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雅纳张祺博士:不确定性推动韧性城市发展 建设&运维需政府主导_新浪地产网

奥雅纳张祺博士:不确定性推动韧性城市发展 建设&运维需政府主导

提要:什么是“韧性城市”?韧性城市又包含哪些要素和特点?在我国的韧性城市发展之路上,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规划和改变?新浪地产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英国Arup(奥雅纳)董事、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博士。张祺博士作为法国里尔一大博士,英国皇家建造师、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研究院专家,从事区域/城市经济、规划设计咨询工作,拥有丰富的国际先进规划理念和经验。

  新冠疫情对城市面对不确定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在新一轮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更应该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韧性城市的打造。而事实上,在中国,上海作为中国的超一线城市,在新一轮总体规划已经提出“韧性城市”的发展定位。

  那么,什么是“韧性城市”?韧性城市又包含哪些要素和特点?在我国的韧性城市发展之路上,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规划和改变?新浪地产(微博)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英国Arup(奥雅纳)董事、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张祺博士。张祺博士作为法国里尔一大博士,英国皇家建造师、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研究院专家,从事区域/城市经济、规划设计咨询工作,拥有丰富的国际先进规划理念和经验。


英国Arup(奥雅纳)董事

城市创新中心总经理 张祺博士

  文明与城市 应对与恢复 韧性城市应如何定义

  2017年6月中国地震局提出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包含四大计划,“韧性城乡”计划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国提出的第一个国家层面上的韧性城市建设。而针对韧性城市的定义,张祺博士表示,“韧性城市”是指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也就是说,当灾害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

  而“韧性”和“韧性城市”也是目前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域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概念。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张祺博士也从城市&文明的关系方面为我们剖解了韧性城市的由来,他谈到:城市的发源跟文明的发源是并行的,由于城市的出现才出现了文明。城市是由多个复杂要素耦合而成的超级系统,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和互联网络使得系统的连接更为广泛和复杂。因此基于城市韧性的设计不仅关注城市子系统各自的运行,更加关注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城市应立足灾害的影响、承受灾害的能力、灾后快速恢复、适应新的需求以及潜在的革新能力,来设计加强系统整体的平衡恢复能力。张祺博士介绍到: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首次提到了“韧性”这个概念。而张祺博士所任职的奥雅纳作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工程顾问公司之一在2013年开始,就受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发起了“全球100韧性城市”的相关的项目,奥雅纳以全球149个城市的案例为基础,通过文献对比、案例研究和利益相关方访谈等形式,构建出城市韧性框架及工具《City resilience framework》。据张祺博士介绍,在韧性城市规划建设中,奥雅纳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至2018年,奥雅纳与伦敦、雅典、京都、开普敦等24个城市合作制定韧性城市策略(Resilience Strategy)。

  两个基本点 四个维度 解构韧性城市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韧性发展,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作为阈值的城市承载能力,以往关注生态承载能力,现在需要注意到经济承载能力和社会承载能力等。另一条线是风险如何作为的影响曲线,看它的峰值是否在承载能力之内。如果超出承载能力后可以回来,这样的发展就是韧性的、可持续的;如果不能,那就是脆性的、不可持续的。

  韧性城市也涉及到了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城市的“易感性”如何。在当下风险社会,超大城市是多要素多层次多中心的复杂系统,一些城市问题已经升级成为有大的负面影响的城市风险。在重大风险面前,城市有没有免疫力。这里的重大风险不仅指城市生态风险,还包括传染病等公共卫生风险。

  张祺博士强调,韧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过程,当下讨论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韧性,在国际上,韧性城市的建设也大都放在硬件方面,没有这个骨骼就无法使城市支撑起来,而韧性城市的主要构成因素则表现在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和制度的韧性四个维度。这些维度一般都是交织在一起,当然,这四个维度当中,基础设施作为骨骼是重中之重,在遇到特殊情况,无论是台风、飓风、洪涝和地震等方面,基础设施的承压能力和韧性都在韧性城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十九大之后,国家提出了对国家治理水平的要求,所以在国家的治理的表现中也在逐步的迭代升级。基于韧性城市的思考,张祺博士表示,需要从传统的城市管理转变为城市治理。管理是城市政府通过权威的体制化、线性化来配置权力和行为方式,而治理是包括城市所有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s)在内,依托于网状结构的城市运维,加强不同维度自身以及之间的自我循环自我迭代的,从而使城市进化的有生命里的载体,这其中,不仅要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韧性和经济的韧性,也需要强化社会的韧性、制度的韧性,才能够使城市更有韧性。

