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明:高品质转型 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陈宜明:高品质转型 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提要:在即将迎来的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以及住宅建设绿色发展,在适宜地区壮大装配式产业集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协作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信阳市政府于2020年12月9日举办高品质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住宅公园奠基仪式。

  装配式自2016年以来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力争到2025年装配式建造占新建建造比例达到30%。

  在即将迎来的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以及住宅建设绿色发展,在适宜地区壮大装配式产业集群,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协作专业委员会联合河南省信阳市政府于2020年12月9日举办高品质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住宅公园奠基仪式。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各专业模块技术研讨,探索高品质装配式内装发展之路,同期住宅公园项目将正式启动。本次大会上,有来自信阳市政府领导、信阳市工商联执委、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领导以及各领域专家、企业家代表出席本次峰会论坛共商装配式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各专业模块技术研讨,探索高品质装配式内装发展之路。

  本次大会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作致辞,以下是会议实录:

  陈主席好,各位上午好,首先代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祝贺高品质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举办。刚才信阳市委陈主席发表了定位高、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讲话,这个讲话足以显示信阳市委市政府对推动建筑业的改革,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决心和信心。

  在信阳开这个会议,我还是第一次参加地级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论坛,以往都是在省会城市。今天的论坛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在地级市开,来了很多的知名专家。另外会议的主题,高品质装配式建筑,还是第一次提到。以往都是讨论装配式建筑建筑如何发展,这次在前面加了“高品质”定语。高品质三个字代表着房地产行业下一步转型发展的趋势。

  当前房地产行业处于转型发展期,我把这个转型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是更加遵纪守法,第二是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第三是更高的项目品质。

  具体的说就是住宅的品质要提高,品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质量,一个是功能,没有质量的功能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同样,没有功能的质量也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所以这次论坛定位为高品质装配式建筑,定义的很准,既代表了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也代表着今后发展的方向。

  所以刚才跟会议主持人说,多给我一点时间,稍微系统地讲讲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过程和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既然来了,要把我们的思路、目标和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起点是2015年12月,中央和国务院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在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和我们建设部当时起草的文件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们国家装配式建筑在城镇建筑当中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16年3月份,我们开始组织起草国务院的文件,当时提出了分两步走,一个是到2020年达到15%,一个是到2025年达到30%。

  这个文件后来在2016年的9月份国务院发的,标题是《关于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这里面明确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推广装配式建筑分三个区域,一个是京津冀和珠三角,第二是300万人口的城市,第三是其他地方。分为重点、积极和鼓励三个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这个文件出台以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比当时我们起草装配式建筑文件的时候要好很多,按照部里标准司给我的数据,2016年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城镇建筑当中占的比例就已经达到了12%,以后每年逐渐增长,这几年来绝对的数量是16年1.14亿平方米,17年到1.6亿平方米,18年是2.89亿平方米,去年是4.2亿平方米。几年下来平均每年增长55%,这个速度和这个规模是当时在起草文件的时候没有顾及到的,这就说明这个文件定的目标和发展思路顺应了建筑业建造方式改革的趋势和要求。这个指标比我们预期的好。

  另外,从指导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的情况来看,2017年我们调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时候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一体是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两翼,一个是实行EPC,一个是推行BIM,只有把这两个东西和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完善结合起来,装配式建筑的改革和推进才能更顺利。

  比如说EPC,因为装配式建筑本身是拉长了建筑产品建造的产业链,原来现浇都在工地进行,但是一部分构件拆分下来拿到工厂生产,再运回来到现场组装,组装过程还有一部分的现浇,因此产业链延长了,所以我们提出了应该把这个产业链放在EPC,工程设计采购统一的经济体下进行,就是我们常说的总包。

  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可,认为装配式建筑必须推广EPC,对施工周期、施工质量都是重要的体制性的保障,所以这一翼已经得到了证明是对的。

  另外提出了发展BIM,现在行业的热点都在不同角度讨论BIM,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贯穿到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院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各种建筑信息没有准确的传到施工,施工也没有传到监理,建立也没有很好的传到装修。所以要想更好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把各个环节打通,实现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但是障碍很多,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在于不同行业的信息的共享。

