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地产

智能门产业成长破局路径解析报告(六)

新浪地产

  9.智能门用什么形态推向市场最合适,推广路径怎样才能走的更宽广?

  9.1

  门企一定意义上要承担组织集成商的角色,通过集成方式做好各模块的系统性预安装。

  智能门产品的实现,是在传统门体的基础上,集成了电子门控、传感器和物联网硬件等配套,形成的系统性产品。门企是产品集成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他部件企业作为配套协作厂家,完整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服务,都是由门企和代理商一起完成。

  在行业配套产业链中,软件系统厂家很多是行业巨擘,电子配套厂商行业巨无霸也比较多。它们的规模体量远远胜过门企。但在目前智能门的产业形态上,门企还是作为先导者角色出现的,是成品的直接供应商。除非销售形态改变,门被集成到智慧楼宇、数字家庭等系统中,以配件的角色为方案配套销售,否则,以门的主体身份展开销售,在原有门和建材行业传统渠道基础上面向全国市场销售仍占据主流。

  门企层面应该紧密围绕自己的本业,做好传统门体硬件部分,聚焦渠道拓展和交付服务,短时间内,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深做透,做好同成套方案厂商之间的集成联动,做好兼容性互配性的测试验证,确保系统稳定不会出问题,彻底减少后续麻烦,包括产品交付给客户后的安装使用环节等。

  为了追求美观效果,智能门上的部件基本都是嵌入式安装,需要内嵌式布线,安装位置预埋件加强加固等。要想做好配件安装的美观精细,保证强度牢靠,就必须前置设计,本来部件之间的尺寸标准化,适配通用性就很弱,门的产品结构变化也很大,所以必须做专门的安装设计,兼顾各种变量。

  门类成品的集成企业需做好整体可靠性把控,所有部件的个体性能都是服务于门的,始终要以门的完整使用过程为中心,部件性能不能影响到门的整体性能发挥,部件的安装配套不能影响到产品性能的稳定。充分把控集成安装的质量,不能过于追求安装配合面的美观效果,忽略后期使用过程的影响。例如,有效配合间隙不是越小越好,要保留一定冗余,使用过程中产品结构间隙可能会有轻微形变;安装开口并不是越小越好,要考虑一定调节量,避免机械卡滞导致的问题出现。

  9.2

  智能门产品销售方式要灵活多变,拓展传统渠道以外的新渠道,进入到智能安防和智能家居的大天地中。

  以往,门的销售渠道相对比较单一,零售渠道都以建材市场为主,渠道不复杂也不多样。不同门类和关联产品都利用各自渠道展开,相安无事,合作交集不多。门禁、装饰门锁、门控五金等产品的销售渠道都各不相同。智能门锁的爆发式发展,改变了锁具行业的传统销售形态结构,营销渠道变得特别立体多元。

  在零售家装行业,各区域的整装公司异军突起,市场占比日渐增高。大型整装公司部品集采,工程型零售的模式占比不断攀升,短视频平台的热度与日俱增,直播电商让渠道更加复杂多样。

  智能门作为一定意义上的新门类,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寻找新生的渠道力量,改变传统思维,借助比传统渠道更多样的新力量。在工程端,弱电和智能化安防企业各地均有分布, 它们的分销渠道广,客户关系维护良好,技术引领力强,营销渠道能力强。在零售端,家庭影院产品分销,智能家居设计分销,新风系统、全屋净水、安防监控相关的代理企业,在很多发达区域均形成了独立的业态。它们有吸引客户的引流能力,产品展示的平台,优质客户资源的沉淀,借助它们的资源,智能门产品可以更高效更精准的到达某些目标客户群体。

  部分从事家庭影院系统经营的门店,同时也在售卖声学建材,观影家具,装修隔声设计和施工服务,甚至包括专业隔音门的一站式整合提供。智能门行业要想快速深入地往下发展,就必须融入家电的生态系统中(本身产品特性层面已经融入了),家电家居层面前后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类机构在家庭用户智能化生活的服务提供上,积累了一定的资源、经验、客户的口碑,某个圈层人士的认同,具备先发优势,门企要重视他们的力量。

  有时候,智能门的建材门店销售,智能家居的空间体验店销售,两种销售场景是相对独立的,在两种销售场景中,客户不一定能够感知体验到智能门的产品价值,但是在场景联动的价值中,切身体验到智能门的入口价值,就能形成购买力的激发,形成场景力卖货效应。

  行业需要持续改变智能家居从业人士群体的旧观念,在门没有接入智能前,大家都认为门就是安防屏障,同智能化没有瓜葛,门的标签只是普通意义的建材而已。现在,智能门已经不是传统的那种门了,在弱电和网线铺设方面,在联网调试运营方面,几乎同监控一样了,某些性能甚至更复杂。

