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筑供应链执行董事郭崇華:从供应链原点,重构和定义好房子
2024年成都涉宅用地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共完成142宗土地交易,总面积7016.95亩,总金额达697.55亿元。润达丰滨江以32.21亿元竞得麓湖37亩地块,成为民企拿地金额榜首;建发房产以34.1亿元包揽青羊区158亩地块,登顶年度总价“地王”;远达、贝好家、新绿色则分获大源、金融城三期、三圣乡优质地块。国央企与民企共同发力,成都天投等企业积极参与,展现出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
今年以来,成都土拍市场最高纪录持续刷新。2025上半年,成都出让涉宅用地近60宗,出让金约440亿元,与2024年上半年36宗、211亿元相比,出让金同比增幅超100%。随着成都市金牛区一宗纯宅地以20200元/平方米成交,2025年上半年成都土地拍卖落下帷幕。这场土拍,不仅见证了金牛区楼面地价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更揭示了成都土地市场在 2025年上半年的火热态势。
2025年6月6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印发的《成都市“好房子”建设行动方案》提出18条重点任务,明确基本类、提升类、改造类及保障房的设计标准,要求从低碳节能、配套设施、智慧化等方面提升居住品质。基于此,7月12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中房协优采平台主办的“智链产业新势能 精建好房新标杆---优采供应链合作大会”在成都隆重启幕。中国电建地产总经理助理、成本管理部总经理,领筑供应链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郭崇華出席大会,并发表《从供应链原点,重构和定义好房子》主题演讲。
中国电建地产总经理助理、成本管理部总经理
领筑供应链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郭崇華
以下为现场实录整理:
郭崇華:
01
从小米崛起看制造业变革之路
回顾家电和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激烈的市场竞争始终伴随着行业分化。从早期制造业的粗放竞争到电子产品的精细化运营,企业、城市乃至产业链都在经历深度分层。以手机行业为例,小米的诞生成为行业分水岭——2011年,雷军凭借“供应链整合+对标苹果”的策略,以优质优价产品迅速清场山寨机市场,印证了“极致效率”对行业格局的重塑力。
小米造车的成功再次验证了这一逻辑。SU7的爆款效应背后,是多重竞争力的叠加——传统车企深耕新能源十余年,却被小米“后发先至”,核心在于对用户需求的极致洞察。SU7不仅定位精准,更以“移动智能空间”重新定义产品价值。高颜值设计引发现象级围观,证明在工业品消费中,美学已成为关键决策因素。从4S店到直播间,销售场景迁移带来效率跃升。总结起来,极致的产品力、完美的美学力、不可逾越的营销力,以及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成就了竞争力的领先。
02
重新定义 “好房子”
从单一“硬件堆砌” 到 “三好电建”
任何一个行业的革新,如果离开供应链的创新,它很难实现产品的突破。现在项目开盘的效率会越来越快,中国电建地产的项目基本三个半月开盘,背后考验的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
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好房子”,需要依托三大核心支柱:优秀的设计团队赋予产品灵魂,扎实的产品力构筑骨架,而强大的供应链则成为支撑这一切的底座。当前行业标杆企业如中海(领潮)、电建(领筑)以及京东(生活家)都在积极探索新模式,其中,领筑正借鉴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和小米的智能生态孵化打造电建地产的第二增长曲线。值得注意的是,“得渠道者得天下”的行业定律愈发凸显,像优采供应链平台正成为房企抢占市场的关键入口,这也预示着未来房地产竞争将转向设计能力、供应链整合和渠道掌控力的全方位比拼。
背靠世界500强中国电建,领筑供应链将依托集团8000多个项目庞大的规模优势,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领供电商平台不仅具备与京东工业部比肩的招采能力,更能通过多年的行业经验沉淀形成“错题本”式经验库,实现从供需对接到问题诊断的“军师+医生”双重价值。在长租领域,领筑创新性地提出“品牌生态闭环”模式——统一采用单一品牌(如海尔、美的)或定制化产品体系,并配套社区级维修换新中心,彻底改变传统建材家电分散采购而带来的后期维保难的行业痛点。
2022年中国电建地产率先提出“好房子、好服务、好社群”的“三好电建”价值体系,构建从前端营销、中端建造到后端物业的全周期服务链。其创新之处在于期望将汽车行业的4S店理念引入房地产,未来每个社区将配备房屋“4S店”,实现像汽车保养一样的便捷房屋维护。这种“即换即修”的服务场景,标志着房地产行业正从物理空间建造者向生活服务运营商转型。
在“绿色住宅”赛道,中国电建地产着力打造“绿(现代轻奢产品“华曦府”)、水(风雅宋式产品“泷悦长安”)、青(城市更新产品“公馆系”)、山(文旅康养产品“山谷系”)”产品品牌体系。
在追求住宅面积和外观的同时,行业更应关注居住的基本功能需求。有从业者反映,当前许多住宅连不漏、不臭、信号稳定等基础问题都未能解决——比如墙体楼板的隔音差影响休息、通讯信号覆盖不全等痛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影响居住品质的关键。当下市场环境倒逼行业回归产品本质,只有先夯实这些基础功能,才能真正提升住户的居住体验。