  包括今后的全装修,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如果说信息做到了共享,装修会减少很多成本,所以现在在这一体两翼当中存在着技术体系需要完善,还有BIM的信息共享要加快推进。

  这是目前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我们提出的一体两翼的工作思路。

  到18年的时候,12月份召开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论坛上,我讲了四个不变:标准不变、目标不变、进度不变、工作思路不变。

  为什么讲四个不变,因为当时在行业和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说中国不适合发展装配式建筑,或者说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技术还不完善,跟我说要等技术成熟了,我们有经验了以后再发展装配式建筑,包括行业内的一些专家。我当时明确的跟他们说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不盖,我们就没有直接的实践,我们只能学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经验是别人盖装配式建筑积累的,适合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具体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所以我说发展装配式建筑要四个不变,后来部里研究装配式建筑工作的时候也得到了各位的认可和同意。从18年以后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行业内,社会上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杂音很少了,也就是说将近四年的发展,我们用实践证明在中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距离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发展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我举一个例子,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推广商品混凝土,由于市场经济的理念没有被广泛的接受,所以都不说是商品混凝土,说预拌混凝土,即使这样一些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说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过去是买沙子、水泥在现场搅拌,自己搅拌自己用,现在搞一个混凝土的搅拌站,施工企业去买搅拌好的混凝土,增加成本。第二个,当时城市堵车,说混凝土搅拌车拉着一车搅拌好的水泥在路上堵车,还没有到施工地点,凝结了。但是这两个问题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了,都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回顾过程,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碰到问题,一定要从发展的角度,用发展的思路去研究和解决,不能把这些问题当做我们停下来的理由。这是第一个问题,跟大家说说。

  四年多的时间,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全国推广的规模和速度超过了当时的预期。

  下一步装配式建筑怎么发展,19年年初,我们提出了完整意义的装配式建筑应该是两个装配的结合,一个是结构装配化,一个是装修装配化。只有把这两个装配化很好的解决,才是一个完整的装配式建筑。

  16年,当时我们起草国务院文件的时候,文件里面没有提装配化装修,提了菜单式装修,所以当时对装配化的装修认识不是很深刻,但是当时有一个基本的思想是对的,就是一定要施行菜单装修,我当时讲了一个道理,装修是建造行业和消费者使用建筑,或者在建筑当中从事生活的一个界面,至于说结构是混凝土的,还是钢结构的,还是装配式建造方式建造的,大多数人不太关注,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装修,装修的品质好不好。

  装配式建筑结构上的优势,周期快、噪音小、劳动效率高,应该通过装配式装修传递出来,至少让消费者知道装配式建筑的房子不推滚子了,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不用在现场切割瓷砖了。我们一个新的建筑,如果一家一户都在装修,这个楼从开始交付使用,到全部住户装修完一般需要两三年,而且引起了邻里的矛盾,噪声扰民,运建筑材料为楼道和环境带来了污染。

  所以16年的时候,我们提了推行菜单式装修。19年年初,我们觉得完整的装配式建筑应该把这个装配化结合起来。到了19年的11月份,我们和日本友好住宅,和建筑业友好协会在北京开了一个装配式建筑的研讨会,这个思路在日本介绍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路和措施得到了验证,他们是在具体的项目上把结构的装配化和装修的装配化,两波专家在现场商量如何做到两点,最突出的一点是30×30的尺寸上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他们介绍的情况结构的梁柱是30×60或者30×30,装修的装配化也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他们说日本的榻榻米基本上是90×180的,在宽的方向是3个30,在纵向上是6个30。这两个,结构的装配化和装修的装配化在一个尺寸上实现了协调,无论是施工还是装修都很顺畅。当然了他们基层还有一个BIM,我们现在欠缺的就是这个问题,技术没有跟上,当时我们提实现两个装配化,没有被广泛的接受,即使有一些企业接受了,也没有固定在一个尺寸上,在装修过程中就出现了尺寸不合适,到现场量,即使量完了以后回头再装,收边、封口的时候出现了对材料的裁减,因此不是完全意义的装配化装修,这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两个装配化如何在一个新的公认的尺寸上结合起来,让装配式装修的设计超前进行,结构设计上就考虑装修,而不是结构设计施工完再装修,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浪费,更主要的是能够实现严格意义上和完整意义上的装配式建筑,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构件的生产来说,现在第二代构件已经出现了构件不出筋,11月份开的住博会有的企业做到了构件只一面出筋,有几个好处,第一个是减少了模具在固定的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第二个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对出筋的损害,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装修主要是提高尺寸的精准性,就一个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说,我们现在和国外的发展差距在两端,一端是设计,一端是建造,设计主要是理念上的问题,现在行业内和社会上都说大兴机场设计的很好,空中看像一个凤凰,大家这个设计是伊拉克裔的英国人扎哈哈德设计的,他把几个特点结合起来,凤凰是中国吉祥鸟,第二用展翅飞翔的凤凰造型,很适合于机场,因为机场的飞机要起降,第三,两者结合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创意融进去了。

