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下乡”到“家电更新” 将如何影响房地产供应商?
2021年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可谓是负重前行的一年。
由于家电行业与新增住房密切相关的属性,自地产宏观政策趋稳以来,家电需求略显疲态。同时,疫情的反复影响了经济收入,降低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加上全球性原材料供应紧张,芯片短缺,家电企业成本飞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生存压力。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冰箱市场均价累计平均上涨13%,洗衣机市场均价累计平均上涨11%,行业利润率却由2020年的7.8%下降至5.3%。
所幸的是,年底一系列政策暖风频吹:住建部日前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充分释放居民住房需求潜力”,房地产调控有望迎来实质性松动,给行业发展带来希望。
市场催生家电更新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和消费大国,据统计,我国家电保有量已经超过21亿台。同时家电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全方位支持。
早在2007年,国家就提出家电下乡的政策,补贴品类以刚需大家电为主,在当时对拉动国内家电市场消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021年4月,广东重启“家电下乡”,安排5.8亿元支持此次行动,推动农村消费提质升级。12月,工信部发布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内家电市场迎来了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和农村市场的全面普及。
从“家电下乡”到“家电更新”的转变,不仅解决了家电换新周期的问题,同时促进了家电产品的更新与迭代。我国家电市场早已进入存量阶段,城乡居民家庭中有大量已使用超10年的产品仍在运转,换新需求潜力巨大。行业创新技术大大缩短更新周期,不少品类实际的更新周期均高于安全使用年限。
早期的家电下乡更多的是刚需家电普及作用,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提高,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观念有了重大转变,农村消费者对于智能化、环保化的家电需求逐渐强烈,显然这种消费理念的升级是家电下乡政策无法满足的,同时也成为家电更新需求的有力保障。
从家电回收开始”循环”起来
“家电更新”并不是简单的最新产品进城下乡,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的下降以及产品性能关注度的提升,更加考验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家电供应商企业不仅要深耕存量市场,还需要借助智能化家电、绿色家电等找到增长的突破口。另外,更新后的废弃电器应如何进行回收处置,对此已不断有企业开始在家电回收方面进行探索与布局。
作为家电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的海尔搭建了国家级、数字化全流程绿色再循环体系,整合3.2万家线下门店盒10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市,只需在移动端操作即可实现收旧和送新。另外海尔的渠道综合业务细分为渠道分销、物流业务、售后服务业务与电子商务,具有强大的物流和售后服务能力,能够填补偏远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短板。
长虹的再生资源项目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成,年回收量超过200万台,累计拆解处理废旧电器电子1400万台以上。
格力电器积极开展“以旧换新”活动,一方面可以积极开拓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新需求的了解和洞察助推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促进品质升级。
作为家电零售巨头,苏宁易购积极响应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全面升级服务,2020年完成家电回收315万单,换新电器234万单,总转化金额近70亿,成绩亮眼。
家电更新的局限性
实际上,家电更新要真正在农村普及,还需要面临很多问题。
“煤改气”的推进使得天然气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遍,但仍有很多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未能实现天然气入户,这也限制了部分取暖设施以及燃气电器的更新换代。部分农村地区目前仍采用定时供水,也给需用水电器,如马桶、洗碗机、洗衣机等的更新带来局限。
另外,现有“以旧换新”回收价格低、补贴力度不强,导致群众参与意愿低。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将废旧家电卖给小商贩,这样的处理方式相对来说更加便捷,回报也更高。加上家电市场品牌多,高端品牌价格居高不下,而小众品牌则质量没有保障,导致群众对于家电品牌的选择进退两难。
对此,政府应该尽可能政策和补贴力度,积极推进家电更新。对于不良商贩私自倒卖翻新旧家电也应予以严厉取缔,防止不合格商品进入市场。
家电企业在积极研发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应该需求降低成本的方法,提高产品技术结构和企业盈利水平,让更多不宽裕的家庭也能用上最新的家电产品。
结语
新时代下的“家电更新”与当年的“家电下乡”已有很大的区别,不仅是形式、品类和品质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市场需求、产品细分、品牌服务的转变。
家电更新是消费升级下的必然之举,也是行业未来新的增长点。政府和企业应该从群众角度出发,持续完善家电更新举措,挖掘市场新赛道,推动家电更新消费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