  我们看到,行业头部的建材家居商场,家电品牌占据的位置越来越显眼,面积越来越大,整装的高速发展,让家电从后期购买全部变成前置设计。有前瞻眼光的门企,如果有智能门品类,应该早日开始这些新生渠道的拓展,建立新的销售模式组合,组建专门团队提早介入,配合这些智能家居相关的企业做市场启蒙、产品推介、安装辅助支持等工作,一起促进智能门品类的发展壮大,让更多的行业关联人士,对智能门有兴趣。未来的门行业市场,渠道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零散多变,智能门的市场份额现在还很小,还处在萌芽状态,但随着更多的消费者启蒙教育工作的完成,潜在用户正不断被唤醒中,新的份额正不断产生,一切都在动态中变化发展,行业要做好相应准备,积极拥抱变化中的智能门品类崛起。

  9.3

  存量老门升级改造智能化的难度极大,行业不要轻易去尝试,那样会变成四不像,且可靠性风险极大。

  在指纹锁的普及应用过程中,通过在旧门上更换机械锁,升级指纹锁,赢得很大一块市场份额,保守估计有两到三成的比重。这条路径的成功示范,可能会给行业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智能门的改造换新也能借鉴指纹锁曾经走过的路。

  但这种模式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涉及的部件很多,需要做多个调整,非常麻烦,内外开孔,需要穿透布线,现场条件不具备,对产品美观和结构的破坏性很大。

  要知道,很多所谓的门的质量问题,指纹锁的损坏问题,都是因为更换指纹锁的过程不严谨,不规范,适配性不标准导致的。拉手孔位和锁体,面板部件的配合,安装螺丝孔的配合,沉头位置平整度的配合,锁体和天地杆之间的配合,拉手面板和锁体的配合,门扇锁体和门框锁片孔的配合,框扇间隙的配合,都需要恰到好处才行。

  孔位偏差大,固定不牢靠,调节不准确,配合不畅顺,间隙预留过小,都可能导致锁具或门在使用过程中卡顿、卡死、损坏,打不开门,更不要说换锁过程中开孔粗糙,安装配合面突兀,美观配合不好的问题,结构性的锁舌过大,关不严实,手感过紧,开启不畅顺等结构性配合问题等等。

  仅仅一把锁的更换,如果换锁过程中相融性不好,更换过程的处理不精细,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在工程端,批量换锁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如下问题,看上去好像都安好了,可能螺丝拧不紧,有滑丝,个数少了,锁片配合没有调节,卡的非常死,锁体面板翘起安不平,锁体拉手歪斜,穿线拉的很紧,在有监理和项目验收几重监督的情况下,效果都不那么尽如人意。如果是零售端的消费者,对质量要求、安装要求不懂,全凭着换锁施工人员的技能、责任心、服务态度来把控质量,有时候真的是要靠运气。

  行业里,目前只有锁匠服务方面的团体标准,对换锁的技术参数指标要求,面板开孔、固定方式、锁片调节、副锁联动要求等都没有提,某些配件对不上型号,尺寸偏差大的也勉强在使用,或者为了方便好安装野蛮扩孔,只管快点装上去,对后续使用过程来说,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隐患。

  智能门产品升级改造过程不单单是换一把锁,常供电系统的接入,各类传感器的接入,开门机的接入,中控大屏的接入,都需要开孔做相应的线路布置,这些配件的规范化安装难度远超锁体,现场条件并不具备。产品如果没有提前预留预制相应接口的话,也没办法因陋就简代替,即使勉为其难地安装上去,效果可想而知,使用过程的不可靠因素太大了。

  真正要使用好智能门,必须下决心拆旧门换新门。智能门的生产企业,在门体生产的同时,会结合门控系统等,从产品系统结构角度,做好对应部件的规范化安装,做好相应接口的前置预留,在不破坏产品原有的防盗、隔音或保温等功能前提下,做好对应设计。同时面向使用端充分考虑到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考验,选择相应参数机能,做好测试调试,确保产品在适配的使用场景中能够表现良好,稳定耐用。

  10.智能门产业要想步入发展快车道,需要哪些层面的助推力?

  10.1

  专业严谨、全面实用的智能门产品标准是行业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初具雏形的智能门产品问世以来,目前已经有多个团体标准面世,对产品的基本定义、功能结构、产品等级形态做了规范。但整体来说,还是不够全面,功能特性相对单一,智能门锁发挥作用在标准中占比重很大,对门的扩展性功能涉及比较少,功能使用场景有限。

  国家产品标准管理体系改革后,非关键性健康安全类产品外,团体标准成为绝大部分产品的主流。具备技术引领力的的优秀企业需要从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角度来看待标准这件事情。国标和行标是托底的保障线,照顾绝大多数企业,事关重要的生命健康安全相关的领域才会制定国标,国标考虑的是给行业制定一个不能逾越的安全底线。团标则是把某些话语权让渡给该领域内优秀的企业,因为消费分级和分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国家鼓励有精品制造品质能力,有新产品开发能力的品牌企业,一起抱团制定优于国标的标准,指引目标消费者选购高出国标的团标产品。当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标以前的改版换版速度是三到五年一次,而团标的发布和改版频次可以一年一次。对智能门来说,产品在快速升级,标准同样需要及时迭代,需要随着产品的升级发展状况,不断提升产品的入围入门门槛,提升智能的机能和等级要求。