  所以我们很多建筑,特别是一些地标性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境外或者国外的设计师,我们产酒的地方设计一个酒瓶的建筑,螃蟹多的地方搞一个螃蟹样的建筑,最近湖北搞了一个关公耍大刀的建筑,我们自己的设计师的境界和眼界都有限,因此这一端是设计。

  还有一端是建造,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产品,甚至同样的工具,我们建造出来的东西和国外有差异,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工艺,这次还有装配式建筑公园的揭幕,昨天曾总讲要搞培训,这是非常对的,要提高劳动人员的技能,14年中央开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时候当时提出了要建造一支现代化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中间这一段,机器、设备我们和国外几乎是同步的,有的是刚生产出来我们就买过来了,有的是前几年生产的,但是仍然没有落后,一端是设计理念,一端是工人的建造水平,限制了我们建筑水平的提高。

  我举一个例子,20年前我去韩国,考察他们住宅的工地,我上到了作业层,当时他们这在装窗,他们装的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在地面上放了一个红外线发生器,窗框压着四个边装,这样一来保证了窗的四个框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在上窗,窗和窗框之间的间隙是均匀的,能够达到窗在设计时候的气密和水密性的要求。我们做不到,我们最多是有师傅拿铅锤掉一下,看看是不是垂直的,如果两个边都是直的,但是上面两个边不行,你一装窗缝隙不均匀,就会影响窗的气密和水密,但是同类型的窗要在建筑设计院或者检测中心做喷淋实验、防尘实验都是合格的,但是这两个合格的东西装在一起就不合格了,在北方直接的感觉是开会的过程中或者居家谁都不愿意坐在窗的附近,因为漏风,不是窗的质量的问题,是合格的窗在按照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工艺,施工人员或者我们的建筑工人没有受过必要的技能的培训。搞全装修还是装配式建筑一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有明确的工艺工法的要求,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合格的产品和合格的产品的组合才能构成一个高品质的住宅或者是房屋,包括公共建筑。

  所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构件的品质和质量,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的标高线误差在负八和正五之间,这个幅度是1.3公分,但是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是0.2公分,提高了多少,所以要提高精度,精度提高了装修就好办了,精度不提高很麻烦。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你买一个柜子往墙边一放,下面严丝合缝了,上面还有两公分的距离,提高装配施工的精度,这是下一步解决的问题。

  装修的角度说提前介入结构的设计,掌握结构的精准尺寸,这个环节要从两个方向努力,一个是提前介入,第二个是最终的目标要做到BIM的共享,在同一个BIM平台上做。

  装配式装修应该在这些前沿的问题上努力,让装配式建筑的收边、封口更精准,减少浪费。另外对封闭的空间,比如说卫生间、厨房,里面的设计要合理,前几天我在常州看一个项目,当地算非常高端的项目,我说他的淋浴房和排风口的设计不合理,淋浴的时候产生热气,热气应该排出去,应该排风口越近越好,我说你这么放热气走的路径太长,对顶棚的材料和其他的卫生间的产品、材料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我们卫生间没有不爆皮的,或者是放的石膏板时间长了变形了,这是设计地问题。装修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把封闭式的排风管布置装修里面,减少热气排出的路径。

