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成网友:限制以人查房 先推行官员房产公开

  新浪乐居讯 (编辑 万晓琳)“一些地方严格限制房产查询,是为保护公民隐私,还是为杯葛民间反腐,乃至为纪委抽查官员申报信息设置障碍?”近半年来,由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房产查询方式令“房叔、房婶、房祖宗……”等关键词一度成为新闻焦点,也令不少贪官闻风丧胆,并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官员抛售房产潮。而近日福建、江苏等地加紧出台房屋信息查询规范,严控以人查房,此举正好撞在“房多多”们接连曝光当口,被一些舆论质疑保护贪腐。

  新浪乐居独家微调查

  【网络热议】

  “严控以人查房”引热议 8成网友不乐意

  据新浪乐居独家微调查显示:86%的网友均不赞同约束“以人查房”,认为此举间接成为一些官员的庇护伞,其余14%的网友则投给了赞同,可以防范个人住房信息泄露。

  多数网友均认为,房叔现形后,不首先去推行官员房产公开,却急于封堵公民查询官员房产的途径。这不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而是把公民关进了笼子,把平民当人质,以“保护公民隐私”之名逃避应受监督。“规定本身并没错,但政府部门对公开官员房产信息诉求假装听不见,让公众产生政府在袒护腐败分子的焦虑,以保护公民房产隐私名义封堵上曝光贪官房产途径,这是权力在耍氓。”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王亚煌甚至一针见血的指出:并不认为“以人查房”的信息查询给政府管理带来了什么麻烦,个别误伤的在被证实了其财产来源合法后也并未给其生活带来太大不便,反倒是洗刷了腐败的传闻;其余的更不用提,“去年末段,以房产数量为核心的网络爆料在反腐上做出的贡献比至今不敢公开“三公经费”的中纪委几乎都要多,我们又何必着急着彻底否定这一做法呢?”

  财经评论专家叶檀也认为:禁止查询无法阻止公众的质疑,质疑反而随着信息封闭进一步加剧。平息公众的怒火、保护个人隐私,最好的办法是尽快缩小贫富差距、培育出庞大的中产收入阶层,只有多数人享受改革红利,社会的暴戾之气才能逐渐降低。

  对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新规确有其合理之处。但新浪乐居研究员车朝晖同时也指出:官员房产也具有公共属性,公众具有一定程度知情权;更何况房多多事件频发,速出新规难免有心虚的嫌疑。先公开官员的房产信息,再禁止随意查询公民的房产信息,将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区分开,这在价值次序和逻辑推演上也才讲得通,才符合常情常理常识,也才是真正的保障民权。

  【地方新规】

  房屋信息查询管制趋于严格 武汉查房看客要留痕

  北京一直严格执行住建部规定;广州1月份起房屋查册愈发严格;漳州部分情形严禁以姓名查询;盐城部分情形一律严禁“以人查房”;深圳不能用业主姓名检索信息;长沙无法仅凭姓名查询房产权属信息……从“可以公开查询”到“缩小公开范围”再到现在的“严禁以姓名为条件进行查询",中国房屋登记信息查询制度日趋严格。而住建部推行的、旨在监控房产变更等信息的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也举步维艰。

  就武汉地区而言,武汉市早在限购令出台时,已经明确了查询个人住房信息的规范,本人、配偶、法定监护人及直系亲属,利害关系人,公检法等执法部门,房屋继承受赠人,个人持他人身份证及亲笔签名委托公证等五种情况,可以查询个人住房信息。除此之外,其他人如果输入人名是查不到个人住房信息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武汉房产查询系统在2011年底就明确了详细的查询办法,且现在已实现查询追溯功能,即谁查了那些房子的信息,都能跟踪到,为防止内部人员违规,除为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电脑系统查询权限外,所有查询行为都会在系统中留有记录,可对有疑问的查询进行追溯跟踪。

  【全球视角】

  世界多数国家公开个人房产信息

  在世界多数公开个人房产信息的国家中,这一政策究竟是如何实施,又给予了公民怎样的权利和保护?

  例如在美国等欧美国家,所有的私人房产所公开的资料都较详细。一旦知道了房屋的地址,就可以了解这幢房屋的价值,只需在众多房产网站上输入房屋的地址,网站就会显示出这幢房屋的结构、几房几浴、占地面积以及市场评估价格。除此以外,如果网站的信息不够全面,用户还可以到各地方政府的网站上,查询了解具体街区和未知的房屋信息。例如,纽约市政府网站中“房产信息”页面就能够明确的标注出,政府提供了与该区房产有关的“房屋账户历史、账单与评估、数字税收地图、豁免与减免信息”等等。

  同样在香港,登录“土地注册处”网页的用户只需要交纳几十港币注册,就可以按照“地址查询”“地段查询”查找任意一个物业的业主姓名、交易记录、是否被订契、地租、差饷、土地租期等,以方便公民对房屋物业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除此以外,根据田土厅提供的介绍显示,收集户籍个人资料的目的除了香港房屋委员会(简称房委会)执行房屋户籍管理、更新记录等事宜以外,还能够防止占有双重房屋福利以及有关的核对程序。

  由于开放个人房产信息查询的目的,从来都是以房屋本身为主,其中所包括的业主姓名,也并不是指业主的个人资料。所谓的“个人房产信息公开”在香港,也并不是指任意一位公民都拥有查询另一位公民名下有多少不动产的资格,而是在政府或者房地产网站根据房屋的具体地址或者地段,查出房主、纳税、交易历史等等信息。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