彩釉墙地砖生产线和相关技术,其中包括红坯、白釉和彩色装饰釉等低温快烧技术,从此我国墙地砖等建筑卫生陶瓷生产技术装备逐渐与国际接轨,迎来了建筑卫生陶瓷大发展,另一半是多亏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扶持建筑卫生陶瓷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相继退出,使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低温快烧技术未能得以延续。建筑卫生陶瓷低温快烧的继续发展与巩固,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它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