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济南老建筑:留住那些正在消失的记忆

——新浪乐居济南站新闻独家策划《关注济南老建筑》 济南,一个诗情画意的雅致地名,一处风景优美的观光胜地,一座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城。悠悠千载,没有那座城市,能像济南这样的让人感慨万千。它是经济发达的新兴都会,也是历史悠远的古都旧城;它有飞檐走壁的摩天高楼,亦有古色古香的长街短巷。身居济南,一块...

——新浪乐居济南站新闻独家策划《关注济南老建筑》

  济南,一个诗情画意的雅致地名,一处风景优美的观光胜地,一座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城。悠悠千载,没有那座城市,能像济南这样的让人感慨万千。它是经济发达的新兴都会,也是历史悠远的古都旧城;它有飞檐走壁的摩天高楼,亦有古色古香的长街短巷。身居济南,一块瓦砾,会令你追怀陈年往事;一截石板,也能让你感发幽古之思。可以说,每一步,都能踏出一册历史。

  站在济南一些老街的街头,感受着时间在沧桑中悄悄流逝,整个人都会安静下来,然后就开始不经意的,和老去的时光对话,自己也开始像一粒微尘融化在老建筑的古色古香里,一股静谧和幽远从历史的深处慢慢的散发出来。

  济南的老建筑对于老济南人来说,是浓浓的人情味,是岁月也掩盖不了的温润情怀,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济南的老建筑,有的保存、有的移植、有的静静守候在一处角落偏安,也有的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真正成为了一段仅仅可以回忆的历史。我们走在这个蔓延着泉文化的城市的大街小巷,试图用影像记录下目前我们拥有的财富,用镜头承载起我们对济南老建筑那一段特殊的情怀。

  【上新街】从繁华转身悠然 读懂民国时代的变迁

  从泺源大街的繁华转到上新街,周围忽然就安静了下来,眼前是一条长长的胡同和两边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上新街位于市中区的东北部,因为街道地势自北而南,步步上坡,取名为上新街。民国初年,形成街道。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附“济南成厢图”中,街南段标注上新街,街北段标注半边店街。1980年整顿换制门牌时,将饮虎池前街(即半边店街)、上新街棚户区并入,统称为上新街。

  这个区域由多个亟待历史建筑构成了独特的住宅文化,其中杂糅了古典园林的某些建筑风格。这里有建于1905年的广智院、南新街51号院内西侧小洋楼、108号院红砖小楼、“景园”门楼、上新街北口“国货商场”街牌、齐鲁医院西式建筑以及南新街63号院张家老楼。

  “景园”门楼是在街中部西侧有一座临街门楼,上方正中的青石上镌刻着两个苍劲的大字-------景园。这座门楼是典型的中西建筑风格混杂的作品,也是这条街上最漂亮的门楼,而目前已经变成了一小卖部。在门楼两侧石墙上还各有两个拴马石,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显示出深深的历史印痕。我们清晰可以看出,门楼修建得非常精致,然而背后的传说已经不为人所知了,如今小卖部的孩子也是一脸茫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这清末两淮节度使王占元的故宅。

  可以看出,这条老街经历时间变迁的过程中,当地居民虽怀有深深的感情,但是自发修缮也让大量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院落、房屋遭到破坏,古迹标示也在岁月中渐渐模糊。我们只能从街道立面的风格中读出民国时期的变迁。

  【芙蓉街】 没有武陵溪 却胜似桃花源

  一位德国历史学家曾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芙蓉街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济南小吃尽在芙蓉街巷,这里是老济南历史文化沿革变迁的真实缩影。淳朴和谐的风土人情,安详平缓的生活节奏,青砖黛瓦的民居商铺……这里没有武陵溪,却胜似桃花源。

  芙蓉街巷位居珍珠泉群,因巷内流有芙蓉泉水而得名。其南起泉城路西,北及明湖路尾,主干区域由芙蓉街及相邻众多支巷构成。很早以前,芙蓉街巷就是远近闻名的商业街区;到了清末民初,更是名噪一时。这里既广布丝织业鞋帽也等传统手工作坊,又杂陈制造业包装业等现代中型企业。芙蓉街巷的建筑均都采用仿古式的阁楼结构,布局精致而又雅观,排列严谨不失条理,是现今济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式建筑群落。其建筑样式大体可分为三种:木质沿街商房,近代西洋楼宇,民族四合院群。各式建筑搭配合理,整齐划一,充分反映了老济南的古城神韵。

  【曲水亭街】古韵犹存 家家泉水户户柳

  我们沿着芙蓉街摸索,看见繁华和古韵的结合后,往北绕道曲水亭街。曲水亭街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邻济南文庙。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

