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房时代:只买对的 不买贵的
核心
提示
“如果普通购房者还沿用两年甚至三年前的买房思维,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实效机构执行董事吴昊表示,伴随宏观调控频出及市场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当前市场形势下,购房及投资观念务必精准,“有时候,机会成本已明显贵过置业成本。”
事实上,在限购、限贷等宏观政策制约下,成都楼市已经进入更加考眼力、考判断的阶段。对购房者而言,能否用好为数不多的置业机会,一次性锁定优 质目标,是衡量置业行为优劣的第一标准。同时,这也是与几年前粗放、泛滥模式的最明显差别之一。由此,“单房时代”如何构建起精准、实效的投资置业观变得 愈发重要。而这,正是本报2013成都春季房地产交易会特别报道的解读重点。
买刚需:
功能至上,标配三房
“三年前,90平米两房是主流刚需产品。但去年开始,这种户型设计已经属于刚需市场上的残次品。”成都力道广告总经理李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小户多房是刚需产品发展的最新趋势。这其中,既有首置人群对户型功能性的苛刻要求,也是开发商在日趋激烈竞争中的破局之道。
2012年,国嘉地产推出“57平米三房两厅”产品,光华逸家创造的“1400余套房源,8个月清盘”的热销奇迹已经成为成都刚需市场上的教 案。其后,蓝光COCO系更将“小户多房”产品推向极致,COCO金沙、COCO蜜城、COCO时代、COCO锦绣四大项目卷起的刚需置业风潮,直接夯实 了百亿蓝光根基。
“去年,刚需是带动市场的火车头。保利、蓝光等房企无不依赖刚需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李丹称,今年,这一势头将得以延续。“保利今年布局成都 19个项目(主城区16个),其中12个刚需项目,刚需产品总供应面积近200万平米,保利下重金、下重兵,目标就是打下成都刚需楼市半壁江山。”
体量,并不是保利屯兵刚需的最大特征。在产品户型方面,以即将亮相城南华府板块的保利·叶语为例,65平米两房、75平米三房、95平米三房的户型设计,堪称今年成都刚需市场上的又一典型教材。
买高端:
褪尽铅华,谢绝浮夸
洗尽铅华呈素姿,成都高端物业从蔚然成风到百般落寞,前后不过两年时间。誉峰式的标杆,依旧像神话般难以复制。这反映的,并不是一个项目的无上 荣耀,而是整个高端市场的凄苦与低迷。重新出发,是成都高端物业开发商与高端置业者达成的初步共识。历经反省与调整,观望与疑虑,2013成都高端物业正 积聚翻身之能量。而跃跃欲试的高端买家,也似乎重拾了换房的念想和信心。
“项目每个月走量大概在1.5亿元左右,起色明显。”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相关营销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称,项目主打二环边高端住宅,以稀缺土地价值打动购房者,“单纯炫耀装修、用材等手法很难吸引买家,他们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与绿地·锦天府一街之隔的吉宝凌云峰阁,计划于4月中旬面世,目前推出的房源均价14000元/平米左右,项目负责人说,现在已经有上百组确定的意向客户,开盘销售不成问题。而与之同板块内的仁恒滨河湾去年入市之后销售情况也非常不错。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诸多高端项目短期内的业绩相较于去年的逆转已是既成事实,不过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很多老项目开始推出改良版产品则是这轮 新行情的催化剂。去年,城西“华润·金悦湾”就推出一批面积较小总价较低的新产品,据开发商负责人说,降低总价门槛后效果明显。
买商业:
“红海”泛舟,价值重构
不乐观,甚至悲观,是成都商业地产市场上空最主流的声音。2010年的辉煌历历在目,只不过,近在眼前的却是惨烈的“红海景象”。“成都商业地 产究竟有没有投资价值?”亦成为整个市场最无解的天问。当创新、差异化等良药仍难救赎市场时,价值重构显然成为众人梦寐以求的回天之术。可喜的 是,2012年,在写字楼、商铺、soho、loft等商用物业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破局者,而他们,也将成为2013商业地产市场上最具范本意义的 切片。
近日,香港商业地产巨头———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对内地商业地产给出积极评价,他称“商业地产未来有很大的确定性。”在他看来,未来 商业地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陈启宗尤其看好高端商业项目的发展,他表示,商业房地产特别是四星级、五星级的高档商业项目,不仅能够持续发展,而且市场很 大。
分析成都商业市场上几个呼声较高的项目,我们不难看出陈启宗的话其实有一定道理。九龙仓ifs、银泰中心、来福士广场、环球时代中心、棕榈泉国 际中心等项目整体定位均高出其他商业体不少,这种较高的定位并没有吓走投资者(租赁者),反而获得了市场的整体拥戴。由此,部分资深业内人士甚至表示,成 都商业地产投资,已经到了“最好的,才有高回报”阶段。
选区域:
立足眼下,看穿未来
“区域,是购房者买房之前首要思考的问题。当时的热点区域,不一定就百分百值得购买;当时生僻的区域,也不一定就不能买入。”实效机构执行董事吴昊用光华大道的崛起与落寞警示,选区域,要综合考量,看成长性。
尤其在“单房时代”,购房者务必对城市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干道建设有重新的理解和认识。热点区域的轮转成为必然,选择正确的方位,是对“单房 时代”选择住房机会成本的最好交代。2013年,城东大面板块、城南华府板块、城西犀浦板块……谁能在新的时代呼之欲出?目前来看还是未知数。不过,我们 立足眼下,从品牌开发商聚集、主力产业支撑、政府规划定位等方面,依然能够寻找到区域崛起的充分必要证据。
以华府板块为例,身处城南主流方位,依托天府新城规划,迅速吸引了包括保利、中信、国嘉、九龙仓等在内的大牌开发商进驻,前景被一致看好。另 外,万科领军大面、蓝光领军犀浦,都让这两块之前相对冷门的版图迅速进入业界视线。有关他们的未来,可期可待。成都商报记者 王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