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对防水隐蔽工程质量维护作出明确要求:无论是否渗漏,屋顶防水需5年一次补修,10年一次大修
为进一步提升江西省商品住宅设计水平,推动住房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日前江西省印发《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要求全省各地引导、推动建设一批商品住宅品质提升项目,并在已出台的房地产稳定发展政策基础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指引》规定屋顶防水无论是否渗漏,需5年一次补修、10年一次大修:外墙10年翻新一次,对防水隐蔽工程质量维护作出了明确要求。
住区内部交通"人、车、非机动车"分流
《指引(试行)》提出贯彻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理念,不少指标上做了提升。住宅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4米,以小高层和多层住宅为主。建筑布局倡导集约化布局理念,充分融合周边环境和建筑物,合理布局组团空间和集中绿地,营造疏密有致空间形态与空间层次。优化建筑朝向,避免大面积采用行列式布局。
优化交通组织方面,住区内部交通进行"人、车、非机动车"分流设计,合理规划地上、地下交通流线,避免人、车流线交叉冲突。合理设计出租、搬家、急救、快递、垃圾清运等不同功能车辆动线,其中搬家、急救等功能车辆动线结合消防道路统一设计,可到达每栋建筑出入口。
住区出入口数量设置合理,位置主次得当,并结合住区布局、城市配套、交通站点等要素综合考虑,与城市交通系统无障碍衔接。主要出入口宜预留进深不小于10米,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的缓冲空间,设计落客区、快递车位、搬家车位、智能快递存放等功能。住区内部充分考虑居民日常出行流线和活动范围,在主要步行动线上设置风雨连廊及座椅等设施。
地库出入口和入口坡道应结合住区出入口就近设置,机动车不应进入小区地面。非机动车交通流线宜结合组团相对集中布置,减少对景观及人行流线不利影响。在优化地下空间方面,地下车库结构净高不低于2.40米。车位配建比例不低于1:1.2,车位尺寸宽度不小于2.5米的车位达到总车位数的50%以上。地下车库应考虑智能化设计,引入智能灯光、车牌识别、车位管理、车位引导、分时停车、空气监测等智能系统。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便利居民生活
配套设施方面,应结合城市配套及住区规模,按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要求,在住区主出入口或主轴位置适当集中布置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便利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预留配套服务设施弹性空间,鼓励额外增补居民切实需要的其他配套服务设施。
住区应设有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医疗服务场所,宜设置图书室、健身房、便民小超市等服务设施。
鼓励设置住区食堂。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规定,集中就餐区域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住区食堂具备制餐和配餐功能的,厨房区域和食品库房面积之和不小于30平方米;具备配餐功能的,应满足半成品加工需要。
住区应合理布置变配电室、垃圾转运站、公厕、换热站等设施,避免对周边建筑和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条件允许下变配电箱等应设置于地下室。
住区应实行垃圾分类,合理设置多处垃圾分类收集点,独立设置智能回收柜、维修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
住宅楼首层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的单元入户大堂等公共空间,且与邮政信报箱、外卖柜、快递柜等便民设施结合设置。
住区内应组团式集中布置非机动车停车库(棚),鼓励设计独立分隔的地下或半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使用防噪声材料,配备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的充电设施和必要的消防器材。
住区应采用环保型弹性减振材料建设健身步道,宽度不小于1.25米,连续长度不小于200米。住区内应设置宠物活动路线,引导宠物和主人沿着既定路线在特定区域内活动,合理设置取水点、宠物便溺处等宠物服务设施。
电梯设智能监测 防止电动自行车进入
《指引(试行)》提出,提升居住建筑品质,在户型功能方面,户内空间方正,功能完善,户内面积与功能空间的数量、面积、高度配置合理,注重动静分区、干湿分离、洁污分区,至少有一间使用面积大于15平方米的卧室或至少有两间使用面积大于13平方米的卧室。户内应至少设置2个卫生间,鼓励增加户内储藏空间、多功能弹性空间。住宅净高不应小于3.10米。
鼓励户型产品设计创新。充分考虑地域气候特点和居住体验感,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中立体空间,探索底层(含地下室)庭院式、屋顶带露台花园、立体空中花园以及合院等户型产品。
户内应设置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智能访客(人行、车行)、智能照明、电动窗帘、水浸报警、入侵报警、烟雾报警和老人健康监测功能,并预留必要的管线扩展联通需要。
针对住宅电梯配置的问题,《指引(试行)》提出,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住宅建筑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住宅电梯应设置智能监测设备,防止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轿厢内应安装空调。
改善室内环境方面,户内主要功能房间应采用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新风系统或在空调系统内部设置净化装置、模块,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设置满足就地报警的住宅套内厨房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信号能传送到小区值班室(或消防控制室)。
卧室允许噪声级昼间不大于40分贝,夜间不大于30分贝;起居室(厅)昼夜允许噪声级不大于40分贝:建筑物内部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的噪声限值不大于30分贝。卧室、起居室的分户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大于60分贝(撞击声隔声性能)。住宅外窗应采用高性能门窗,户门、外窗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当卧室、起居室(厅)布置在噪声源一侧时,外窗应当采取三玻两腔等隔音降噪措施。
户内排水立管应采用低噪声管材或外包隔声材料进行降噪处理,且不应贴邻与卧室相邻的内墙,立管宜设于管井内。室外机安装位置不应对人员和相邻窗口产生热污染及噪声干扰等影响。
户内宜设置直饮水系统,应设置净水、软水前置过滤装置,提升饮水、生活冷热水品质。鼓励小区设置中水、雨水回用水系统,回用水仅用于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辆冲洗、车库地面冲洗等公共设施。
住区主要道路设计要适老化、适幼化
住宅设计关注"一老一小"。交通组织方面,地上交通应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住区内所有道路应具备良好的夜间照明,主要道路(含风雨连廊)应进行适老化、适幼化、无障碍设计。
生活设施方面,住区应设有居民交流、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配置老人、儿童的室内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应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区域,同时考虑引导夏季自然风和阻挡冬季寒风;老人、儿童活动场所应设置醒目标识和紧急求助呼叫无死角监控、设备,采用防滑、防跌落、防冲撞、安全环保的铺装材料。
住区应在主要出行流线及老人、儿童活动场所附近配建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以附属式公共厕所为主,独立式公共厕所为辅。
户型功能方面,户内应进行无障碍和适老化专项设计。充分考虑户内无障碍通行要求,至少一个卫生间应达到无障碍设计要求,卫生间地面、厨房和兼具洗衣功能阳台地面应选择防滑安全程度为中高级以上的铺设材料。宜根据老年人不同程度行为能力,对其他室内墙体构造加设适老设施功能。
住区运维管理方面,住区引入三星级及以上要求的专业化物业服务,从服务制度、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规范相关服务内容,并向居民进行公示,接受业主监督。物业公司更替时,相关资料和图纸应同时移交。
物业公司编制维修维护计划书和建立维修维护档案,明确住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办法,并向业主公示。维修维护计划书应包含对建筑进行预防性维修保养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水道无论有没有堵塞,每年使用高压清洗装置全部疏通一次;电梯三个月检查一次,15年更换一次;屋顶防水无论是否渗漏,需5年一次补修、十年一次大修;外墙10年翻新一次;户内消防探测系统一年检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