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防水问题 大连市对建筑防水市场进行调查
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计划经济观念未转变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群众的住房都属福利承租,面积小、租金低。据统计,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的大连市主城区住宅总面积约为94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只有3.4平方米。领导层认为,只要房子结构没有问题,房子不倒,雨水渗漏不算什么;而群众也认为,既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分房,租金又低,已属难得,漏雨不算什么,也不可能天天下雨。所以,从政府到一般群众都不是非常重视住房渗漏问题。如今,住宅商品化了,很多群众不惜贷款,花重金购买住宅,自然不容许渗漏。党和政府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广大群众也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如果各级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无法适应群众需求,社会就难以和谐稳定,群众就难以安居乐业。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背景下,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防水工程质量。
(二)市政府主管部门监督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市场监督。对于建筑防水市场的不规范现象,市政府主管部门难辞其咎。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对那些没有资质的防水队伍,没有及时检查、制止和处罚。对于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没有及时严肃追究有关方面的责任,更没有严厉处罚,建筑防水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政府”状态,这是导致建筑防水市场不规范和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利益驱动造成恶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建设(开发)和建筑防水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建筑防水施工队伍,而后者私招施工工人,建筑防水市场比较混乱。
(四)对建筑防水施工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对企业员工要实施培训上岗,上岗后还要进行培训,以增强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但是,大连市的建筑防水企业员工持证上岗率低,企业培训力度不够,建筑防水企业的员工技术水平低,工艺操作能力弱,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企业没有那么多持证上岗的员工,所以就去招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很难保证防水工程质量。
(五)防水工程造价偏低
一般来说,防水工程的面积占单体工程面积的6%左右,但是防水工程的造价仅占单体工程总造价的1%,个别占2%。这样低的防水工程造价,使得防水施工企业不得不在防水材料上以次充好,否则难以生存和发展。
三、解决建筑防水市场存在问题的几条建议
(一)建议市政府主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市场监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只有加强管理和监督,市场才能逐渐走向规范。因此,市政府主管部门要把建筑防水市场管理纳入日程,加强监督检查,对那些违反建筑市场规定的单位、个人要予以处罚,清除出市场。特别是当出现了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时,必须对责任方严肃处理,不能姑息迁就。
(二)市政府招标部门、造价部门要认真考虑建筑防水企业的合理利润,适当调整建筑防水工程造价。不断促进建筑防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保证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对社会、对人民负责。
(三)加大对建筑防水员工的培训力度。大连市防水企业职工的持证上岗率不到30%,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农民工能够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建筑防水企业也要充分利用时间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四)建议市政府主管部门把建筑防水工程作为分部工程单独开展招投标工作,改变以往建设开发和总承包单位指定建筑防水施工单位以及恶意压价的做法。
(五)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检测作用,从源头上堵住防水材料以次充好的漏洞。建议市政府主管部门加强对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对防水材料的检测作用,绝不让不合格的防水材料进入建筑防水市场。对于个别单位用合格产品送检,而在实际施工时使用不合格产品的现象,要予以警惕。要变送检为实验室主动抽检,如果因为实验室检测工作不到位而被查出工程质量问题,市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实验室进行严肃处理。
(六)提倡应用“四新”技术。鼓励建筑防水企业创新施工工艺,编写工法,开展QC小组活动,发动群众攻关施工中的难点问题,使建筑防水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七)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的作用,规范建筑施工防水企业行为。建筑防水分会制订了大连市建筑防水行业自律公约,开展诚实守信的评比活动,使建筑防水企业充分认识到防水工程的质量是生命,信誉是根本,要通过好的建筑防水工程质量创企业品牌。工程质量是品牌,诚实守信更是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规范市场行为,扩大市场份额,促进建筑防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