  智能门标准的适用范围要做严格细分,围绕不同的核心用户群体展开。如果有民用以外的产品,以住宅入户平开门为基准来展开,另外的应用场景可以扩展到某些要求高的办公场所,某些养老公寓,某些高端酒店的客房门等(只涵盖平开门)。这些空间场合都有很强的用户需求且采购投入意愿高。某种意义上,现有的门禁系统和自动开门机的结合,在某些场合已经有所谓智能门的智能雏形,但暂时都还没有规范引导,还没形成标准体系,都是站在各自部品层面的松散型装配。

  在团体标准制定好后,还需要后续的宣贯普及,通过相应的行业组织,面向可能使用到标准的目标客户群体做分发,做宣导,让行业知道了解这个产品,了解这个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价值。要精细化的向用户传达,采纳这个标准的某些技术指标会带来哪些顾客价值,能帮用户规避什么问题,带给哪些保障,减少大家的选择成本,决策成本,信任成本。 

  通过标准的宣贯科普,让用户熟识产品,让消费者真正了解这个产品。要知道,智能门本来就是新兴事物,没有特定的权威机构去背书推介,厂家在宣传方面随意性强,很不规范,很多都是在自己的立场上夸大其词,并规避客户关注的某些问题点。这个时候,客户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最真实、最专业可信赖的意见。这些需要标准的发布方联同核心参编企业,愿意采标的厂家和用户们一起发声,一起播撒智能门标准相关的知识资讯,专业声音。

  10.2

  智能门产业链上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与机构要定期发声,通过产品白皮书,类似选型消费指南类的科普报告,面向行业相关方传达产品价值。

  严谨的产品标准解决了产品如何达标,质量如何保障的问题,宣贯过程虽然有一定的指引,但还不够细,需要做更深入的科普,告诉消费者和选型把关的人,从选购到使用智能门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决策,精准选型,真正帮用户实现想要的功能。

  任何一个新兴产品,新兴品类的推广面世,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启蒙,从刚刚接触,部分人试用再到大面积推广,需要能够深入人心的科普引导。防盗门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问世,90年代初期逐渐量产,再到家喻户晓,这个过程一方面是百姓追求安全,保护家庭财产的刚需,另一点同行业知名厂家大张旗鼓重金斥资的广告费投入,持续的市场启蒙相关,给后来高速发展的防盗门行业打下坚实基础,最终防盗门品类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行业。

  在其他的领域,例如同属于大建材家居的家电行业,好多新产品上市时,就一直在做类似的引导,家用豆浆机品类的发展壮大过程就是最佳例证。行业头部企业从营养学、烹饪食用方法、豆浆原料售卖等方面不断引导,最终形成用户的群体消费习惯。消费者启蒙的工作非常重要,行业头部企业能做,相关行业协会能做,某些政府机构,大学院校的科研部门也可以做,行业迫切需要这些组织机构的发声,主动宣传推广,引导公众科学消费,主动购买。

  行业内外需要一起努力,在更多的建筑设计规范中能够给智能门一席之地,让设计机构,某些政府部门主管机构,行业管理机构愿意去推荐使用,给产品更多的使用场景,在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家居的示范性工程项目中给智能门一门之地,让业主单位愿意导入新型的产品,给产品合法使用,规范使用的名分,从源头上争取拓展该品类的成长空间。

  通过编制行业白皮书的方式,在白皮书的编写上要使用消费者语言,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漫画视频的方式,结合百科行业科普,行业专题网页的方式,传播产品价值,客户价值。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购买智能门,智能门的选择过程的关注要点有哪些,引导消费者科学决策,正确判断,知道产品的分级特征,产品的优势好处在哪里,去伪存真,去粗存优,选择到最适合的产品。

  10.3

  智能产品的相关方要改变现在门类产品是建材装饰部品,独立销售,同建筑楼宇智能化系统、机电安防厂商不往来的做法,通过技术嵌入,互惠合作的方式共同赢取市场。

  最近几年,国家在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方面的法规和鼓励政策接二连三,通过政策引导加速行业发展,在2021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该政策鼓励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机构等给用户提供数字家庭服务。

  文件的关键几条如下。满足居民获得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的感知与互动,防范非法入侵、不明人员来访,居民用电、用火、用气、用水安全,以及节能控制、环境与健康监测等。

  满足居民线上获得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包括居民更加便利地获得建筑设施维修、家政、医疗护理等上门服务,以及自然灾害预警提醒、教育、餐饮外卖、养老助残、医疗咨询、预约诊疗、居家办公、快递收寄、电子商城、房屋租赁、交通出行、旅游住宿、影音娱乐、健身指导等服务。

  对所有的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楼宇对讲、入侵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等基本智能产品要求;鼓励设置健康、舒适、节能类智能家居产品;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适老化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并对门窗、遮阳、照明等传统家居建材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

  从建筑产品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运营使用,都能够把智能化嵌入其中,在硬件和软件上满足用户的需求,重点还提到了对门窗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造,同智能门以后的发展趋势走向一致吻合。在新房市场,为门的智能化铺路,虽然相关设计法规,产品标准对智能门的推广还有一些掣肘,但整个建筑家居业智能化的趋势方向已经很明朗,国家相关部门肯定会适时调适。