  住宅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包含着非常多的细节问题,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年前,我们在北戴河做中国的第一栋被动房建筑,室内的竖向的排水管包了一圈海绵层,把固定管的卡子打在了包的材料的外面,当时德国装配式建筑的专家在现场,我问他你这个卡子为什么这么打,我们的卡子是直接打在竖向排水管上,包的材料到这里断开,让出来再往下包,建设部的楼里都是这么干的,他跟我说你应该这么包,因为管子在排水的时候水在里面走有噪音,这个卡子固定在管子上,铸铁的,他说这个噪音通卡子和连接到墙上,他说你这么装,室内的噪声增加5%到10%,就是这么一个细节,人家有实验,有工艺要求。增加的这5到10%的噪声可能不会对室内的生活造成干扰,或者有一点干扰我们也觉得正常,但是人家考虑的很仔细,在细节问题上,建造住宅的过程中我们和这些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的阳台下面一下雨墙面都污染了,他们在伸出的窗帘两侧做的排水槽,两边控制住,让水从窗帘前面滴,就不污染墙面,我们连窗台上面的粱的滴水线都没有做到头,时间一长窗台下面两侧都是脏的,整个楼很好,但是外墙脏了。

  装配式装修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做到真正的装配化的装修。

  装配化建设发展到现在,经过四年的过程发展的很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起步阶段17到18年,发展阶段19到20年,21年开始装配式建筑要进入提高发展的节,一个是行业本身的需要,另外明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中央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三个变革,一个是质量变革,一个是效率变革,一个是动力变革,这三个变革一定向高品质的方向变,所以要适应趋势。这样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装修的发展才可以发展的更好。现在从两个装配化的发展来看,结构的装配化快于装修的装配化。装配化的装修在精准上、材料上、工人的技能上还需要大幅度的提高。

  在信阳搞一个装配式建筑的公园,一要培训,二要实操,三要展示过程,公园既要面向专业人员,更要面向社会上的广大消费者,让他们在公园里面能够看到建筑业建造方式改革的方向,更应该看到,通过改革建造的建筑产品对改善和提高建筑的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住宅美好的需要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信阳在这方面为全国的地级市,为装配式建筑的行业发展带一个好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我做个补充,03年的时候香港闹非典,后期做了一个流行病学的调查,他们发现高层的位置,9层先有了,后来11、12、15层都有了,他们分析这个原因,香港的浴室面积都不大,人在里面洗浴的时候门关上了,要把热气排出去,开了风扇,风扇一开,出现了个问题,浴室是封闭的,和排水管之间产生了负压,关键是地漏,一产生负压把排水管里面带有病毒的空气通过地漏抽上来了,所以在里面洗浴的人都得了。

  当时的分析是浴室的地漏,一般是两个,一个是地面上的,一个是卫生间的,地面上的地漏由于每家每户不可能随时保证水封里面有水,干了以后窜气,产生负压,把带有病菌的空气抽出来,里面的人就感染了。

  这个问题和我们现在的装修有关,我们的绿色建筑标准对地漏的水封的高度有要求,现有要求是5公分,绝大多数的地漏都达不到,因此在现实中,如果说排水道里面有病毒,这一抽,仍然会传染,是一个重要的居住条件下的传染途径,绝大多数的装修都换地漏,一定要选择达到标准的地漏,同时保证地漏里有水。

  去年我们去深圳看一个26层保障房的住宅,我到顶层一看,还有外廊,站在外廊闻到臭味,我说有外廊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臭味。他后来说落水管,室外的排水管一家一户用了之后串联,设计的时候管径没有放大,按照多层建筑的排水管的直径选择的管子,但是没有考虑到26层,用水集中的时候堵了,从管子里面开始反臭味,这是也设计上的缺陷。

  最后,祝贺论坛成功举办,预祝信阳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过程中作出更加积极的、有成效的贡献,谢谢大家!

新浪地产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装配式建筑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