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四届)在沪隆重召开_新浪地产网

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四届)在沪隆重召开

提要:8月30日-31日,以“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的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四届)在上海星河湾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8月30日-31日,以“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创新技术发展”为主题的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第四届)在上海星河湾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在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由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外的20位院士及1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业内专业人士,以及来自美国、巴西、日本、香港、台湾的学者等共600余人齐聚沪上,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线上观看直播人次超过6万人。

  大会聚焦建筑绿色低碳和城市更新领域的最新学术思想、技术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展开研讨,切实贯彻了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决策部署。旨在共同为我国工程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创新贡献力量。

  原位合影

  部分嘉宾现场合影

  多位院士专家通过网络参加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吕西林、朱合华,现场出席本届大会的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魏敦山、江欢成、郑时龄、梁文灏、龚晓南、肖绪文、吕西林、徐建、庄惟敏、梅洪元、朱合华、刘加平、曾滨,线上出席大会的院士有:杨秀敏、聂建国、任辉启、陈湘生、张建民、谢先启、杜修力共20位特邀院士。

  大会开幕式

  本届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叶国强、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卫东共同主持。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聂建国、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于宁、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激分别致辞。

  叶国强、王卫东主持开幕式

  高战军致辞

  聂建国线上致辞

  韩志强致辞

  刘千伟致辞

  于宁致辞

  姚激致辞

  学术交流

  2天时间内,7位院士和30位特邀嘉宾,围绕“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创新技术发展”作主题分享。

  院士报告

  江欢成、徐建、庄惟敏、梅洪元、陈湘生、朱合华、刘加平共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作主题报告。

  应县木塔维护加固研讨

  主讲嘉宾:江欢成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报告简介:应县木塔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典范,报告介绍了应县木塔 2000 年 状况,探讨了应县木塔结构体系,提出了应县木塔维护加固建议:1) 维修加固应县木塔。保下一个千年不倒。2)仿造一个新塔。1:1 全 新木构,用于学习科研和登塔观光。3)用现代方法建新塔。钢结构, 新型节点,木装修,角撑代替斗拱,阻尼装置获取木构的弹塑性, 光伏等新能源应用,体现传承和发展宏愿。 总结中华智慧,形成理论,为“守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出谋划 策,为世界建筑理论作贡献。

  既有建筑状态诊断信息化技术

  主讲嘉宾:徐建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报告简介:基于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背景,既有建筑状态诊断与改造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更新所面临的重点难题。基于已开展的大量科研积累与工程实践,报告针对高精度空间测绘及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在既有建筑应用中的局限性,深入分析了既有建筑状态诊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状况,指出未来相关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还需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如融合智能高效叠加检测信息,开发点云数据自动化处理平台,实现精准表达既有建筑各种病害位置、范围、形态等信息的三维模型;引进和研发既有建筑无损检测技术,系统形成既有建筑检测模式;建立既有建筑检测鉴定云平台,实现对既有建筑健康状况的可视化、智能化综合评价。

  面向碳中和的建筑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

  主讲嘉宾:庄惟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从建筑“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和方针为出发点,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成就巨大,但是建筑定位失当、体量夸张,建筑效能低下、不可持续发展,以及大拆大建带来了建筑业碳排放的增加,成为迈向双碳路径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同时,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建筑文化长期脱节,重后期技术叠加配置,轻前期空间气候建构,重绿色技术性能指标,轻建筑文脉空间传承也是长期面临的问题。引发思考:设计有没有科学性?面向碳中和建筑的设计方法机制是什么?提出建筑策划对设计前期科学决策的有效性,提供几个实践案例进行示范应用。

  寒区建筑绿色低碳的应对策略与实践

  主讲嘉宾:梅洪元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杂环境建筑研究院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寒区建筑因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能源结构落后,成为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绿色低碳亟需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报告从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特征与机理出发,建立了整体统筹的碳中和理论体系、分段控制的减碳方法体系与重点场景的降碳技术体系。结合寒区建筑绿色低碳的重点领域——大学校园,从基础理论、核心方法、专项技术三个层面,构建了大学校园绿色低碳建设体系与实施路径,助推我国寒区建筑高品质发展。

