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国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升级,特别在今年的疫情大环境推动下,养生、护理、医养等大健康生活方式俨然已成为了我们的主流生活方式。相应的医院建设、改造,以及规模化的康养中心等都在向健康建筑靠拢。
从建筑到室内,医疗建筑的设计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该行业的设计趋势也逐渐多元化,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实,例如——智慧物联型、患者友好型、环保设计、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空间等等。未来的医疗建筑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设计又能为医生和患者带来何种有用的影响?
为此,新浪地产设计联合筑医良造于5月8日下午14:00举办《2020 医疗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云论坛,针对医疗建筑设计、疗愈空间构建及未来医疗空间的发展趋势,邀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筑医良造执行董事、物料图书馆创始人郑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北京建工集团设计总监、中国医疗建筑设计联盟理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李俊瑞,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于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健康城市实验室博士后、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合伙人/医疗事业部总监邓琳爽,兴发系统总经理黄辉,共同为行业带来最新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建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于飞
以下为论坛演讲精彩实录:
我分享的主题是“以患者体验为导向的疗愈空间构成”。
大健康领域是我们的主要发展方向,我们也正在研究医疗产业全流程文化体构建,打造医院文化建设的全案公司,这也是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愿景。
从医疗战略规划、医疗资源规划、医事流程设计、项目建议书、可研;以及医疗工艺一级流程、医疗工艺二级流程、建筑方案咨询、疗愈空间室内设计、医疗工艺三级流程完善、医院文化软、装导视系统等,构建医院文化建设的全案体系。
我理解的疗愈空间有三种类型。一个是心理疗愈空间,心理疗愈空间现在主要是以心理工作室空间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不能解决重症患者相对的身体疾病的问题。
第二是身体疾病疗愈空间,是以综合性医院和小型医院为主,无法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第三类是综合性疗愈空间,现在主要以大型的综合医院和康养项目为主,因为它的空间和动线的不同,所以在内部的疗愈环境上,以往的项目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希望未来做一些尝试,逐步形成更好的改善方式。
从患者角度来看,我们疗愈体系的空间通过两方面构成。一般是:心理疗愈的需求、身体疾病的疗愈需求,这也是由空间环境需求引申出患者对空间的需求。
患者的需求维度主要是愉悦的、舒适的,包括需要有一些有尊严的空间,比如临终关怀的时候,需要构建一些隐私感。我们在一些私立医院的空间中还会涉及到人际交往性、个体性、活动性等问题,包括对患者安全感的构建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保证患者的自主性,给患者一些精神上的满足,保持身体康复以及其他疗愈辅助的功能。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有机的组合考量这些空间呢?首先患者的心理疗愈需求和身体疗愈需求决定了我们空间的环境需求,疗愈环境营造和患者身体的心理需求,共同决定了我们护理干预的目标,比如缓和精神行为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加快身体的康复。
环境需求和护理干预目标又共同决定了我们疗愈性设计的目标,我们需要提供安全性和安全感给到患者,也要加强视觉和时空的导向,让患者可以更快的找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同时我们还需要给他塑造一些社交的空间,让他在等待的时候能够更轻松的去产生一个情绪的缓冲。
我们还需要考虑患者的隐私,同时给患者一个自我选择的机会,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比如色彩,包括我们在一些病房空间的生活延续性,比如我们在以前的护理单元中,整个功能是比较单一的,现在我们可能会在护理单元中去通过智能化装备的方式节约出一些空间,去做一些其他人性化功能植入。
疗愈环境当中我们认为有几个特别需要注重的必要元素。第一个是我们地域元素和元素植入,可以增强患者熟悉度和亲和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二是加强感知觉和时空导向,导视系统和传达非常重要,这个和装饰已经结合在一起,也是医院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疗愈空间,灯光和色彩对患者的情绪缓冲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比如同样的心脏疾病患者,一个是在有大面积橙色的房间,一个是在普通的病房,他们的康复时间是有区别的,以一个月为周期,在橙色病房的患者大约可以提前七天得到了康复,所以色彩对疗愈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疗愈空间中的等候空间,营造出轻松、松弛的氛围,是能够有助于患者,在就医等待中心情更为舒缓,减轻病痛中的焦躁,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空间疗愈环境会给患者康复带来一种安全性的心理构建,这也是我们高端病房空间中特别注意的,在高端病房空间中去医院化和居家环境的营造是对设计师的考验,这样的设计让进入医院的患者有更自然的康复空间和时间,我们也希望患者虽然是生病状态,但依然可以很自然的面对生活环境,就像是在家里面去康复、疗养的状态,这样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医疗行业是相融、共生、分享、发展的,我们共同为这个行业和人类大健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随着对医院行业的更深的理解,我更感觉到需要像海绵一样,去吸收更多的经验,设计方面也需要更严谨。以前我们的设计流于装饰形式,但是现在要更注重功能、人性化,为患者、医者去考虑他们所需要的空间,医疗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到生命的延续,影响到我们在这个空间中持续去奋战的医者心理感受。所以这方面是未来医疗建筑需要去着重发展和考量的。
非常感谢筑医台、新浪地产、筑医良造提供平台,这是一个很棒的大健康时代,而且正在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打开。感谢行业的引领者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