  在楼宇对讲、消防管理和安防监控方面,智能产品运用已经很普遍,深入人心,巨大的市场份额培育出了多个巨头。以往门的销售是两条线,楼宇门产品同弱电有交集,通道防火门同消防机电系统有交叉,都是门和电控系统分别装,门企预留开孔尺寸和布线管道,极少有厂家会一起完成。

  在后期的智能门产品推广上,必须改变以前的模式,整合借助弱电系统和消防机电系统,楼宇智慧自控系统厂家的资源,它们在楼宇智能化方面走在了门厂的前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技术互通、渠道共享、项目信息互换、产品研发、安装协作、产品维保等方面的互利融合,一定能把智能门产品升上一个段位。同时销售工作前置化,利于产品更好的推广。

  10.4

  门的智能化前提是始终保障产品原本的机械性能不受影响,同时做好各种功能间的平衡,不会因某项功能的强化突出牺牲另外的某项基本功能。

  在前文章节中,我们说道,期望智能门的角色,在断电时是结实的“傻大个”,在所有主动防护,电子增强防护功能失效后,机械金属结构屏障依然能够发挥完整功能。产品的底线必须能够保证,给客户最大的信心和承诺,因为谁也无法保证电控部件和物联网任何时候都百分百胜任,只有凭产品的机械金属结构屏障来托底。 

  在产品防范暴力破坏方面,所有嵌入式安装的电子部件都可能成为薄弱的入侵点位,需要做特殊的加强,设计对应的护套、加强板、钢框架等,保证安装位置的强度。内嵌式安装的锁体面板,开孔巨大,需要在锁体设计时就做好加强护套,开模具制作,作为必备配件之一,卖给门企,省却门企独立开发制作该项配件的成本。锁企可以批量生产,门企按照安装要求配置该配件就可以,如果大家都不重视,就可能导致该处薄弱点位成为品质风险点。

  在产品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上,同时兼容其他性能的平衡,防止顾此失彼情况的产生。在某些有防火需求的产品上,安装了传感器等部件,在遇到高温时会融化,失去基本功能是小事,但不能影响基本开闭能力,不妨碍快速逃生疏散,不因为这些孔洞的暴露导致窜烟是难题,需要严谨的测试。通过防火阻燃材料改良,某些孔洞部位预先设置防火膨胀密封材料等,保证遇到高温时能够自膨胀,形成间隔封堵,防止烟和火的窜入,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高品质的防火保护材料有很多样,关键是门企和部品企业是否重视,是否要考虑产品在各种特殊环境下的使用,只要订立了目标,大家聚焦资源围绕该目标做技术攻关,是完全可行的。

  10.5

  智能门相关的行业头部企业和机构,需要联合有公信力的认证检测机构,通过产品测试验证结果给公众品质合规保障,品牌信誉背书。

  当前,大量用户对智能门产品的理解还不够,对新兴的功能不甚熟悉,有顾虑,有担心,需要权威的结果来为客户释怀、释疑,单靠厂家是很难自证清白的,需要外界的助力,通过检测机构的公信力。他们产品检测的能力,就是为公众把关的能力,为什么国外认证巨头的LOGO等同于消费者信赖标志,就在于他们真正是帮助消费者把门把关。

  门企需要同有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合作,一道向行业推介产品,门和锁类产品是特殊的安防产品,消费者对问题的容忍度很低,通过认证检测,能相对减少消费者的担忧。把试验检测的原理,试验的过程,做这样测试的意义,对消费者的价值点完整传达出来,把检验的结果通俗化,把检验指标日常口语化,把某些技术语言用销售语言的方式介绍给用户,这样的话,更多用户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购买消费。

  例如,关于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一份新的智能门图标中,已经提到了隐私保护这项重要指标要求,引导门企和相关部品企业做好消费者自己和门口活动影像的隐私保护。如果智能化程度的持续提升,摄像头不但记录了影像,还能推算知道用户的家中居住人口,日常起居情况,个人生活习惯,甚至喜怒哀乐的感受时,那样的隐私如果泄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时,需要检测机构向行业传达,企业用了什么样的方式去保护隐私,使用的是什么加密工具,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让消费者不必过于担忧,觉得使用产品是安全可信赖的。

  10.6

  智能门在产品功能设计,界面交互中,必须坚持以每个使用个体为本,平衡兼顾个人需求,做好使用维护帮助等技术支持。

  某些时候,在智能家居场景设置上,存在着一些矛盾,爸爸忙了一天回到家需要听听放松的轻音乐,妈妈心情愉悦要听明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小朋友回到家只想安安静静赶快把作业做完,家庭音响的控制权只能根据身份和话语权去决定,自行调整设置有点难,回家的时间有先后,如果用开门瞬间去启动执行,这个时候面临着不好调和的矛盾。

  场景切换不能太突兀,要有趣味性的通融,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体现在门上的要素,可能有开门时迎宾灯光的颜色设置,欢迎声音的内容、语调、音量,都会有不同需求,分批次进门的情况不成问题,但如果同时走到门口,要进家门怎么办,对智能门又是一个两难考验,需要在产品设计时考量到这些要素,优化完善,达到平衡兼顾。

