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养老工作,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推落实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亟待补齐的民生短板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未来一年要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今年的全国两会给出了答案。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在政策保障以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加大养老配套设施建设的政策力度,到提升养老金基础,再到服务供给和关爱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为下一个阶段养老工作指明了方向。
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有所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委员和代表针对“养老”问题发声并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表示:养老产业前景广、潜力大,对促进我国养老体系完善、推动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但因为投资金额大、培育周期长,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水平无法与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愈发多元的养老需求相匹配,建议政府多方面给予引导扶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建议:打造以社区为核心的新型养老共同体。充实基层力量,发挥社区的养老枢纽作用;发展智慧养老,大力推进社区养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鼓励社企联动,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各类养老服务主体进社区提供服务;加强老年人教育,探索满足老年群体成长需求的新模式、新做法等。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建议:提高商业养老险税延额度,明确第三支柱的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养老金融改革,丰富第三支柱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建议:启动老年就业市场的准则,第一是自愿原则,第二是不挤占青壮年就业市场原则,开辟新的老年人就业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基金,加快建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政府投入精准化水平,做好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进一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推动“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承担费用、物业企业实施”的养老服务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建议:建立以未来社区为最小单元的“驿站”养老服务体系,将智能养老、人才培育以及养老相关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覆盖所有老人、养老院、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和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创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建议:应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标准、让更多智能产品变得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应用。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注意到,面对着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各级政府已经积极地行动起来了。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在地方层面,今年各省、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同样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例如,吉林省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海南省明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下大力气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作为民生改善行动的重要内容;江苏、河南、陕西、天津等7省市明确将“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工作抓手。此外,辽宁、陕西、山西、甘肃、安徽、云南、河南、重庆等地也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面对养老难题,2021年,人民政协报社、中国房地产社报携手全国百个城市、百家地方党媒、百强房企、百强物业、知名医疗及康养机构等联合发起“中国优养驿站统筹建设推进”调研。调研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首轮调查覆盖了北京市、江苏省、宁夏等14个省(区、市)下辖的24个城市的41个符合5000人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条件的大型社区,被调查对象共计164423个家庭。
针对调研情况,调研小组已提出了五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包括提到了建议由住建部牵头,在北京、江苏、广东、河南等14个省24个市开展第一批“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试点工作,以形成旗帜示范作用。
建议具体如下:
一是探索“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统筹谋划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部门联动、分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组建市级专班指挥协调是必须的组织保障。第一年抓试点引路,将自选项列入国家类级别、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项,市级城市1-2个进行试验,形成模板。建议将0-3岁托育管理工作向上海市学习,纳入教育管理体系。扩大长护险试点,可开辟失能险试点纳入全员职工干部试验。
二是探索“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可持续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与委托运行,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
三是探索“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配套制度政策,创新土地规划,建设、产业、财税、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
四是将老人日间照料与托儿照料融合,实行可分又可独立的综合体建筑,是优养驿站建设规划的需求重点。目前,中国房地产报社、人民政协报社等组建的调研机构已委托3家公司完成旗下各小区建筑面积由600至2200平方米优养驿站的图纸设计工作,要求具有智能化、科技化、适老化、适幼化的特点。
五是在全国建立起“权威的优养驿站统筹集团”。全国性央企牵头地方国企及市场化公司共同组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有所养、健康长寿、生活幸福是每个家庭、每个人的期盼,也是社会温度的体现。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为全国的养老工作定调,政府、市场、企业、民间组织等各界力量将共谋一盘棋,养老将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