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强调智慧工地 建筑业赛道将发生重大改变
智慧工地建设是通过智能感知、视频监控、人机交换和大数据建模分析等手段,促进建筑业质量安全监管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三化融合的新兴产业方向发展,
各地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时监控,建筑工地安全防范一网通览,便纷纷加快智慧工地的指导建设。
广东省早在2021年就出台《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强调推进“智慧工地”“平安工地”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2022年初,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将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亦陆续出台落实智能建造的相关政策,以及为引导和促进智慧工地建设发布实施智慧工地标准及评价。比如北京市《智慧工地评价标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浙江省《智慧工地评价标准》于3月1日正式实施,福建省也于7月25日发布《福建省智慧工地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
12月,江西省发布关于推进全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通知,推进江西省建筑施工智慧化管理,提高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2023年1月30日,四川省住建厅组织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讨论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四川建筑云平台暨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推进工作。
……
房建上下游跟随数字化转型
2022年11月,住建部发布通知,将在北京、天津、广州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随着政策加码,智慧工地的发展也如火如荼。不少房建上下游企业纷纷响应行业政策性变革,推动建筑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据了解,智慧工地是围绕工地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综合运用“BIM、AI、机器人、边缘计算、无人机、5G、XR、区块链”八大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项目全局优化,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头部开发商早已深耕智慧工地,万科的工业化探索经历了研发储备、体系完善、成熟推广以及拓展升级四个阶段,在长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技术成熟、安全经济的“5+2+X”工业化技术体系。“5”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上,项目施工中采用①铝模、②全混凝土外墙、③装配式内隔墙、④全钢自升爬架、⑤各空间、多专业、全方位穿插施工;“2”主要体现在缩短工期和节省用工成本上,实现主体①适度预制、②装配式装修;“X”为BIM辅助设计及智慧工地的创新应用。
在智能建造领域,碧桂园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早在2018年,碧桂园便率先布局机器人业务,目前碧桂园旗下博智林研发的32款建筑机器人已投入商业化应用,科技智慧建造体系正在加速完善和推广应用。通过标准化施工,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管理,建筑机器人施工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能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达到绿色、安全、环保、优质的综合效果。
在智能安防领域,安防行业龙头海康威视推出智慧工地数据管理平台,推出AR全景鹰眼视频系统、同时应用周界防范、周界防范、安全帽识别、塔吊监测、环境监测、智能视频安全帽、BIM+AR、BIM+VR、智能地磅、智能建筑机器人等设备,切实提高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逐步落实,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大力推动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化,智慧工地评价标准将不断深入和细化,智慧工地的产品与服务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