  新区老城的韧性博弈 韧性城市的建设思考

  以四个维度、两个基本点为主要构架的韧性城市在建设和运维方面亦成为了当代城市规划者所思考的典型问题。在建设方面,当下适合韧性城市的建设规划有哪些呢?张祺博士从新区和老城两个维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表示,从新区的角度来讲,雄安新区是个值得一提的典型案例,作为中国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建设正在进行中,也为参与其中的奥雅纳团队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奥雅纳整合规划、设计、工程和管理等多专业,为雄安新区启动区提供了城市层面的一流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韧性规划,助力塑造中国的未来之城。从健康和幸福、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领导力和远见等4个维度,构建了韧性城市的12大目标。

  继老旧小区改造于2019年正式成为国家政策之后,2020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的改造,将极大地增加城市的韧性,提升城市抗风险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老旧小区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提升来强化对韧性城市的建设:

  1. 建筑抗震性的提高。原来城市更新的理念是拆改留,现在是留改拆。加强房屋建筑、基础设施以及生命线工程遭遇地震时具有抵抗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更有效提升老旧小区价值;

  2. 避难场所的配建。很多老旧小区是没有避难场所的,消防通道没有或是规划不合理,所以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做配建提高;

  3. 强化公共卫生体系。老旧小区改造中完善城市公共医疗卫生的基础建设,无疑是推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预期,在“后疫情时代”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将会对公共卫生医疗的基础建设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把“预防型”的公共健康服务体系纳入到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去。

  4. 数字化升级。虽然存在基础建设、管理等方面约束,不过韧性城市中的数字化升级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数字化升级能够更高效的传达信息,降低沟通成本,使城市更加有活力。制定智慧城市系统框架:智慧人群管理系统,能源效率数据系统,实时道路工程信息,多用途灯柱、智慧回收系统,基于行人角色和偏好的路径指示系统,非法停车监控系统,路边上下客货区监测系统。

  据了解,北京现在已将韧性城市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上海则从水的角度提升城市的韧性。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会关注城市的韧性建设,这也是我们城市化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政府主导 制度升级 韧性城市的运维观

  完善韧性城市相关规划政策与制度设计,推动制度落地实施,不仅要提出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目标,更需要在规则细则中就城市防灾格局、广域防灾体系等措施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以本次疫情为例,在城市运行的各项制度设计中,所有的城市都应当以本次全球疫情为鉴,加快建设综合应急体系,完善应急指挥救援系统、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系统等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城市应急救灾水平。那么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在韧性城市的建设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 张祺博士也就这个问题做了如下四点剖解:

  1. 没有很好的城市治理,就没有成功的韧性城市,在韧性城市建设中,包括管理,治理方面、基础设施配建,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政府在角色里面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2. 从市场端来讲,韧性城市中很多是公益性的建设暂时无法看到回报,中西方在此方面都一定是政府来承担的,在模式方面,无论是公私合营,还是资金配置,政府一定占据主导地位;

  3. 制度的保障方面,则必须由政府来做,这其中包括完善韧性城市相关规划政策与制度设计,推动制度落地实施等方面

  4. 在动态变化的社会当中,政府还会主导很多体制改革,在改革中,需要有不同的治理体系,在这些不同的治理体系中,制度不是凭空的,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体现,一般地,包括成立应急管理部,规避割裂的城市建设运维管理架构,从长期的角度来思考城市建设等都需要政府来作为主导者来参与。

新冠疫情引发的社会危机,也为城市管理者、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参与者提供了从风险到韧性思维的转换契机。从本次与张祺博士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需要建立强大稳健的韧性城市,应对逐渐成为常态的“未知”和“非常态”压力和冲击,提高城市对风险和灾害的适应性和恢复力,升级城市管理的韧性和包容度,当然,韧性城市的建设,也为政府和相关从业者带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浪地产

韧性城市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韧性城市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