  在产品功能说明和设置引导上,需要图文并茂的方式,预先储存到中控大屏上,每一次升级调整的话能够同步新的说明。对每项功能都要有解说,如何设置步骤,用图文方式呈现,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建议用户使用哪些功能。如果有各类场景启动界面,对场景的适用范围和联动价值有详细介绍,让客户知道场景联动后变化的部分,避免不熟悉功能觉得功能部件异常。

  对用户遇到的常见问题做分类,有关键字检索功能,如锁具不灵活怎么办,某些情况下没声音怎么办,用户可以在遇到小问题时自行检索。根据问题故障频次分类和部件位置分类,每个问题都有对应的故障代码,一方面方便故障自检,另一方面便利报修沟通。

  说明书的呈现方式不限于图文,还以视频和漫画等方式,让用户更轻松使用。中控大屏上可以设置客服远程求助入口,方便用户直接人工留言、语音投诉、消费评价、功能建议等,在售后紧急问题处理那里设置一键唤醒,厂家售后工程师和客服人员可以直接同使用人员远程对话,快速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实现售后服务方式和流程的便捷化、智能化。

  10.7

  智能门产品的市场拓展和行业发展不能只盯着家用民用产品,要持续向商用门和特种门行业渗透推广。

  所有科技型产品,高精尖技术的产品,在从萌芽成长到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都是从上往下的,基本遵循着从国防军事,到金融银行,再到工业商用,再到消费者民用的行业路径展开。 

  指纹锁上指纹技术的发展轨迹就是从军工,高保密认证,逐渐走向金融行业,银行为了确认用户的身份,因为指纹比密码更保险,而且是面对面生物特征的输入,在没有人脸比对的年代里,这项生物特征最准确可靠。而后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再渐渐走向了民用。

  商用和金融用途的用户是组织类客户,在采购产品时,采购预算高,对价格承受能力高,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追求更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的易维护性,服务保障性。在智能门产品推广时,行业需要把眼光放得更远更宽一些。目前最容易启动的是民用市场,对产品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满足基本功能用途就可以了。除了极少部分高净值人群的购买力超强,不太在乎产品价格外,大部分人群,都比较在乎产品价格,消费能力有限,产品的可拓展性还不够强,形成消费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路要走。

  在商用门领域,很多场所都需要高安全的防盗和出入口管理性能,例如机要室、博物馆、通信基站、服务器设备间,都需要实时管理,且更愿意配置复合性能的产品,在实现传统功能的同时,叠加主动防护,远程管控等功能。如,重要的设备间,变压器设备间,机房设备间,对防盗、防火、通风、散热、防尘、抗风、防虫、防潮、挡水等都有特定要求,如果在传统门体的基础上,通过电动系统、传感探测、联网自控系统等,预制安装在门框周边,门框或门体上预留预埋的部件,就可以实时增强产品的某个性能,实现更高安全的防护等级。

  门的基础核心功能之一,是安防屏障,即对出入人员的权限管理,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人,授予必要的进出权限,通过对门的进出管理,身份识别认证,就能带给用户更高的价值。以前,这些功能很多是门禁系统,智能安防系统厂家在门的旁边通过加装一些识别控制装置实现的。如果智能门集成的功能天然就具备这样的管理功能,而且能根据使用环境、建筑空间、洞口结构、性能要求、场景模式、人员交互习惯等,让产品实现更多样性能,具备更多价值亮点,就一定能形成新的细分品类,在传统门类上升级的细分门类。

  当这些专业用户能够感知并认可这些价值点,就能对产品产生兴趣,就能创造出新的用户需求,只要后续的对应产品标准规范能够跟上,有与之匹配的制造和验收依据,新的细分市场一定能够源源不断的出现。

  10.8

  智能门在持续升级,假如有一天实现完全智能时,我们该如何面对过于智能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矛盾。

  目前,所谓智能门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期望中的高级状态还在完善中,还没有大规模的量产推广,智能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但是,行业相信,科技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步伐很快会迎来一个飞跃。零售市场换门周期正在全面来临,智能锁和智能门控周边的技术成熟度,性价比值不断提高,住房改善家居升级智能铺开的大幕已经缓缓拉开。

  我们想象中的,智能门那些高阶功能迟早会到来,在那一刻,我们同门的交互习惯将全部改变,新的用门方式将形成,在那样的时刻到来之前,行业需要如何应对?

  我们不妨从行业旁观者和使用代入人两个角色分析下这个场景,当你辛苦忙完一天的事情,从工作地点一路奔忙站在家门口,你准备进门时。

  第一种方式,按响了门铃,或者被门口的摄像头探测到了你即将进入家门,你的家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其中的一位从家里开启了锁,把门推开,笑容满面地亲切地称呼着你的名字,拉着你的手或给你一个拥抱,迎接你进入家门。

  第二种方式,当你站到了家门口,智能门上安装的探测传感器识别到有人回来,锁具上的人脸识别装置判定了你的身份,锁具自动开启,开门机随即迅速启动,门扇自动打来,在无感的一刹那,机器的声音响起问候和音乐,欢迎你进入家门,你几乎在无感的过程中,没有同门发生任何肢体上的接触,就进入了家门,在进门后,门扇自动关闭。

  两种开门方式,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一个代表着传统温馨生活,另一个代表着先进现代智能科技,对你个人而言,如果是你,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同门的互动方式,哪一种方式是你内心中真正想要的?你愿意选择哪种生活场景体验呢?