  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

  主讲嘉宾:陈湘生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

  报告简介:地铁建设加速中,繁华城区建站面临重重挑战。传统方法常需断路疏解交通,引发拥堵、额外费用及设施干扰。矿山法局限,盾构法难建理想车站。广东启动重大项目,聚焦机械顶管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等三大创新技术,由陈湘生教授领衔,深圳市地铁集团联合中铁装备、铁建重工、深圳大学等,携手攻克难关,提出并实践地铁地下车站双洞密贴顶管机建造技术,推动地铁建设技术创新与发展。

  低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与应用

  主讲嘉宾:朱合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

  报告简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与运营带来的大量碳排放与“双碳”目标 间的矛盾凸显,迫切需要开展低碳乃至零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体系研究。立足数字化驱动的碳足迹计量和分析为基础,可实现低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体系快速生长迭代。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依托iS3数字化平台,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对公路隧道碳排放进行分析评价,并直观地呈现碳排放计量结果。基于虚拟仿真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光环境数字孪生平台可实现运营安全与节 能减排的动态模拟。建立基础设施数字底座是实现零碳基础设施“五新”的基础。

  地下空间抗裂防渗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讲嘉宾:刘加平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简介:控制混凝土的开裂是提升地下空间工程结构刚性自防水性能的关键。针对现代混凝土收缩开裂与控制技术难题,报告首先介绍了收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量化评估与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混凝土不同阶段收缩特点,介绍了收缩抑制关键材料,以及针对地下空间工程混凝土形成的抗裂性提升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地下空间超长、大体积等混凝土结构抗裂防渗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特邀嘉宾报告

  大会邀请的30位特邀嘉宾报告,先后分别是:

  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

  主讲嘉宾:王卫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简介:我国城市已进入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历史风貌区建筑存在建筑更新、空间拓展、功能提升等综合需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在维持历史建筑风貌、传承其艺术文化价值的同时提升历史建筑的品质和促进所在区域更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报告结合近些年工程实践,介绍了历史建筑更新与功能提升面临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安全评估、变形控制的基础托换、竖向移位与变形调控、与地下空间开发同步往复移位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及其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应用效果,为建筑功能提升更新改造提供了范例。

  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金属消能减震创新技术

  主讲嘉宾:李国强     

  国家杰青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报告简介:利用钢构件承载力大、屈服消能能力强的特点,以屈服不屈曲为目标,发展了一类承载-消能双功能金属消能减震创新技术,包括无屈曲波纹钢板墙、大刚度无屈曲波纹钢板组合墙、金属消能梁柱韧性节点、金属消能摇摆柱、金属消能摇摆支撑系统。介绍了金属消能减震创新技术用于新建建筑设计和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案例,以及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示例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创新技术消能效率高、减震效果好,且便于应用,对提高建筑和城市抗震防灾韧性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城市核心区绿色低碳更新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嘉宾:张俊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报告简介:围绕“城市核心区”和“低碳更新”两方面展开探讨。在梳理当下城市核心区发展所面临痛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对标全球发达城市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低碳更新”为理念的技术思路与相应的策略与措施。结合华东院近年在全国大城市核心区的实践探索,重点阐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在面对核心区的既有建筑、街坊、片区和开放空间等不同情况时,贯彻低碳更新思维,从资源利用、要素组织、场所魅力、环境影响、组织机制等方面,推进未来城市核心区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之境

  主讲嘉宾:大桥谕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监

  报告简介:ZHA的设计DNA (例如:设计灵感来源,设计原则 );ZHA 可持续研究组和低碳策略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与建筑师团队合作优化设计;在实际项目中,可持续设计策略在项目中的应用(丽泽SOHO、成都独角兽岛、广州无限极广场、西安泾河文化中心)。

