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谦 | 医院改造整体设计策略:整体统筹,顺势而为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张晓谦 | 医院改造整体设计策略:整体统筹,顺势而为

提要:近日,由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立邦中国TUB事业群与立邦集团建筑涂料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更新中的新生-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升级与改造”主题论坛上,全国医建领域专家聚焦医院建设发展与系统升级,共同探讨医院建设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以专业洞察助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二院 副院长 张晓谦先生作为受邀专家,深入探究了城市中心区医院更新设计的要点,提出整体统筹、顺势而为的整体规划思路,并在接受专访时,分享了医院改造的实践心得,以及医院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日,由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立邦中国TUB事业群与立邦集团建筑涂料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更新中的新生-可持续发展的医院升级与改造”主题论坛上,全国医建领域专家聚焦医院建设发展与系统升级,共同探讨医院建设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以专业洞察助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二院 副院长 张晓谦先生作为受邀专家,深入探究了城市中心区医院更新设计的要点,提出整体统筹、顺势而为的整体规划思路,并在接受专访时,分享了医院改造的实践心得,以及医院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晓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医疗二院 副院长

  Q:您是医院更新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基于您多年的专业经验,您认为现在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什么?哪些方面需要改造和升级?

  张晓谦:近些年接触了很多改造工程也再医院改扩建实践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因为每个医院都有每个医院的特点,医院的专科属性、强势科室、场区选择、交通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医院都是独特的,针对每一个医院,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统筹规划,让医院在更新中创造新生,提高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与合理性。同时我们的医院建设项目案例中有改造的、有改扩建的、还有厂房整个改造成医院的,模式非常多。这种情况下,首先得明确医院改造最难的难点是什么,然后再介入交通流线、医疗工艺、各种机电管网设施,最终针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医院,开出最适最优的“药方”。同时需要遵循:整体统筹,顺势而为,的总体规划策略。比如在湘雅二医院的改造升级设计过程中心,首要考虑的是阻碍医院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交通压力,通过合理规划外部环境,巧妙扩大停车位,创建医院交通新秩序,再解决高差问题、理顺医疗流程。再比如盛京医院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大,但建筑位置选择欠佳,改造升级时就需要考虑怎么择地,然后再优化整合医疗功能布局。所以医院的问题不一样,改造的出发点也不一样,针对的规划设计策略也就不一样,也因此改造医院要比新建医院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Q:医院建筑作为最复杂的公共建筑, 在建设规模、建筑布局、空间分布等方面的要求都极为严苛, 在您看来,医院建筑和其它公共建筑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张晓谦:

  医疗建筑,首先是公共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接触了很多种类型建筑改建医疗隔离设施,包括机场、厂房、菜市场,甚至监狱。在完成各个建筑类型医疗改造后,发现医院建筑最大的特点是流线功能的人为定制或者说为人定制,所以我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医疗建筑学概念。医疗救治环境不再局限于医院等特定场所,任何有需要的空间都可以根据医疗流程来定制设计为特定的医疗空间。也是从这次疫情开始,医疗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医院建筑专项名词。会展中心、厂房、酒店等各种建筑类型都可以定制流程,都可以转换成特定的可治疗康复的医疗建筑。这也让我们开阔了医疗建筑设计的新视野,用定制思维来从新思考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同时从这两年因疫情的引起改建实践中发现,一些特点的建筑类型如体育场馆,还是会展厅在最初设计时,建议最好把医疗救治的设计思维置于其中。这样才能在发生疫情的时候,有更多的空间去满足整个功能的转换,增加城市的韧性,满足人民生活救治。

  Q:您深耕医建领域多年,请您展望下医院建设的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张晓谦:

  未来,是个很长的一个概念。其实医院的发展变革一直在发生,对比三十年前的的医疗建筑,整体建设水平已经有一个质的飞跃。医疗建筑设计最初是根据建筑师的思维模式和空间环境等因素进行策略设计,经过了很多年发展,有人提出了询证设计理论,强调要从医院工艺的角度,而不是建筑师独具的眼光来出发;再经过很多年发展,医院开始向智能化、智慧化变革,医院需要照顾到每位患者,医疗活动要求更加精准,医院建筑也要求更加人性和精细。所以未来医院承载内容因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医疗技术和政策的变化不断的调整,目前我们基于现有认知设计的医院无法遇见未来三十年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建设的应该是一种平台性医院。各种智能化手段、各类诊室、医技科室都可以组成模块在平台上灵活调配。医院未来发展会是一个变化性、弹性大的一个平台,同时未来医院建设会只是一个建筑构架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赋予其医疗功能。同时医疗建筑也变得更开放,不再拘泥于医院建筑本身,建筑类型的界限也会更加模糊,医疗建筑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涵盖各种功能。

新浪地产

公共建筑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公共建筑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