  无感开门的过程和自己开启门,推开门的动作,动作的体验和空间过渡转换并行,身心角色看似没有多大变化,但感觉差异很大,背后的核心原因是什么了,是不是有文化、情感等深层次的原因?

  为什么有家人开门和自己开门的感觉不一样,在门口送往迎来的意义是什么,送到大门口,出征的将士送到城门口,门是边界和空间区隔的一个符号,门具备着特殊的仪式感。我们都知道到家门口迎接和等待客人意义很大,主人亲自开门的价值更大。在你拉开门推开门的一瞬间,那种亲切感,温馨的招呼声,家人开门欢迎你进家的一刻幸福感就立刻涌现。

  万年前,原始人在山洞里开启所谓的门,肯定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要把石头移开,很笨重。有铰链的年代,大部分人都能轻松转动。开门机出现后,不用烦劳动手。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谁都想生活的更轻松,只要条件允许,我们的身体总是能坐着不愿意站着,能躺着不愿意坐着,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状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但有时候,人类又很奇怪,总是在追求新型现代的,突然又觉得旧的比新的好,有时候又会怅然若失,对传统的东西不愿意割舍。

  凯文凯利说:“科技要生命化”“科技将具备人性”,即科技发展应该体现人性、更应该解放人性。

  因此,科技的发展必然要面临着如何处理新技术与人性的关系。 

  在2012年前后4G网络开始大规模商用,智能手机快速蓬勃发展,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手机功能强悍,应用广泛,让我们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方便,大家都觉得智能手机的出现是件幸事。

  但12年后,如果大家再看看当前,人们手机无时无刻的相伴随身,各种信息泛滥成灾,让人们欲罢无能,像一个附加的人体器官一样附在人们身上,人们在各种场合手持手机整齐划一的姿势,哪怕面对面都是对着小屏幕,当面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少,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在反思智能手机带给人们的得失。

  智能门产品,通过设备、软件、网络等硬件,通过视频、图像、声光等载体,通过自动、响应、控制等方式来实现,让门完全服务于人,在不需要动手、动脑、动口的情况下,完成进出通行,完成居家生活中有关门和门关联的一切。

  在这个过程中,智能门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建筑部件工具,以物质化工具的作用,改变了人们曾经拥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虽然有各种人文属性的功能发挥,但少了真实交流,少了家人的亲切参与,少了自己动手的参与体验。仿真语音技术可以任意模仿,听起来不生硬,也不冷冰冰,还有点真人同你对话的感觉,但那样的味道是不是你特别想要的,用户心里非常明白,声音背后是自动的设备机器。

  长期以来,在回家进入家门的过程中,推开家门都是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动作,虽然是无心而为的自然动作,但实际上就是很有仪式感,对有些用户来说,如果没有推门的动作,就像在某个公共空间出入,都是无遮无拦,无感自动通行。

  在门的人性化设计交互上,笔者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入户门特别喜欢配置加长的拉手,一米多高,有些拉手同锁舌的斜舌操控连为一体,可以直接开门。他们的产品介绍说可以方便家里的小朋友自己开门,身材矮点也能够得着,自己进出不用让大人帮忙。国内的门很少这样设置,都是普通拉手,最近几年的入户门使用长拉手的设计稍微多了一点,原因是门扇款式颜色过于简洁呆板后装饰元素太少,只有靠拉手去点缀突出线条层次感。

  他们的拉手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以人为本,尊重儿童的设计。但从儿童心理学角度,从门的交互体验上来说,那样的设计是为了增强儿童的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力量感,有能力控制操作家里的门,自主做一个动作、一件事情的成就感,进出过程自信完成。经常开关门锻炼的过程中让他们对家庭的感觉印象很深。看到这里的读者可以做个测试,只要仔细回想,你总能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家中几个门的款式颜色,尽管你平时没有刻意去观察过,但那种说不出的对门的熟悉感你一直存在。

  这有点像九零后以前的孩子们,稍微大点的小朋友们脖子上挂着家里的钥匙,放学早回家,熟练地把钥匙插入锁孔,清脆的锁舌咯搭声,开启的铰链吱嘎摩擦声,是进入家中的欣喜乐趣,几个动作过程的转换,也是一种自我对生活掌控感、自信感的体验,只是当事人在那个年龄段还没那么强的自我认知。这种感觉通常会在长大后才能察觉并理解。

  如果智能的发展进步特别迅猛,有一天,当你家里的门聪明到可以察言观色,在你进出家门同你打招呼时,传情达意恰如其分,根据你的表情和情绪讨好你,迎合你,抚慰你的焦虑,释然你的压力,就像你肚子里的蛔虫,拥有读心术对你的某些小念头看穿看透,你是觉得幸运还是觉得可怕?

