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仓,才是国际电梯企业的中国路径
近期,关于美日企业撤离中国说不绝于耳,特别是美国政府宣布暂停资助世卫组织(WHO),似乎增加了这番“撤离中国论”的可信度。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电梯行业,“这些国际电梯企业会放弃投资甚至搬离中国吗?中国电梯行业格局会由此生变吗?”
或许,是我们多虑了。且不论对这样的言论该如何准确理解,毋庸置疑的是,“逆全球化”举动一定不是那些国际企业主的欣然选择。
特别是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当前取得的阶段性“抗疫”成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值得信赖。
?
中国地位无可替代
过去几十年,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全球生产、消费以及产业链国际分工逐渐深化,全球化正成为不可违逆的时代潮流,中国也正在诸多领域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替代的地位。
比如电梯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中国电梯设备保有量达709.75万台,在全球市场所占比例进一步提升。不仅如此,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出口国,2019年中国电梯产品出口接近9万台,甚至超过全球第二大电梯市场印度的年需求量,而这其中超过70%的量是由外合资企业完成的。
显然,中国电梯市场对于外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其全球的新梯销售中心和重要利润来源,还是海外其它地区的产品加工中心、输出中心。成熟的产业价值链下,当前甚至未来,全球没有第二个市场像中国一样值得这些外资电梯企业持续投资。
过去,这些国际电梯企业通过多品牌战略或者是合资的形式,将其在总部的商业流程和全球制造、技术标准复制到中国,迅速成长的同时也赢得了行业尊重。如今,中国电梯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导致的激烈竞争下,外资品牌开始纷纷将研发、制造甚至是战略中心挪移到中国,生怕慢半拍就会丢掉市场主动权。
试想,已经牢牢占据价值链金字塔尖的外资品牌,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数十年来深耕的中国市场。恐怕,接下来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此次疫情下中国经济社会的“风景独好”,进行又一轮的城池抢占。
加仓才是正确的路径
刚刚在纽交所上市独立运营的全球电梯巨头奥的斯,就计划在中国开启一轮新的“加仓行动”。据悉,在对广州扶梯工厂空间、地理位置等因素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之后,奥的斯近期决定将其生产整体迁移至位于浙江嘉兴的奥的斯全球最大扶梯生产基地。有资料显示,该工厂除了延续广州扶梯工厂一贯的高质量水平,还符合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要求,可以满足中国以及海外市场的多样化需要。
显而易见,借助华东地区成熟高效的供应链,以及地域和物流的优势,在商业以及轨道交通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奥的斯此举意欲强化其在扶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正如这个月初奥的斯中国总裁郑培明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所言:“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奥的斯将加大力度为基础设施和其他建筑行业提供支持,拓展商机。”
纵观这几年的行业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绝非奥的斯一家国际电梯企业在强化中国的战略纵深,其他企业也纷纷在加注中国的投资力度,或制造或服务。
这是一场持久战
可以预见的是,城市群的发展、城市产业的定位规划、人口的流动方向,以及未来至少10年的城镇化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梯行业的繁荣。这也就不难理解,已经在中国深耕了36年、拥有双品牌和15000名员工的奥的斯,为什么要逆风而行,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制造升级了。
但制造绝不是以奥的斯为代表的一众外资品牌的投资终点,超过700万台、未来甚至超过千万台的在用电梯才是他们的战略指向。
过去几年,价格战的疯狂演进和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高企,让几乎所有的电梯企业利润水平下滑。无疑,这将迫使企业的战略触角开始向服务领域延伸,再加上老旧电梯数量的倍式增长,让更新改造等现代服务业也登上舞台。
已经在欧美日等成熟市场拥有丰富后市场经验的外资企业,显然更懂得该如何利用早已在全球建立的系统来为中国服务业务做铺垫,数字化、预测性维保等多元化手段让他们占得竞争先机的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和行业带来了宝贵经验和推动作用。比如,早在2013年奥的斯就在中国推出了智能维保系统,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率先掀起了一波数字化服务浪潮。特别是在此次疫情期间,以奥的斯为代表,多家企业的数字化维保解决方案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就在4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强化智慧监管并积极推进“物联网+维保”以实现按需维保的方针。毋庸置疑,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倒逼下,庞大的服务后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这也将吸引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外资品牌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好戏才刚刚开始,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舍得“退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