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节能标识正普及
为进一步加强门窗标识工作,促进门窗行业技术进步,确保建筑节能取得实效,2010年6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对规模以上门窗企业的主要产品进行节能标识。由于门窗耗能约占建筑围护结构能耗的50%,占建筑总能耗的25%,因此,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成为确保建筑节能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而门窗标识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将对促进节能门窗的开发应用、推动门窗行业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门窗应用混乱催生门窗标识
目前,我国建筑门窗的用量很大。按年均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窗地面积比14计算,每年新建房屋建筑的门窗用量约5亿平方米。同时,随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推进,4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对门窗的需求量将是惊人的。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最薄弱的环节。在建筑总能耗中,围护结构导致的采暖空调能耗可以占到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建筑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成的能耗占围护结构所导致能耗的50%。
另外,在影响空调制冷负荷的因素中,门窗的影响远远大于围护结构其他部位的影响,这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更为重要。
据统计,我国的门窗企业超过1万家,生产能力超过5亿平方米/年,但成规模的企业较少,更多的是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的企业。很多生产企业普遍缺乏研发力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生产阶段,建筑门窗企业已经呈现生产能力特别是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
尽管现行节能标准对门窗的节能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一直以来我国的门窗应用状况都不甚理想,甚至是混乱的。一方面,目前市场上低端产品充斥,采用性能优良的塑料型材、铝合金型材,配优质中空玻璃LowE玻璃的门窗,仅占10%左右。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门窗的节能性能指标与节能标准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区域复杂,同样的窗户应用在不同气候区域,其节能效果差异很大。市场上销售的门窗产品通常没有关于节能性能完整的指标,建设方、设计者或其他用户在选用窗户时缺少技术依据,难以作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有时仅凭门窗生产企业的介绍或产品的外观作出选择,更有甚者仅凭价格来盲目地选择,导致选用的窗户不适合本地区、本建筑物,不能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
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产品进场和竣工验收中,尽管需要出具门窗的检测报告和进行抽查复检,但现实工程中门窗的节能性能依然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检测施行的是送检制度,实验室只对来样负责,检测报告对应的产品和工程中实际产品是否一致,需要借助产品进场抽查复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规定,复验抽样应从进场的门窗中进行抽取,而实际上很多工程验收采取的是变通方式,即在监理的见证下由门窗企业重新制作标准规格的窗户进行复验。这实际上难以真正起到复验的作用,同时又让企业额外付出检测费用。
鉴于建筑门窗的生产应用现状和面临的紧迫形势,从2002年初开始,围绕如何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会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主要编制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组成研究工作组,开展了“建筑节能门窗研究及标识推广”的项目研究工作。在2002年至2006年间的近4年研究过程中,项目组充分借鉴了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实施建筑门窗标识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了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的技术和管理等研究工作。原建设部于2006年12月29日印发了《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建科[2006]319号),标志着我国建筑门窗节能标识试点工作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