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办公楼装修装出危楼 实际花费超过4000万
装修预算1800万 实际花费超过4000万
装修计划一改再改 三亚中院办公楼建于1996年,主楼共12层,1998年又加建两座副楼,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知情人说,落成初期,办公楼在所在的金鸡岭路鹤立鸡群,周边其他建筑相形见绌。有段时间,三亚市的一些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法院还腾出三层办公楼开了招待所。
但随着三亚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一度风光的三亚中院办公楼淹没在更漂亮的建筑群中。2009年下半年,三亚中院启动装修改造计划。
招投标公告显示,三亚中院办公楼计划改造和装饰的建筑面积9489.6平方米,概算建安费1832.5万元,计划工期150天,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
经过开标、评标、公示等程序,2009年12月,中标者海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与三亚中院签订合同,并于2010年2月进场施工。
一切似乎都按规定程序走。到三亚中院的市民看到,主楼、副楼开始装修,只留左副楼一层的立案大厅继续使用,审判庭则搬到法院旁租房办公。
但知情人说,进场施工之后,三亚中院的装修计划和施工图纸变动了好几次。还有知情人说,装修预算水涨船高,“最后4000万元也没打住”。
因改造、装饰而搬出办公楼的法官们,租用附近另一家单位的场地办公,但立案厅仍保留在办公楼楼下。迄今为止,法官不在法院审案子的窘境已经持续两年多,他们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租房”生活。
装修装出“危楼”
由于工程量大大增多,工期不得不一再延长,但这并非“好事多磨”——“意外”发生了。
知情人说,大约在2011年3月,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监测发现,三亚中院办公楼楼体出现一定幅度的倾斜。2011年4月,三亚市有关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检测,最终结果让相关各方都很吃惊:办公楼楼体已经严重超负荷,属于“危楼”。
一切都在保密状态下进行。“危楼”的结论,仅在一个内部会议上传达过。知情人士说,检测机构分析,“大楼楼体严重超负荷”的原因是,办公楼在改造、装饰过程中,加装过重的钢结构,使用过多的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使得大楼原有的地基无法承受新增压力。
三亚建筑质量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潘仕海说,去年年初,应三亚中院申请,检测中心检测了正装修的办公大楼,但检测中心未作出任何检测判断。据悉,三亚中院仍然拖欠检测中心大额检测费。
现在,进入停工一年多的三亚中院办公楼工地可以看到,办公大楼的主、副楼被支架和安全网全面覆盖,外墙大部分已铺好了大理石,被施工方书面告诫存在安全隐患的立案大厅并未搬走。
一块“烫手山芋”
“如果继续装修会导致楼房倒塌,但如果中断装修又无法向有关部门‘交代’。”知情人说,三亚中院办公楼的改造、装饰工程由此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2011年6月,施工单位海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向监理单位发出停工确认函,说“由于建设单位对本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及工程量增加的费用不予确认,造成我公司从2011年6月起已无法施工”。
这份确认函同时显示,“工程造价超出合同造价近人民币贰仟万元”。
知情人说,停工之后,海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多次向三亚中院催要工程款,但三亚中院除了在2011年年底支付部分农民工工资外,没有支付其他款项。
今年年初,三亚中院向三亚市有关部门提出,由三亚市有关部门收回办公楼,重新批地给中院建设新的办公楼。三亚市有关部门批准用地申请,但对于如何处置“危楼”却至今未作任何表态。
记者就办公楼装修问题电话联系三亚中院研究室,相关负责人透露,院长说三亚市规划委员会已同意三亚中院择址另建新楼。现在的办公楼用地、楼体已移交市政府,由市里研究处理。中国青年报供本报专稿
花费4000多万元,结果装修成半拉子危房,停工一年多后,至今仍未处置。这座“杯具”的办公楼,是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三亚中院”)办公楼。
这座办公楼建筑质量原本不错。投入使用13年后,三亚中院计划由内到外装饰一番,让它“改头换面”。随着设计计划一再变更,装修预算从最初的1800多万元逐步增加到4000多万元。 让人意外的是,装修过程致使大楼主体倾斜。经专业机构检测,办公楼被列为“危楼”,不得不停工。随后,它成了谁也不愿接的“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