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保温材料行业大洗牌
9月1日上海举行的“2011国际聚氨酯峰会-聚氨酯硬泡产业论坛”上,诸多企业界人士均表示,65号文并不理性,不具备可操作性。
归结起来,理由主要是“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有机保温材料不可能达到A级阻燃,能达到A级阻燃的无机材料又无法达到有机材料的保温效果,如果坚持A级,会给我国的节能减排带来巨大压力”。另外,现有A级阻燃保温材料生产供应无法满足保温节能庞大的市场需求;至于火灾的发生,不是材料问题,而是施工安全监管的问题……
到底是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诉求,还是标准确实高于了现实?什么才是可操作的阻燃标准?
许多业内人士都向本报记者表示,46号文确定的A、B1、B2级综合应用的阻燃标准已可以满足阻燃安全性,关键还是要建立起严格的全程监督以及问责制,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使用合格的保温材料。
普华咨询市场调查分析师吴珊就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业界多看好B1级,企业很多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在操作的。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上海聚氨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首席专家黄茂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B1级材料可以用。在外墙保温材料防火安全性能新标准颁布之前,他建议仍然按照46号文,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低于B2级。
不过黄茂松也表示,建议在B2和B1级标准中,增加燃烧滴落物和电火花实验考核标准,把B2级氧指数从26提高到28(氧指数越高表示材料越不易燃烧),以扩大B2级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范围,同时将燃气烟密度和毒性试验列入保温参考燃烧性能的考核标准。
保温材料既要达到防火安全指标的要求,又要达到节能指标的要求,二者不可偏废,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黄茂松强调。
杨燕说,根据所在企业的实验结果,氧指数在28是最好的平衡点,可以平衡市场供应量、迅速可推广量以及防火和保温等多项指标的可平衡性。
日前,吉林省的一个表态呼应了业界的要求。吉林省表示,考虑到该省节能改造的“暖房子”工程实际现状,特别是自46号文施行以来,全省外保温市场运行良好,能够严格按照46号文的要求进行施工,综合各方意见,决定在吉林省全省范围内从严执行46号文的要求,对65号文中提到的在建民用建筑采用A级保温材料的要求暂不执行。
“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
不过,即便是B1级保温材料,在聚氨酯领域中能做得出来的企业,也屈指可数。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没有需求,企业没有动力。
魏建辉就告诉本报记者,江苏绿源B1级保温材料的产能是15万立方米,但市场上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需求。而要成本下降,就必须量产,原材料才能便宜。“目前B1级我们的成本已经比国外的便宜了50%,但是奔驰不可能卖到桑塔纳的价格。”
吴珊则认为,如果要提升保温材料的防火级别,有可能导致其他性能下降,产品配方可能就需要修改。同时添加阻燃剂后,成本也会上升。但是下游施工方对成本的承受能力很弱,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他们自然不会选取价格较贵的材料。
据了解,保温材料每上升一个级别,价格就增加30%到50%。如希尼卡生产的B2级的聚氨酯材料1400元/立方米,B1级的就上升到大约1900元/立方米。
即使标准正在层层拔高,实际操作中往往又是另一回事。魏建辉说,甲方为减少资金占用,往往会让施工方垫资去购买保温材料,但由于建筑领域的混乱,以及层层分包,往往使得真正的施工方利润微薄,不得不降低材料成本,最终出现设计和施工结果完全不同的状况
材料检测也是另一块盲区。“过去企业都是自行在全国各地选择检测中心,比如我要检测防火性能,就专门做一块防火特别好的去检测,要检测吸水率,就做一块吸水率特别好的送过去。很多小企业,则是在市场上购买别人的产品送检。”唐达理告诉本报记者。
检测费用过高,也阻碍了企业主动送检的积极性。“按照46号文,B1级的检测需要11200元,之前1997年标准只要3000多元。”唐达理说,送检需要40天的周期,但是企业生产出来产品,不可能等待这么久才发货,都是一边送检一边施工,这也就很难保证质量。
但不容避讳的是,有机保温材料有着致命的缺点。EPS和XPS易着火易滴溶,PU材料可自熄,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熄灭。而且PU泡沫材料着火还有烟雾大、毒性大的弊端。即便是加入了阻燃剂,当遇到大火高温的时候,阻燃剂自己也会被烧掉,聚氨酯毒性也就被释放了出来。
但是决定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存废要慎重,因为几次大火事故就烧掉一个产业,有失公允。制图/张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