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透出报国理想 民国建筑看南京

提要:在拆与留的争吵声中,南京市政府有条不紊地对民国建筑进行整理、修缮和保护。民国建筑究竟给南京留下了什么?

  在拆与留的争吵声中,南京市政府有条不紊地对民国建筑进行整理、修缮和保护。民国建筑究竟给南京留下了什么?一见南京市旅游局诸炎佳副处长,她就若有所思地说:“南京旅游大多与民国历史文化有关,像中山陵、玄武湖、总统府等著名景点都是民国遗迹。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

  颐和路:老房子里听故事

  与南京满街的梧桐不同,颐和路两旁都是粗大的槐树,树身爬满了青苔,两边长墙围着一个个幽静的院落,墙头上和树梢间,透出的是风格各异的屋顶。这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最集中的民国住宅示范区,拥有外国公使馆、名人故居等225处。道路都以中国名胜命名,主干道叫“颐和路”,两侧有“珞珈”、“灵隐”、“普陀”、“天竺”、“莫干”等路,路网格局“看似歪斜,令人迷茫,又仍成一体”,一般人首次到了这里,会被这里的道路搞得晕头转向。

  这里的建筑精彩纷呈,不拘一格。有欧式、美式、中式等,每一式样中又有各不相同的风格,宛如一个万国建筑博物馆。踯躅其中,汪精卫、顾祝同、阎锡山、汤恩伯、张治中等国民党高官要员仿佛就在你眼前晃动,那个时代的历史如走马灯般地在脑中闪过。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这里不仅有官邸,还有民宅,每一幢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房间都留下温馨的记忆。我走进挂着“江苏省慈善总会”牌子的颐和路9号,只见半院花树,半院别墅。看门的殷阿姨如数家珍:“这院子是1933年,一户李姓人家买地盖的,德国人的设计。房子刚盖好,日本人就占了。直到1949年,李家才住了进来。上世纪50年代,江苏省政府租用,现在省里划给慈善总会使用。”

  今年60岁的殷阿姨在此看门20多年,说到老房子感慨万千。她说:“李家儿女常来看老房子,特别珍惜在此度过的童年时光。他们家大儿子虽定居美国,每次来南京,都会骑车到这里,探头向院子里望上两眼,感叹道:真好,保护得真好。”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风雨摧蚀,民国建筑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因此,2004年5月,南京市出台了《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风貌保护规划》,决定逐步腾出住户,对这片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已整理出的颐和路12片区,就有马歇尔、拉贝、陈布雷、薛岳、杨公达、熊斌等公馆,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

  整葺一新的小楼,民国风味醇厚,魅力四射。据鼓楼区委宣传部孙云才介绍,迄今已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7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前来登记,想把中国区总部搬到这里。

关键词:民国建筑  南京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