  城市更新中的绿色设计探讨

  主讲嘉宾:唐玉恩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城市历史即城市发展与持续更新的历史,发展与更新并重。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更新计划及其内涵差异很大。城市更新涉及政治经济、城市与区域和街区规划、历史风貌区与历史建筑保护、完善公共空间与设施、提升品质、优化环境及绿色设计等复杂系统。发言以中外近年港区、工业区、历史建筑保护等设计为例,探讨在城市更新中,重塑公共空间、保护传承、植入新功能的同时,进行绿色设计的重要性及技术可行性。

  数字化技术与城市更新设计

  主讲嘉宾:丁洁民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在建筑设计领域,数字化技术从二维向三维发展,随着模拟能力的快速提升,使得设计与建造流程不断优化迭代,引发建筑设计技术革命。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制造、建造、运营等全过程的综合应用,催生了新的细分业务类型。通过大连路改造项目和医院改造等案例,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同时提出软件、硬件与人才建设是建筑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三大关键要素。数字化技术的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应用与迭代是大势所趋,将不断推动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融合。

  优秀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主讲嘉宾:顾祥林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特聘教授

  报告简介:优秀历史建筑存在设计施工标准低、未考虑抗震设防、环境作用导致结构和材料性能退化等问题。依现行抗震规范进行评定、按传统方进行加固会导致建筑安全和价值保护间的矛盾。为此,提出按照 “分期鉴定”与“常态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鉴定;按照“可逆性”与“整体性”优先的原则进行结构的抗震加固。模型结构加固前后的静、动力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正确;优秀历史建筑的抗震加固应用实例表明,方法可行。

  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风振响应分析及气动外形优化

  主讲嘉宾:杨庆山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简介:高层建筑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具有量大面广、遍布世界和我国尤多的特点。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荷载一般是水平控制性荷载,风致大幅超限、有感振动现象时有发生。报告人以风速-风压-风振一体化风洞试验结果为基础,从绕流场和荷载的角度揭示高层 建筑发生大幅振动的原因,并对气动风荷载和自激风荷载特性及其 数学模型的构建进行介绍。极值响应是结构抗风设计的核心参数,等于响应均方根和峰值因子的乘积。目前,基于线性随机振动理论 的响应均方根的求解基本准确,但其理论解无法准确描述高层建筑涡激共振响应的峰值因子。鉴于此,报告人首先探讨了峰值因子经典理论解的适用范围,随后以风振响应的等价非线性分析为基础,对如何完备描述高层建筑涡激振动响应峰值因子理论解进行介绍。最后,对如何通过气动外形优化降低高层建筑风荷载进行介绍。

  新型建筑能源体系及应用

  主讲嘉宾:徐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报告简介:从新型能源体系定义、特征、建筑能源转型趋势、挑战和机遇等方面,阐述建筑领域新型能源体系的发展背景;围绕“新型建筑能源系统——光储泵充柔”,探讨以“电”为核心、推动能源系统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五点技术路径;聚焦试点示范,介绍面向新型建筑、新型园区、新型城市等能源系统的相关项目及技术原理。

  城市建设迈向低碳、智能、以ESG理念引领的新时代

  主讲嘉宾:Joerg Lonkwitz   

  Gensler 设计总监 

  大中华区弹性设计部区域联席负责人

  报告简介: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来自建筑物的建造和运营。作为全球设计规模最大的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承诺到2030年时实现所有项目的设计零碳排放。发起“绿色参数倡议”,对材料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比较分析;研发新型低碳材料,比如可以替代钢铁的交叉层压木板(CLT),减少废弃物。环保型设计不仅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还可以降低风险。更高的产品与材料筛选标准、对老建筑进行适应性再利用、净零能耗战略以及再生设计原则等举措,将帮助人类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讲嘉宾:葛 坚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

  报告简介:城市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75-85%,城区的绿色低碳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团队系统地开展了绿色低碳城区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城区尺度碳排放计算模型及碳排放预测监控平台;构建了通风廊道的高精度识别和规划方法以缓解热岛强度;构建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柔性运行关键技术及低碳智慧能效管控系统。成果在杭州亚运村等30余个重要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既有建筑改造的探索与创新

