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站一路风雨 百年老站几多情挥手一瞬间

  3月24日晚10时17分,随着K161次南京西—厦门列车缓缓驶出月台,南京西站,这座百年老站就此与人们挥手道别,淡化为历史的身影。

  来了,只为一段怀旧之旅

  23日13:30,南京中华门车站。门口,等候检票的乘客排起了近20米长的队伍。车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趟7102次,车票最为紧俏,“1538张车票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售空”。14:25,列车离站,向南京西站驶去。

  在7102次列车上,记者摊开网友“千寻”的一个软抄本,上面已有数十条或长或短的留言,笔迹不同,颜色也不同。这个已被制作成《南京西站留住记忆》的留言本,页端卷曲得有些厉害,可见已翻过无数次。忍着意外造成的脚伤,“千寻”在车厢里穿梭着,一边请求大家写下留言,一边与上了年纪的乘客攀谈。

  自西站即将停运的消息公布之后,这辆每天簇拥上千人的8节车厢列车,一度一票难求。而现在车厢里,虽比记者想象的要宽松,但还是有些拥挤。

  “火车侠!”记者循声望去,一个约莫3岁的小孩手轻轻拍着窗户。65岁的夏奶奶看着外孙笑道:“动画片里有‘火车侠’,他一看到火车就这么叫。”夏奶奶是知青,30年前可是南京西站的常客。当年在连云港下乡,夏奶奶总是从南京西站坐火车,经下关码头轮渡到浦口再北去,这样折腾下来,火车开了四五个小时还没有离开南京地界。虽然10多个小时行程辛苦,但每次回家看到西站站台时,她的坏心情都会一扫而光,因为,父母来接自己了。“刚听说南京西站要停运了,就和老伴带着外孙一块儿来缅怀了。”夏奶奶笑道。

  时间过得很快,随着“带着美好的祝福下车”的广播声,南京西站铺着枕木的老铁轨已然出现在眼前。从下午2点19分7102次最后一次从中华门出发,经土城头、双桥门、中和桥、光华门、沧波门、马群、紫金山、新庄、南京站,3:21到达南京西站,途中有3次临时停车,给其他车辆让道。

  从“中华门”到“南京西”,全程39公里,耗时59分钟。如果高铁动车跑完这段距离,只是挥挥手的功夫,然而,“59分钟”这个超级慢的速度恰恰让旅程更为沉醉。“真不想下车!”一个女孩坐在座位上叹道。而依依不舍的,又何止是她一人。

  [画外音]:7102次只是一列从黄山到南京西的普通慢车,而在有心人眼里,从中华门到南京西站这一截城市内的短途小运转,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她是南京客运段唯一的绿皮车(最俭仆、最便宜);也是南京段唯一的市区短途火车;从中华门到南京西站,这一段仅需花费2.5元,却可静享一段“穿城之旅”,只有8节车厢,却装满长长的回忆。

  走了,此情留待成追忆

  24日,是南京西站告别旅客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阳光分外灿烂,值班员金伶的心情却异常复杂。“之前,我们也没有接到上面的通知,自己是从新闻上得知这个消息的。怎么说呢,在这里工作了30年,肯定有感情,没想到,突然它就停了……”这位51岁的男子,面对记者的采访,忽然哽咽。然后,是长久的停顿。

  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来工作时,西站还十分繁忙。“后来,南京站起来了,现在又有了南京南站,有了动车、高铁,西站的客流越来越少。虽有不舍,面对眼前这个破旧斑驳的老车站,想到南京站、南京南站那样的现代气息,心里还是认同的——这不也是反映了时代在发展、在进步嘛。”

  83岁的张永银,南京西站的老站长,谈起西站来,宛若说到自己的孩子。1972年成为西站副站长的张老,至今犹记西站两次重大事件:一是南京解放初期遭国民党轰炸,西站的候车大厅给炸了很大一个洞;二是接待毛主席的专列,“就在6号站台上,我见到了毛主席。”

  薛飞,西站的客运值班员,在西站运营的最后一天,早7点就赶来上班了。这是他最后一次在西站加班。从1979年到现在,薛飞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30年来,薛飞看着西站从员工200多人到现在30多人,看着列车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车的变迁,看着候车室的面积渐渐缩小直到原先的1/5,乘客从成千上万到现在的一两百人……

  2008年汶川地震,从成都到南京的列车,迎来了一批特殊乘客,他们是地震中的伤员。“当时为了方便伤员下车,临时打开车窗,我们都帮着抬伤员——这件事,印象特别深刻。”30年来,见过无数的人,薛飞已没有太多印象,哪怕是那个由他手抬下车的伤员。但是,多少年总有大批乘客从中山码头过来,就着候车大厅打地铺的情景,依稀记得清楚——那时的艰辛,那时的忙碌,曾经是南京西站的辉煌。

  [画外音]:喧闹之后总会有平静。老车长静静注视着窗外缓慢变化的风景,也许是在回忆与南京西站、与绿皮车相伴的那些人生片断。一段段旅程,何尝不是一段段心路?好在,古老的人工扳道器还会保留下来,留待人们追忆。

  本报记者  杭春燕 朱秀霞 颜云霞 

  龚 倩 汪晓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新华社发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