  【后宰门街】厚载一份历史的渊源 静待重生

  穿过曲水亭街,一路向东,便到了后宰门街。这条街位于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东起县西巷北口,西止曲水亭街;北通岱宗街、钟楼寺街,南邻院后街、通珍池街。长406米,宽4.6米,沥青路面。既是一条商居混杂的老街,又是一条颇具文化内涵的老街,街长不过千米,宽不到十米。却有很久的历史和渊源,是济南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与馆驿街齐名,比隔街相邻的百年老街“芙蓉街”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要早的多。

  这条街上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其中最为有名的非九华楼饭庄、同元楼饭庄、远兴斋酱园和庆育药店四大名店莫属九转大肠,荷叶小蒸包,油旋、米粉、帮子肉等济南名词都从这里传出。另外还有碧霞宫、福慧禅林院、关帝庙三座庙宇。田家公馆算是后宰门街上代表性的建筑了,这个大院落保存完好,宽敞的四合院里到处可见讲究的建筑、雕刻精美的门窗、用巨石做成的影壁,一切都彰显出这里曾经的繁华。

  这里的许多门楼都是中西合璧式的,磨砖对缝,小瓦屋脊上的蝎子尾、花草砖一应俱全。后宰门街的门楼特别,房子与一般街巷也有所不同:一水儿的整体精致、局部粗犷的石头房子,脊正脊、元宝脊等都有,还有两端有雀尾巴似的高高扬起的清水脊,神似旧时臣子上殿觐见天颜用的笏(hu)板。个别民居还有“盘头”,就是房子正面门楼两边凸出来对称的两块,雕刻描画,无所不用其极,而当年“盘头”的繁复程度和制作工艺,是一家权势财富的体现。

  目前的后宰门街已经开始拆迁修缮的步伐,后宰门街87号门口,济南市建委发布的百花洲片区土地熟化项目动迁公告,在午后的阳光下洁白醒目,后宰门街的部分民居以及邻近的岱宗街、万寿宫街的一部分,都将拆迁改建,之后的后宰门街将建成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的居民区。

  面对拆迁,后宰门街的居民更多的是留恋和不舍。采访中一位阿姨给我们讲述这里的优点:“往南是泉城路,环境好,位置也方便啊,尤其是老人都不愿意走。”而拆迁后自己的去留也成为他们最大的担忧,如果想回来代价也是非常大。“说是五万一个平方,谁也买不起。太贵了,再回来。”这位阿姨伸出五个指头。

  一位生活在这里32年的老人邀请我们到他的家里看看,和很多旧迹斑驳、等待修补的公房一样,墙皮大面积脱落、屋顶漏雨几乎是后宰门街老房子的“通病”。这位老人也诉说了生活条件的不足。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这里的居民多不愿意动这些饱含多代人记忆的老房子,一个是因为感情太深舍不得,另外面对拆迁改造他们又有着格外复杂的感情。这位老人告诉我们:“很矛盾,我们心里真的很矛盾,政府要改造,我们也没办法。我们老人不喜欢去住高楼,我们喜欢平房。”

  虽然改变,对于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后宰门街来说,已算不上新鲜。如今,一纸规划动迁再次唤醒了沉寂半个多世纪的老街,那些已随苍狗白云远去的繁华,正静待重生。

  【新规划】蜕变前的最后一瞥 保护老建筑刻不容缓

  据了解将来,百花洲片区将被打造成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济南将对这里的业态进行策划,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遵从原有街巷肌理,对有保留价值的老建筑(如基督教堂等)进行修复利用,挖掘此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复建一些有历史记载的文化项目。蜕变,成为今后后宰门街的主题。让人难忘的,是我们在蜕变前,站在后宰门街前的最后一瞥。

  但是,不是任何一个老建筑都能有幸留存。保护济南老建筑,我们看到了沉默寡言式的付诸实践,也见识了随声附和式的装腔作势。然而,不可否认的却是:这座昔日绝美的老城,依然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被呆滞笨重的钢筋水泥,迅疾的同化。商业园,住宅楼,规划区……千篇一律的现都市复制品,趾高气扬的走进了美丽的泉城,成了这座城市新的主人。越来越多的标志性建筑,人为的永久湮没在了肆意拆迁的硝烟弥漫中。

  近代建筑学创始人梁思成说“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确然,老建筑是古城济南的灵魂所在,这其中藏有太多太多老济南的故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静止的时光,亦是无字的史书。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建筑,每处建筑也都隐藏着这座城市的记忆。莫让老建筑仅仅成为我们心底的一串记忆,因为拯救它们,已是箭在弦上且刻不容缓。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