  主讲嘉宾:肖从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

  报告简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已从增量阶段转到存量阶段,但既有建筑改造面 临着包括新旧标准不统一、改造条件受限等难题,本报告从可靠度角度探索了基于剩余设计工作年限的既有建筑改造的思路,分析了大跨度钢屋盖的可靠度问题,给出了性能提升的技术路径,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结构创新成就城市更新之美

  主讲嘉宾:周建龙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今建设领域的重要发展主题,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予以应对。在此背景下汇报团队在既有建筑改造结构技术领域做的一些探索。报告分析了现实结构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梳理了结构改造中的传统和创新技术,并通过近20个不同类型的结构改造项目对减隔震加固、性能化评估、高性能材料等结构改造创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良好综合效益,以结构创新成就城市更新之美。

  High Performance Steels as one Solution for Co2 Reduc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主讲嘉宾:Alexandre Jord?o  

  巴西矿冶公司全球建筑市场开发主管

  报告简介: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a current and constant reality, with devastating repercussions for all nations, including China, which has promised to be-coming carbon neutral by 2060. One of the most polluting human activity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hich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in-crease in GHG emissions, with concrete and steel being two of the most CO2 emitters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2019, the steel sec-tor's direct CO2 emissions were 2.6 Gt, accounting for 7% of world CO2 emissions close to the cement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the roadmap goals for 2030 and 2050 must be 2.3 Gt and 1.2 Gt, respectively, with material efficiency contributing 40% to this process. Dematerialization during the building design phase can help to address such ambitious global targets by replacing lower-performance materials with higher-performance materials such as high-strength steels for both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steel structures in all construction segments, reducing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as a result, CO2 emissions during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talk will provide some examples of how dematerialization and the usage of high-performance steels might provide a solution for CO2 reduction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ector. The recently inaugurated HIPERSTEEL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established to promote the use of high-performance steels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has also been introduced, along with a proposal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egment.

  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搅拌桩)新技术与新装备

  主讲嘉宾:蔡袁强 

  国家杰青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报告简介:针对深厚高含水量软土地基中单轴水泥土搅拌桩容易出现抱钻糊钻、成桩质量不均匀、翻浆量大、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CS-DSM搅拌桩)技术。通过对单轴搅拌桩施工设备的钻具系统、动力系统以及智能测控系统等方面进行改进,研制了智能多层互剪深层搅拌土桩施工方法。模型试验与现场试验表明,智能多层互剪搅拌桩在高含水量深厚软土地基中搅拌均匀性好、桩身强度连续性稳定、施工效率高、工程质量稳定可靠。

  特殊土地基低碳加固技术创新与应用

  主讲嘉宾:刘松玉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

  报告简介:介绍了我国特殊土分布与工程处理难点,重点介绍深厚软土地基、污染地基处理的变截面双向搅拌固化技术,基于气动原理的劈裂真空技术和气动共振技术加固液化地基和黄土地基的应用,基于碳化原理的软弱地基固碳协同加固技术等。

  岩土工程变形主动控制及整体安全控制

  主讲嘉宾:郑刚

  长江学者

  天津大学副校长、讲席教授

  报告简介:变形控制是软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软土工程建造和服役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已服役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它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工程的微变形控制要求,建立了软土工程微变形精准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可实现毫米级微变形高效控制和过大变形高效逆转,保障了软土工程服役服役安全;针对软土工程连续破坏事故屡见不鲜问题,建立了软土工程整体安全性能控制关键理论及评价与控制方法,保障了大型软土工程的整体安全。