面对市场转变,头部房企正推动产品全面升级:大堂按酒店标准打造、地库采用室内装修工艺、外立面呈现公建化质感,甚至室外铺贴都开始运用室内铺贴工艺。这种“精细化营造”的趋势,反映出行业从粗放发展向品质深耕的转变。特别是一些长期被忽视的细节,如厨房烟道位置外移等细节设计,正在成为检验房企产品力的新标准。当房子不再好卖时,这些曾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成为打动客户的关键所在。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产品迭代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领筑供应链通过“客研一体、产研一体和投研一体”的创新模式,将市场需求快速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依托中国电建的能源优势特点和领筑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打造了具有中国电建地产标志的产品,如百变户型满足家庭全生命周期需求、极致收纳提升空间使用效率、绿电系统保障社区能源的不间断性。其中,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技术的应用,展现了中电建地产在绿色建筑领域的领先实力。
针对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中国电建地产创新推出“成长型住宅”概念。从二人世界到三孩之家,再到三代同堂,同一套房的户型可随家庭结构变化灵活调整:独立爸爸房、多功能儿童房、阅读区等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建筑初期对墙体的创新设计,大幅减少了后期改造的工程量,真正实现了“一套房子,适用多种人生阶段”的居住理念。
在追求产品创新的同时,中国电建地产始终坚持解决最基本的居住问题。提出“六不”标准——不漏、不臭、不吵、不没、不堵、不裂。这些看似基础的要求,恰恰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关键因素。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我们讲了很多高深的理论,但最终要让业主从‘房’到‘家’的转变中,感受到真正的居住品质”这种回归本质的产品思维,正在重新定义行业的好房子标准。
未来的好房子将实现“人-车-家”智能生态的无缝联动。中国电建地产正在研发基于操作系统的智能居住解决方案:通过大平层空间设计,集成老人安全监护(实时定位)、家居安全预警(漏水漏电报警)、智能停车管理等场景化功能。这一创新体系将物业、户内与室外空间全面打通,预示着房地产行业正从单一建筑开发向智慧生活系统服务商转型。
中国电建地产在重庆打造的标杆项目探索出一条“商业先行”的开发路径——先建设商业配套培育社区生态,再开发住宅。这一模式催生出“社区配套服务商”新角色,成功打造了包含儿童游乐、社区服务、体育锻炼等在内的完整社区配套体系。项目虽经历探索过程,但为行业提供了"配套带动住宅价值"的典型案例,其经验正在被系统总结进中国电建的营造体系。电建地产提出“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的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在该项目建造了重庆首个国际标准滑冰场,以此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商业服务。这种“配套服务商”模式将后端服务与前端开发深度绑定,实现了从物理空间建造到生活服务运营的转变,展现出房企在存量时代通过配套增值服务创造新增长点的战略眼光。
03
供应链的“三大重构”
为“好房子”筑牢根基
中国电建地产从实践出发,以供应链为核心,重构 “好房子” 的标准,实现 “好产品、好效益、好成本、好服务” 的价值闭环。通过 “大集中、大采购、大供应链” 体系的建设,从成本、品质、体验三个维度的重构,让中国电建地产 “好房子” 的标准可落地、可复制。
从“碎片化成本管控”到“体系化成本最优”的成本重构,成本四档七级和供应链集中采购助力呈现“好房子”;工、货、服、商大供应链体系,扩大总部集采范围,不断提高集采覆盖率。电建地产通过“大集中、大采购”管理体系,实现了总部一级采购覆盖80%、物资覆盖96%、服务覆盖90%的行业领先水平。
从 “单兵作战” 到 “共研共创”的品质重构:这一高效集约的供应链体系,不仅确保了成本管控优势,更保障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正是凭借这一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建开发的楼盘屡创热销佳绩。
从 “房” 到 “家”的体验重构:领筑供应链创新成立BBC家装事业部,致力于缩短“从房到家”的“最后一公里”,该部门整合软装设计、营销、建材家居家电供应链资源以及物业等后市场服务,满足业主交房后的全方位需求。
在西南区域,深耕成都20年的电建地产打造了现象级项目国宾华曦府,创下三项销售纪录,项目配备高端跑步机、专属健身管家等奢华配套,华曦荟更创新引入会所、瑜伽房等高端生活空间,重新定义品质人居标准。
作为承建全国80%以上大中型水电项目勘察设计、65%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中国电建集团,其地产板块传承了央企在大型工程领域的卓越建造基因。这种国家级基建实力为住宅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质量保障。
最后简单总结下,优采平台正在推进的绿色供应链建设,不仅服务于当下项目需求,更着眼于行业可持续发展,诚邀产业链伙伴共同参与这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