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对我陶瓷砖反倾销或成常态
8月11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2011年8月5日,秘鲁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署照会我驻秘使馆经商参处,通告Cerámica Lima S.A.和Cerámica San Lorenzo S.A.C两家秘鲁公司已向该调查机关提交申请,要求对自中国进口的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今年继欧盟、韩国、阿根廷之后,中国陶瓷再次遭遇反倾销调查。
从2009年开始,中国陶瓷砖相继遭到东南亚、欧盟、南美等地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且越来越频繁,尽管我国对上述区域以及国家出口陶瓷的数量和价格,在反倾销之后仍然处于上升趋势,但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并疲于应付,令整个企业和行业“很受伤”。
中国陶瓷的“不公”路
在商务部发出秘鲁可能对我国陶瓷砖发起发倾销调查后,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有大众媒体以反倾销“不公”且“屡次”遭遇调查为题报道该事,并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国陶瓷确实遭遇了一连串的反倾销调查事件。
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统计,2001年8月,印度对中国陶瓷企业的抛光砖进行反倾销诉讼立案,2003年2月终裁,中国没有一家陶企应诉,导致5年来,印度对中国出口的抛光砖征收了每平方米超过8美元的税收; 200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进口的上釉和无釉瓷砖加了60%和50%的关税;2005年韩国对中国瓷砖出口开展了反倾销调查,2006年裁定对中国瓷砖征收2.76%~7.4%的反倾销税,后来又有印度将反倾销扩大到所有瓷砖,还有巴基斯坦,今年又出现了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初裁及泰国对华瓷砖反倾销初裁;韩国对已实施5年的反倾销延期3年,同时将反倾销税率大幅提高,最高税率达29.41%。
紧接着,国内的陶瓷企业尚未喘气,作为我国陶瓷前十大出口目的国之一的巴西也跟随其近邻阿根廷提出了反倾销的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秘鲁成为了南美地区第三个提出反倾销的国家。
如果这些国家都成功立案,那么将形成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巴西、阿根廷、秘鲁和欧盟从东、南、西三方对我国陶瓷出口形成全面压制。这样宽泛的范围和密集的反倾销调查,在以往的中国陶瓷出口历史上是没有的,在国内其他行业反倾销的现象中也十分少见。正因为其频繁,而使得媒体与行业、企业都有“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
在“抵抗”中增长
中国瓷砖近十年来在国际上几乎年年遭受反倾销,但是出口却是年年增长,而且是“三增”(量增、价增、平均单价增)并进,印度在2003年曾对产自中国陶瓷砖进行过反倾销并提高了进口税,中国陶瓷砖向印度的出口并未受到丝毫影响,到2007年,中国出口到印度的陶瓷砖数量增长了581.9%,出口额增长了951.46%,出口陶瓷砖的平均价格提高了53.97%;同样,韩国在2005年也对我国陶瓷砖进行过反倾销并提高了关税,中国向韩国出口的陶瓷砖不降反升,到2007年,出口量比增长了65.64%,出口额增长了138%,出口陶瓷砖的平均价格提高了44.23%。
作为国内陶瓷聚集的产区,广东在前七个月出口陶瓷产品3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对东盟和新兴市场陶瓷出口增长强劲,同期广东对东盟的陶瓷出口增长近3成。尽管欧盟已经对华提出反倾销,但在1~7月之间,广东对欧盟出口陶瓷5亿美元,增长11.5%;此外,对东盟出口4.6亿美元,增长28.2%;对美国出口2.7亿美元,增长23.9%。上述3者合计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总值的39.6%。
广东陶瓷对拉丁美洲出口3.3亿美元,增幅为37.3%;其中对巴西出口1.1亿美元,增长68.2%。对沙特阿拉伯、印度和伊朗出口价值增幅也分别达到26.3%、47.2%和24.5%。对上述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含东盟)的出口份额共占同期广东陶瓷出口值的35%,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2个百分点。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专职副会长、秘书长缪斌曾撰文说,事实证明,对中国陶瓷砖提起反倾销或建立贸易壁垒并不能阻碍中国陶瓷砖的出口,主要是因为在反倾销过程中,一些依靠低价和无序竞争来争夺市场的企业被淘汰,那些规范的企业和好的产品依然有很好的性价比和很强的竞争力。一些有实力、产品质量好的大企业经过“反倾销”后,无论是出口额、出口量,以及市场占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