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 天光艺术馆

新浪地产

天光艺术馆位于北京门头沟的檀谷·慢闪公园内,位于西南角的高地,是游览流线的终点之一,可用于各类不同的艺术展览和活动。慢闪公园是一个复合了多种功能的新概念公共空间,分布了不同的小型公共建筑和装置,并有着类型丰富的室外空间,可以举办各类文化和商业活动。


20231221_232357_037.jpg


天光艺术馆由若干几何形体组成,不同的几何体服务于不同的功能。立面的折线下半部形成公共座椅,并在断开处形成出入口。高耸的金字塔形高窗为采光口,将光线进入入口空间,并成为公园内外可以从远处看见的标志物。天光艺术馆由两部分功能组成,一部分为主体展厅,另一部分为北侧酒店的接待厅,折线立面断开的位置分别为两个出入口。 折线式设计的立面,在下半部采用了躺椅的曲线,形成了可坐可躺的座椅式通长立面。城市家具的功能被整合到建筑立面之中,结合门前小广场,成为可短暂休憩停留的场所。









建筑顶部东西两侧分别有两个较大的斜坡天窗,分别对应接待空间和展厅的入口空间,空间较高,有天光倾泻而下。中部展厅的顶部为网格状的大天窗,几乎占满整个空间。每个格子中放置一个双曲面的漫反射板,用来分散光线,以形成较为均匀的自然光。





作为艺术展廊,需要根据展品类型控制室内进入的天然光数量,本设计的构思不是简单将天然光阻隔于室外,而是将落到地面、墙面的多余光线,消化在天窗系统里,让天窗系统成为在图案、色温、强度等方面具有动态表现力的画廊界面,同时仍保留了与天空的视线沟通,因而保留了室内空间的时间、天气等自然信息暗示。以秋分晴天为例,逐时对比模拟显示,设置双曲反射板系统的室内采光更为均匀,光影更为柔和,强度更为舒适,且有效的避免天窗系统的眩光。模块化的反射板天窗系统如同过滤器一般,过滤了强光,在多数时间内保证室内光线的均匀和柔和,且日间的光照强度相对稳定。





阴天与傍晚时分,开启人工照明补充展厅光照强度,采取分组梯级控制的调控模式,创造出丛日间向夜间的柔和过渡。人工照明系统包括补光和提高天窗表现力的天窗照明系统(上照双曲面反射板)、锯齿形天窗补光系统,轨道照明系统(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展品)。天窗照明系统在形成室内反射光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反射板的双曲面造型效果,强化了展厅的空间特色。


天光艺术馆通过抽象几何体的组合来形成公共建筑的标志性,选择了不同的天窗处理方式来应对内部功能,同时通过家具式立面设计,参与到慢闪公园的公共空间之中。


20231221_232357_051.jpg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