  资源再利用建筑材料技术与应用

  主讲嘉宾:李维峰

  台湾盘硕工程/盘工工程顾问总经理

  报告简介:节能减碳、环保永续已经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发展主命题,建筑材料尤以水泥为大宗,建筑工程又以废弃混凝土、砖瓦、开挖土方占废弃物绝大量体。本讲题首先介绍以冶炼钢铁产出的副产品-炉石研发的绿色低碳水泥材料;再以建筑废弃物中最大量的废弃混凝土砖瓦资源化再利用为例,介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减废环保应用。希望以台湾地区过往的经验,协助大陆地区节能减碳材料与工程减废资源再利用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城市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新技术与实践

  主讲嘉宾:李耀良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建筑行业劳动力短缺,城市敏感环境要求高,地下工程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地下工程呈现出从现浇向预制,明挖向暗挖,人工向智能的发展趋势。如近年来涌现出矩形顶管,束合结构、压入式沉井和数字化搅拌植桩等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新技术。本文重点围绕上述新技术,从装备、工艺及工程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藉此促进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推广应用。

  数智赋能建筑全生命期场景实践与展望

  主讲嘉宾:陈晓明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数智赋能建筑全生命期对于提升工程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和推动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符合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上海建工近年来积极开展数智建造技术攻关,基于建筑全生命期场景实践探索,自主研发了智能深化设计、智能施工装备、智慧运维、数字更新等一批创新技术。未来,将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构建数智建造产业体系等发展举措,推动建筑全生命期数智建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广。

  建筑外表皮风灾易损性问题思考

  主讲嘉宾:李亚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聚焦建筑外表皮在风灾中的易损性问题,通过分析风灾易损建筑的特征、表皮材料形式与结构、破坏案例及原因,思考了风灾破坏原因,包括构造复杂、构造缺陷,局部风环境不清晰,局部气弹放大不明确、易损特征、部位识别无认识等,从结构工程、幕墙工程、风工程等领域探讨了提升建筑抗风性能的技术路径。建筑外表皮风灾易损性问题是一个多领域,多专业问题,需要多学科协作并理论分析结合试验验证来解决。

  工程结构性能评价技术—智能感知与智能模拟

  主讲嘉宾:樊健生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

  报告简介:工程结构性能评价是保障既有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安全性和功能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基础设施提升的重要依据。发展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感知识别和计算模拟技术,有助于更全面、准确评价结构状态并识别其潜在风险,从而为工程结构更新或性能提升进行科学决策。本报告介绍了课题组近期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结构状态感知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高维非线性预测和反演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其在效率、精度等方面的效果。 

  融合与共生

  主讲嘉宾:汪孝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成功的建筑,无论是当代还是传统的建筑,都是能够深入人心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从建筑选址到空间布局,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风水,实质上就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传统建筑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至今依旧有值得借鉴之处,有些方法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的哲学观点。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手段去实现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需求,从未来使用者感受的角度去思考建筑空间和人文环境,这应当是建筑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对于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城乡空间, 如何以融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观,在城乡更新的过程中,认真呵护城乡历史文脉并不断激发城市和乡村的活力,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改建,不间断转变

  主讲嘉宾:Stephan Rewolle

  gmp合伙人

  报告简介:聚焦gmp几个来自欧洲和中国的代表性建筑更新实践,其中包括最新落成的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伯纳乌球场。“UMBAU·改建”意味着建筑遗产的持续转型。只有通过变革性干预才能永久保存现存事物,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建筑设计。在这个更新过程中,建筑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或生态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全球建筑存量中所含的灰色能量有一半以上存于建筑的土建结构之中。而保护这些土建结构则是我们的设计目标。因此,对现存事物的尊重和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对气候和资源保护的积极贡献。

  低碳冰雪场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主讲嘉宾:郑 方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报告简介: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是提高建筑性能、实现建筑全寿期低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新型建材、绿色能源、智慧建造与运维等行业低碳转型的出发点。对建筑运维中的空间绩效、环境性能、资源消耗和能源运行等进行精准的诊断和分析,构建可持续的技术体系,能够实现低碳导向的既有建筑可持续更新策划,以及前馈面向碳中和的新建筑策划。报告以北京冬奥会及之后低碳冰雪场馆领域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为例,通过精准诊断-建筑策划-整合设计的数据贯通,探索建筑领域的减排路径。