  再高的科技赋能,似乎都代替不了消费者真正同门交互时,那些有情感化、情绪化、生命化、非工具化的乐趣和关爱。有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用技术的力量去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是无解的。到那个阶段,行业更需要平衡好科技和人性的关系,尊重用户的个性、解放用户的个性,带给用户更多的便捷利时,得到自主和自由,得到用户自己想要的那份温馨的生活仪式感。

  虽然现在考虑这个问题显得过早,问题还没有完全呈现,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但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在新技术变革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在产品研发上,基本功能和场景的设计上,怎样赋予产品更深的感情价值,在产品的呈现状态,功能特性,使用体验上去体现出门类产品(尤其是家用门类)的人性化、情感化,尊重使用人本身的生活习惯、生活形态,必要的时候能够让产品切换成手动状态(有点像世界无车日的味道),让人们体验自己开门,迎接家人的乐趣,关闭那些科技属性,把最充分的选择权给用户自己。

  这才是智能门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需要我们每一个行业人士去思考、去面对。

  结尾:真正的智能究竟是什么?

  当前,家电行业的智能化应用走在整个家居行业的的前列,很多企业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分析和实践测试,也推出了颇多的智能产品。

  套用家电行业对智能的理解,实现联网控制远远不是智能,通过物联网技术把家电和家居设备连接起来,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智能的要求。只有每台设备,具备像AI一样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对高频次使用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行为细节进行不断分析学习,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迭代,让设备逐渐具备脱离人操控的能力,让设备来使用人,而不是人来使用设备。

  让人的干预越少、控制越少就越好,让设备能够自动去运转,去解决人的问题,而不是让人去频繁地与设备发生交互,让设备拟人化,让设备具备思维和灵魂,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让其能够感受到用户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层面,让每个设备在各自的功能范围内,协同服务用户,为用户打造专属于他的舒适轻松生活方式。

  如果按照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入户门品类目前还是碎片化的智能,是初级阶段,仅仅实现了APP、智能面板等方式的单向控制,实现基础开关、模式切换、模式调节;虽然有部分的联动,数据采集,但还不成体系。同其他家居产品的双向互通,反馈控制没有成型;更不用说根据使用情况所做的系统智能决策。

  互联网巨头们推出的一些门磁和探测传感器设备可以联网,通过网关互相唤醒,在预设的时间段里依次启动,执行某些功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互控”。

  有段时间里,行业里把智能语音唤醒命令作为智能,但这样的智能并不是真正的智能,是对智能的误解。真正的智能化应该像家里熟悉你生活方式的保姆,而一个贴心的保姆,主人用不着每天同他重复要求,呼来唤去,而是这位保姆已经对主人家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非常熟悉了,自己会把各种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在主人有需求时已经提早准备好了。

  家联国际的洪佩军博士对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行业发展有非常前瞻、专业、深刻的洞察,在这里我们引述他的一些思想见地。

  真正的智能家电是要读懂人心,主动为人服务,具备人智。要根据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兴趣、工作、地域等基本信息,精准呈现有针对性的内容,还能通过简单方便的交互方式,例如语音操控等,接收用户指令,迅速提供人性化服务,以此完成家庭环境、健康、安全的三位一体化。

  智能家电产品必须具有非常人性化、极富人情味的网上沟通功能。万物互联具有无限想象空间。智能家电让以往冷冰冰的电器物品成为联络感情、维系关系的纽带。孤单的家用电器“触网”后,就会成为家联网平台的一部分,是智慧生活的执行者,也是生活方式的信息源。这些设备、信息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通过多终端的互动互联,用户可以随时与家人朋友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家电互联、人家互联、家家互联,除了家里人的互联互通,还要完成朋友圈的互联互通,甚至是多个家庭的互联互通互控。做到“家人分享、朋友分享、网友分享”。

  智能家电的升级方向就是,回归到人们对“家”的原始需求——安全、健康和关怀。家电设备的“智商”可以通过云数据不断学习并持续提升,像人一样具备思考和判断能力,可以不再依赖人的设定更好地、自发地为人类服务。在做到互联互通后,实现信息的共享。比如,家庭、朋友间的健康比赛,通过健身信息的共享,形成互相鼓励、分享,让家庭溢满幸福、让朋友多些欢笑。就像微信的作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是一个共享平台,成为好朋友之间的思想、乐趣、情感共享的园地。

  按照洪博士对行业的洞察,随着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你会收到你家冰箱帮你订购的有机蔬菜食品,会收到洗衣机订购的新型洗涤剂,收到烤箱帮你订购的烘焙原料,看到电视机自动订购的你喜欢的最新电影。智能门自动开门迎接厨房某个家电预约上门的智能家政机器人,新风系统派单通知的维保工程师,你的卫浴设备提醒你注意身体健康变化,你的灶具提醒你改善饮食结构,这些场景未来一定能够出现,而且现在正在尝试出现。从技术上说怎么都不是难事。设备里内置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实时精准的在探测,控制中枢随时在记录,在积累数据,在总结分析你的生活,只要你愿意让渡你的隐私空间,愿意让这些智能家电们接管更多权限,就一定能得到全方位的智能生活

