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陈洪海:大湾区十四五规划解读及行业趋势展望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克而瑞陈洪海:大湾区十四五规划解读及行业趋势展望

提要:9月11日,优采供应链合作大会年度第5站落子深圳。

  2021楼市上半场风起云涌,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调控政策,进一步向供给端侧重,对房地产金融监管进行持续强化。在“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以及整体政策收紧的主旋律下,粤港澳大湾区凭借一份上半年的成绩单逆势而上:大湾区九城商品房总供应面积达3713.15万㎡,销售金额TOP50总额达5799.29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容量可见一斑,将成为各大房企战略布局的重要板块。深处“漩涡”中心的深圳,也在披荆斩棘,发挥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9月11日,优采供应链合作大会年度第5站落子深圳,特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家代表,以及金侨控股、湖南金钟置业、中海地产、路劲地产、星河地产、佳兆业、方直发展、卓越置业、大汉控股、首创置业、日盛地产、龙光地产、中南置地、宝能地产、碧桂园、越秀地产等近70余家品牌房企招采精英,与产业链优秀供应商代表共议“高效发展、融合创变、数据驱动”,解读大湾区房企数据,了解房地产企业如何优化供应链资源结构,同时开启“黑科技”竞技舞台,推进优质供应商、服务商与品牌房企展开高质高效的合作。

  会上,克而瑞深圳区域总经理陈洪海以《大湾区十四五规划解读及行业趋势展望》为题发表演讲。

克而瑞深圳区域总经理陈洪海

以下是演讲实录:

 陈洪海:今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元年,房地产的游戏规则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也是从今年开始。原来市场是高速运转的列车,但是今年开始是高质量增长的列车,而且对于资金的监管、企业的开发和拿地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从更高层面来了解政府的思维,以此来指导企业和所在的行业,以及所服务的企业。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站在这样的角度出发的。

  前年参加优采的供应商大会是在广州的南沙自贸区,当时规模非常大。今天在深圳,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这两天前海的自贸区实现了扩容,整个扩容之后,彻底跟南沙自贸区打成一片,成为“湾区的产业心脏”。我们在这个“心脏”的位置,一起召开会议,因此今天的内容也特别重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湾区“十四五”发展趋势解读

  1.1 大湾区发展背景及现状

  大湾区的市场有三个特点:

  一是省内不均衡。广东省有21个城市,而大湾区有9个城市。这21个城市去看的话,全国最富和最穷的城市都在这里,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国家的格调是要求共同富裕,目前这样的情况是想通过这9个城市的发展,把广东省的产业和经济带起来。

  二是湾区内部不均衡。湾区内部的这9个城市,除了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之外,基本上经济呈现断崖式下滑,湾区内部也没有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珠江东西两岸不均衡。珠江东岸的产业、财富的聚集更高,两岸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在中间也在进行轨交的建设,需要实现珠江两岸的共同富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看广深的情况。

  广州的产业升级,在湾区来说是滞缓的。在深圳的发展中,产业升级非常快,但是地域面积非常受限。最新确定下来深圳是不会扩容的,所以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此外是产业协同壁垒的问题。行政区域的划分导致各个城市产业链的形成和再分配,都存在着一些壁垒。

  我们看到在过去10年时间当中,国家提出了珠三角一体化,更多的优势资源集中在了广州。广州在过去10年时间当中,共有近850公里的里程轨交,而深圳只有200多公里。基本上广州实现了跟湾区内大部分城市直线的轨交,而深圳目前还是比较匮乏的。当然,今年下半年也有一些兑现。整体来看,珠三角轨交集中在广州,深圳还是在规划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

  我们知道产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未来的湾区规划当中,对于不同城市的产业是否出现分工和协同发展?此外,人口跟着产业走,比如说华为去了松山湖,人口也跟过去,松山湖的人口、消费都会被带起来。

  在湾区发展过程当中,广佛实现了同城化,而且房地产的存量、房产的土储量,基本上在湾区里占一半还要多的位置,所以,在过去的时间当中,在广佛的布局应该是湾区发展很重要的基石。深莞以外来人口为主,广佛是以广州人为主。深莞以外地人为主,产业实现了非常好的升级和互动,整体的购买力,尤其是东莞本地人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但是,房地产的量非常少,尤其是深圳和东莞,东莞土地的出让总量非常少,而新房的成交量也非常少。所以看出来深莞一体化,但是也有各自面临的问题,在产业的闭环上没有实现1+1大于2,很多地方还是各自为政。

 1.2大湾区发展规划及趋势

  在此之下,我们来看看“十四五”规划当中,政府怎么谋划湾区。所有与会人员可以跟着政府的思维看看。政府提了很多观点,但是并没有讲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政府怎么制定未来湾区5年发展。

  我们从空间来看,广东省21个城市,在里面提到了“广深双城联动”,原来重点是强调都市圈的问题,现在提出广州和深圳实现双城联动,叫做“核心引擎”的功能。怎么实现双城联动呢?接下来具体讲。

  深圳是进一步深度深港合作。深港合作有点儿滞缓,现在又重新提上日程。在深港合作当中划出了几个圈,都是接下来要重点发展的,包括光明、大云深港、河套、前海等。

  广深的双城联动到底怎么联动呢?我们这几年密集走访了很多自贸区的管委会、企业,目前的格局就是前海在过去的5年发展当中,“前海模式”基本上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认可。“前海模式”在全国来看也是成功的典范。在湾区当中,南沙自贸区产业升级现在滞缓,在整个过程当中,是提出来以广州和南沙作为支点,来实现产业升级,举全市力量来建“科技创新轴”。