  低碳导向下的智能设计与智慧运维技术探索

  主讲嘉宾:林波荣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报告简介:在新时期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建筑设计与运维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和机遇。本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和能源技术发展机遇,介绍了基于AIGC理念的住宅建筑平面生成、建筑性能模拟优化和建筑技术标准智能体问答等领域的智能设计探索,以及基于“感-传-知-控”策略和移动机器人结合固定传感器模式下的建筑环境健康保障和节能低碳智慧运维的技术创新,并介绍了在工程中的应用。

  脱碳建筑的持续性能验证倡议

  主讲嘉宾:本乡太郎

  日建设计技术总监

  报告简介:节能减碳是一个系统性课题,仅靠设备的更新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需要基于建筑全生命视角,结合实际应用数据,运维状况等信息对系统进行更新组合并制定中长期实施规划,才能实现业主的经济效益最优化,和减碳效果最大化。介绍的两个项目在竣工后,也对其能耗数据进行了持续性的检测和运维提案,也基于这些真实有效的数据,向大家说明我们在节能减碳方面的具体手法。

  ESG时代下建筑综合能源的智慧践行

  主讲嘉宾:王凌飞

  奥雅纳董事、机电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报告简介: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我们进入了ESG时代,ESG对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要求建筑能源往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加高效、低碳和友好的使用能源,不仅要求能源供应端高效智能,更是要通过智慧基盘来匹配、耦合供求关系,来优化能源的生成、分配和消费。其中智慧能源管理成为关键,通过智慧能源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响应能源需求的变化,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基础设施领域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发、应用与标准编制

  主讲嘉宾:薛伟辰

  长江学者 

  同济大学教授

  报告简介:当前,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但其结构体系仍以 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构件质量高、节省模板和材料、现场湿作业量少、施工工期短、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绿色低碳高性能结构,应用前景广阔。报告人将系统介绍其研究团队20多年来在城市综合管廊、核电厂与地下车站等基础设施领域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发、试验与理论研究、工程应用与标准编制等方面的系列成果。

  铝合金结构抗火技术研究

  主讲嘉宾:王平山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

  报告简介:聚焦铝合金结构防火技术问题,铝合金材料低碳且性能优,但消防抗火问题待解决。通过试验研究了国产铝合金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对铝合金工字型杆件进行偏压受火试验,并开展了对应的有限元模拟分析,采用数值分析模拟了铝合金结构火灾全过程。研究进行了铝合金结构喷水保护技术试验,试验表面合理设计的高压细水雾保护可使受保护区域铝合金杆件及节点在火灾中温度不大于150℃。

  大会37个报告内容丰富、紧扣主题、视野开阔,既有理论高度、实践广度,也有技术深度,吕西林、曾滨、王卫东、龚剑、郭建祥、何毅良、李维峰、徐晓明、蔡袁强、刘松玉、梅国雄、陈锦剑、陈国亮、包联进、徐强、张铭先后主持学术报告。

  闭幕式

  大会闭幕式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卫东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荣誉讲席教授朱合华致闭幕词。闭幕式总结了本次7场院士报告和30场嘉宾报告,对支持本次大会的专家、领导、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并为本届大会的协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朱合华致闭幕词

  为协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重要部署。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在城市、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责任在城市。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聚焦城市有机更新、新型建筑能源体系、绿色建筑与碳中和路径、数字化智能技术应用、新型结构及防灾减灾、地下空间高效利用、岩土工程新技术等方面,分享了最新的学术思想、技术成果、项目案例和行业热点,既有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工作上的生动实践,为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前沿思想构筑了高起点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

  大会同期还推出技术创新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绿色低碳与城市更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成果。

  协办单位

  华建集团上海科技发展分公司

  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

  长三角土木建筑学会联盟

  上海久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高性能钢结构国际研究中心

  云相册地址:https://live.photoplus.cn/live/pc/79018549/#/live

新浪地产
关键词:

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2024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大会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