  很多年前 智能家居行业一直把门视为智能家居的理想入口,当人们在进门时在门锁上轻轻一按,门快速打开,灯、窗帘等都自动开启,空调自动调至适宜的温度,电视打开最喜欢的频道,响起最喜欢的音乐,如果是下班归家时段,洗手间自动亮灯,热水器开始工作,喜欢喝茶的话,开始烧热水。

  但是,对个体用户的生活画像和行为分析技术在行业里还没真正开始,没有数据就没办法对用户行为做分析预测。家电行业那样的智能,在门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精准识别每个开锁进入家庭人员的身份,知道他个人的习惯,他对声光电等控制场景的需要。对身份的识别还不够精准,家里已经有人在家了怎么办,启动的某些设置同家里人的喜好有冲突怎么办,或者在特殊时段进入,例如出差深夜归家,能切换成不干扰其他的人模式么,是不是还会生硬地执行白天的做法,否则智能就会成为累赘。

  这些都是在门的智能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大家一起去求解。前边我们一直拿家电行业的发展同门相比,有意思的是,笔者在六年前,一个行业微信群里,在同锁具行业一位资深的专业人士交流锁具属性问题时,我提出了,入户门锁终极发展状态会成为智能泛家居小家电的观点,该专业人士不认同,他觉得锁就是锁,锁的终极意义和形态不会改变,于是我整理了思路,回复了如下一段话。

  关于入户门锁终极发展状态会成为智能泛家居小家电一部分的说明。

  锁这个字直观去理解的话,就是固定,限定的意思。从人类社会早期用绳结扣住某个东西,代表是私人物品,其他人不要动的象征开始,逐步向楔扣、门闩、木挂锁、铜挂锁、球形锁、外装十字锁、全内装锁过渡,整体上都是机械驱动,靠锁舌和锁闩的嵌入搭接达成防护锁定功能。

  电磁锁的出现,使得锁具突破了原来只有靠机械卡接才能达成整体功能的局限。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生物识别方式起到了锁芯的同等作用,拉手面板可以被闭门器、顶门器、自动开门机取代,锁体机械驱动力可以被电机、电磁力等代替。

  不可否认的是,锁具本身固有的基本功能,限定固定的防护性的核心意义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基本的基本。但是,在这基本之上,用户需要固定的更加牢靠,更加安全,更加私密,更加舒适,更具美感,更加便利,更为智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锁体等采用嵌入式安装在门扇内部,本质上是对门体完整性和整体功能性的一种破坏,开洞侵入式的破坏当然越少越好。所以,往锁具上集成其他部件的功能肯定是最佳的选择,也是将来的行业趋势。

  所以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锁具和拉手、锁芯等的尺寸越来越小,越来越简约,门铃可以集成在锁具拉手面板上,门镜猫眼可以集成在拉手面板上,如果和楼宇对讲主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和软件能够互联互通,把现在需要在门旁边墙体上安装的可视对讲显示屏也可以集成在门锁面板上,更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利用,随着国家建筑设计法规和消防法规向智能消防不断升级迈进,这些都将会在某些场景和环境中成为可能。

  为什么说锁具除了传统的机械防护外,还能起到人文关怀,发挥从防护向守护,从守护到呵护的功能?

  因为门业产品正在不断升级,正在从以前的纯粹财产保护,财产安全保护,向守护人身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私密舒适性,科技人文便利性发展迈进,锁作为门业产品核心部件,正在从所谓的门的心脏部件向门的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快速发展。

  当入户门锁和用户使用的智能穿戴系统联网,发生特殊情况能用最高的特殊权限自动开锁方便救护人员进门;

  当入户门锁能通过联网报送家庭成员进出门时间,生活作息规律是否有异常;

  当入户门锁集成的感应探测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自动探测、自动开锁、自动开门,用最适合的开门速度、开门角度、关门速度欢迎每一位家庭成员;

  当入户门锁联合特定的传感器探测到室内外相关环境异常,启动必要的预警、报警,甚至自动开锁、自动通知、自动开门;

  当入户门锁集成的可视摄像探测,远程对讲,异常停留预警,APP操控开门给使用人群带去更多安心和方便;

  当入户门锁集成的感应探测装置能够准确识别出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身份,在智能家居和家电联网互动,高效响应的过程中给使用者最贴心、最精准的的温馨体验;

  当入户门锁同大屏联动集成的留言板,语音预录提示能够精准的给每个要出家门的人特定的嘘寒问暖,叮咛问候,提醒关怀;

  难道还不能说入户门锁是智能泛家居家电的一部分?一定要强调它是传统锁具的身份标签?

  为了避免让那位专业人士误会,觉得是刻意驳斥他,在文末后边还加了句,都是随感而写,没有其他意思,还请包涵指正!

  在这里,在本文的结尾环节,笔者把六年前的那段话放到这里,刚好是对本文所有核心内容的呼应。这些产品功能如果真正能够实现,能够在产品上得到应用普及,那么,这樘门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中想要的那樘门,那樘真正的智能门!(完)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热门新闻
    优采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