  深圳都市圈这一次特别提出了一个新的点,就是河源和汕尾的城区纳入到都市圈,所以都市圈的范围更广。深、莞、惠成为了主中心,形成了深圳对粤东城市的整体辐射,包含深圳跟汕头的顶点帮扶和产业合作,也在其中提到了。

  广州都市圈没有讲这么多,只讲到了广佛建造“万亿级超级城市群”。广佛的量级比较大,而且城市的关联度特别强。

  讲完空间规划之后,再讲产业。产业是所有规划的内核。

  广东省的产业布局,中间是一个几何的“几”字,红色区域是广深港科技走廊,蓝色区域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横琴自贸区跟澳门的深度融合合作,其实也是希望能打通珠江西岸的产业带,所以,整体上来说,可以有三个自贸区组成了产业核心的心脏。

广东省产业布局图

  在产业的都市圈当中,可以从图中看出来是非常明显的,中间有一条黄色的带,这一条带是城市之间的边界,就是深圳和东莞的边界。而这种边界随着深圳的制造业逐渐转移到东莞之后,城市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带是我们传统理解的临深片区。临深片区就是先进制造业的所在地,也就是在东莞。

深圳和东莞的城市边界图

  在广佛也是要打造“1+4”高质量发展融合实验区,其中有广州南站,还有4个创新的合作区,当然主要还是以制造业为主。整体上,对于广佛或者是深莞的深度融合,在产业闭环上来说,在湾区里面是首当其冲的,是最好的示范作用。广州和深圳中间有专门的交通会拉通,两个城市的关联度会更强。

  深港合作,除了三个重点合作区(前海、河套、大运)之外,还有三个领域(创新金融、人民币离岸化、人才的引进/落户/就业)都会体现在这些合作的区域当中。包括教育层面,因为深圳高校的教育是比较缺乏的。香港的高校资源在全球是领先的,也会对深圳进行一些帮扶。

  最后是深圳形成产业方面的概念。我们2年前就提出了,大深圳的产业格局会形成。这个形成之后,产业会实现分工,深圳会是总部企业所在地,类似于华为,总部是在深圳,但是制造业已经到了东莞。研发、设计和制造业,就会由东莞落到其他城市,比如说河源、汕尾等等。产业链微笑曲线之后,会有不同的城市实现不同的产业分工,湾区内部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由此,很多的城市就会受益,比如说当资本的注入、金融业的融入之后,深港的进一步创新协同发展,深圳很多的产品研发、设计资源等都会到东莞去,商贸服务和技术升级会到河源,一些传统的制造业、装备业在汕尾。不同的层级会逐渐筛选,然后成本逐渐降低、逐渐外溢到都市圈外部的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定位,以惠州为例,惠州这座城市比较多元化,有海资源、山资源、温泉资源,本身是全国旅游型的城市;同时,也有临深片区,还有刚需的需求、新能源的需求,本身石化产业也比较强,在不同的区域它有不同的定位,所以很难定位惠州是怎样的定位。

  未来城市的分工会越来越明显。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镇,跟深圳不同区域的关联,就会形成深圳总部+周边城市的生产,临深片区成制造业高地,我们也把临深片区做了盘点。

  再看交通。在深圳的定位上,一直提到深圳是全国性交通综合枢纽,“十四五”提到它是国际性的交通综合枢纽。随着疫情的可持续化,因为长期的不确定性,香港原来承载的国际性的机场枢纽功能,逐渐会落到深圳的宝安机场。所以,对深圳的交通枢纽的位置越来越强化。

  深圳会形成“湾区一小时”的综合交通网络,而广州提到了轨交配合产业布局。广州为产业升级会提升轨交,加上广深的互通,希望深圳来带动广州的产业升级。每个城市是不一样的,在产业升级过程当中,交通起到的作用就是苏醒和融合。

 2.2021年上半年全国市场总结

  我们知道现在的企业情况是去杠杆化,所以对于企业的红线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同城市的要求越来越严,尤其是房企拿地资金占销售额比例这个要求。目前房企也存在一些机会,就是集中供地之下,会有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决策的研判,使得房企在目前新型有增长的局面下,做快人一步的布局。目前是政策频出的时代,我们更该关注政策下怎么做一城一策。

  整体市场进入Q3之后,明显减缓。集中供地之下,市场出现了改变,在一些城市会持续走热,尤其是长三角和湾区。中西部的城市、长江中游的城市分化非常明显。

  企业的应对措施方面,拿地反而更加谨慎,尤其是第二批集中供地方面,广深现在还是保持观望的态度,也期待落下帷幕之后进行分析。

  湾区市场比较简单,整体市场比较严了,所以很难进一步的攻坚。从土地市场来说,外地房企进驻达到了饱和阶段,土地集中在广州、佛山和惠州,深圳和广州应该是起风向标的作用。拿地主要的情况是在广州、佛山和惠州。

 3.2021年下半年全国及湾区房地产市场展望

  下半年,整体来说市场越来越严,对于企业的资金链压力也越来越大。无论做房企还是供应商,我们更该关注的是现金流,现金流是比较关注的。深圳第二批集中供地提到关于土地溢价率和未来售价同步下滑,对于企业来说压力是非常大的。未来的市场是怎样的走向,我们现在只能是边走边看,但是会更加谨慎。

  但是,湾区市场相对来说发展潜力比较大,未来的空间也比较大,十年之后会有类似于长三角的局面,所以,对于湾区的市场是长期看好的,中短期之内还应该关注市场短期的信号,尤其是目前政策频出的时代。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带着大家一起熟悉湾区政府的规划思路,在这种规划思路之下,我们一起来了解市场的情况。目前市场虽然进入了非高周转,相当于是变换了跑道,但我们面临了新的机遇,新市场要抓住新机遇。在湾区市场里,像马拉松一样跑出新的赛道,一样会有一个佼佼者,谢谢。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大湾区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大湾区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