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这些话暖心又提气:城镇化动能强大,纾困让企业活下去
?3月7日是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第三日,也是“稳增长”任务下达第三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设定了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目标,远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4.8%。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李克强总理强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部门政策协同配合、精准施策”。
3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同参加这次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副主任胡祖才。他们代表国家发改委,回答了如何扩内需促消费保工业稳增长。
物价稳
民心就稳
记者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即如何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的重要任务。
连维良回应,将推动五个方面重大改革,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改革、稳增长扩内需的改革、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改革、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改革。
“推动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完善按要素分配的制度设计,推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连维良说。
最近由于地缘风险冲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物价上的影响。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强调说:“粮食、能源、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事关民生福祉、工农业生产、宏观经济大盘,价格稳则民心稳、市场有序、经济平稳。”去年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上涨0.9%,与国际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对全球物价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
但近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3月7日开盘后一度冲高至139美元,煤炭、天然气、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粮食价格也出现上涨势头。
面对今年复杂严峻形势,胡祖才说:“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将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今年1月8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经济学家杨伟民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我国一些初级产品的供给面临压力,因此几年,我国都会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
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只要全球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我国就很难避免通货膨胀,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保护好自己“钱袋子”的问题。因为通货膨胀势必会引发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但是除了房产之外,大多数人的资产存在形式还是现金,为了抵御通货膨胀,不少人还会择机投资房产。
这将不排除房地产市场会受到刺激,“最近广州、郑州房地产市场因为政策松绑效应,一些楼盘趁机宣称涨价。这对稳房价、稳预期、稳地价会带来多大程度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上述人士称。
合力出稳增长政策
慎出收缩效应政策
对今年5.5%左右的经济目标,有记者提到一些分析师普遍认为实现起来可能会有一点难度,在政策支持上需要明显加大支持力度,但又担心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如投资效益下降、过剩产能、资产泡沫风险。
对此,连维良回应称:我们有很多有利因素,既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创造的巨大发展空间,也有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我们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组合,包括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微观政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结构政策、激发创新潜力的科技政策、激活发展动力的改革开放政策、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区域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政策。
更为重要的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丰富经验,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在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大家所担心的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
连维良强调,在实现今年增长目标实际工作中,将特别注重把握好三方面:一是更加注重重大决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出台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举措,努力保持外贸发展良好势头。二是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形成稳增长政策合力;尤其是加强新出台政策的评估分析,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快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慎重出台。三是更加注重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加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14亿人的内需有底气
养老托育增量提质
中国稳增长的底气还在于有着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标准门槛。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消费持续增长的势头没有改变。”胡祖才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在精准有效防控疫情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一是提升消费能力。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针对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就业帮扶措施。
二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数字文化、智能体育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消费,推动实施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加力促进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进一步拓展县乡消费等。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四是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一老一小’现在是最受关注的民生大事,人口老龄化、三孩政策、养老托育频频上了热搜。”连维良表示,疫情过后,我国将迎来养老托育的恢复性快速增长,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增加养老托育的有效供给,重点做好养老托育工作的增量提质、普惠就近、从严监管。
按照规划,“十四五”末,全国养老床位规模要达到900万张以上,婴幼儿托位规模要达到600万个以上。
城镇化动力仍然强劲
蕴含巨大的内需潜力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胡祖才说。
他强调称,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处于快速发展中后期,正在转向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城镇化动力仍然强劲,蕴含着巨大内需潜力和强大发展动能。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今年的任务是: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居民消费、拉动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这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拓宽在城市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渠道,不断提高落户便利度,切实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权益。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保障随迁子女在常住地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今年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以上。
第二,着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超大特大城市要重视“大城市病”问题,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促进多中心、多层级、组团式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城加快发展,持续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的就业安家需要。加强边境地区城镇建设。继续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第三,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城市建设既要重视“面子”,更要注重“里子”,要努力为城市居民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努力提供更多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
第四,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农村。要协同推进城市和乡村现代化,要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扎实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纾困减负让企业活下去
抓实投资让企业振作起来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二是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投资积极性,包括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服务“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坚持节能和减排两手抓。
林念修还谈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他说,实体经济是国家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但同世界工业强国相比,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必须要加倍努力,加快补上。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重点抓好两件大事:一是持续振作工业经济,促进实体经济量的增长;二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质的提升。“稳经济首先要稳的就是工业,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工业增长速度。”林念修表示。
一方面,纾困减负,让企业活下来,并且能够越活越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稳得住,市场就有信心,经济就有前景。我们将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全力做好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稳定大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活力。
另一方面,抓实投资,让企业振作起来,且能够持续增强发展后劲。要紧紧抓住制造业投资这一个“牛鼻子”,一手抓传统产业赋能改造,一手抓新动能培育发展。
这次新闻发布会共持续约2个小时,会议实录文字近2万字,举措翔实、政策务实,这背后是中国稳增长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