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义魏巍:疫情之下健康居住环境的新思考
根据最新的OTA网站浏览和预定数据显示,五一旅游的关注量明显增加,酒店等市场环境有恢复之势,尤其国内和国外疫情呈反向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内社会秩序恢复正常,原本国外的旅游消费,有很大比例转向国内市场,也会推动国内酒店行业反弹。国内疫情形势明显转机,酒店正逐步恢复经营。在未来市场环境下,行业如何应对后疫情挑战?冲破传统思维,如何促进酒店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等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
3月27日下午,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优采)主办的“后疫情时代 智慧部品重塑酒店产品力暨酒店健康营造论坛二”线上论坛,共邀请九位行业专家,以健康部品为主题,聚焦当前背景下,围绕酒店行业疫情后健康发展应对方案进行探讨,以及5G等智能化技术升级与酒店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化解析和预测,共同探索酒店业健康升级,重塑酒店产品力。本次会议是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优采)举办的第十一场线上论坛,由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华北负责人贾玉鹏(微博 博客)主持。
会上,宏义发展集团酒店管理中心总经理魏巍进行了《疫情之下健康居住环境的新思考》的主题演讲。
宏义发展集团酒店管理中心总经理 魏巍
以下为演讲实录:
魏巍:主持人、蔡秘书长、各位嘉宾以及直播间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现在由我简要的跟大家一起聊一下疫情之下我们的健康居住环境有哪些新的思考。
首先,这次疫情是突如其来,我们大家都没有意料到,所以对整个城市运行的水平、医疗的水平乃至于我们的居住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所以我在想到底什么才能称得上是健康的居住环境,对于这种健康的居住环境包含哪些方面,以及针对我们酒店业,特别是以住宿功能为主的酒店的设计和管理,在今后如何提升,才能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以人为本 从三方面阐述健康居住环境
什么是健康居住环境,接下来所讲的是我的理解,代表了我的一种想法。所以我个人的评判标准就是,以人为本,评判任何事物我都是站在人的角度,我们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只要我们心情好一定是健康的状态,所以首先讲适合人居住的一些物质环境,主要是从室外和室内来说。
室外环境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是否有充足的阳光,空气是否清新,温湿度是不是适宜,周围有没有对我们人体有害的辐射、电磁波,甚至有污染的气体和水,是否有丰富的绿地和广阔的室外的运动空间。
同样室内环境,我们也希望能够拥有大自然赐予我们的非常好的环境,所以在营造室内环境的时候,就希望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包括在声音上、听觉上是希望安静、没有噪声的,因为现在对于交通和生活噪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是不是有污染,还有酒店的功能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私密的保护性,是否对外的视野和景观是最优良的,我们所感知到的感官的色彩是否丰富、是否迷人,包括我们家居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等等。
提到物质方面,自然就要提到社会环境。因为在我看来健康的居住环境不仅仅是物质,一定是跟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的政治稳定、经济运行良好,包括周边人群所能接触到的亲朋好友,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低,还有我们所有社会人的就业,家庭是否和睦,我们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张弛有度,我们在晚上或者周末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否丰富,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健康与否。所以针对这些,我就希望能够借鉴到我们酒店,从我们酒店的选址、规划设计到建造运营能有哪些启发。
疫情之下 设计与规划在健康居住环境的变化
第三部分就是疫情下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是人的生活行为和心态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首先疫情来了,我们是被动的宅在家里,但是我们能干什么呢?办公、学习、读书,包括现在的小孩子要上网课。在学习之余还要有些娱乐活动,包括舞蹈、音乐等等对情操的陶冶,还要在厨房研究一下美食,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我们能把生活过得更好。我们不能去外面,那就要把户外活动想办法室内化,就涉及到现有的居住空间是否有足够的健身区域,健身器械是否齐备。实际上我们是很想对外交往,但是特殊情况不得已才宅在家里,所以必须在我们所处的小区和小环境下解决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需求。
于是联想到酒店,酒店客房,特别是长租客房,我们现有的设计如果仅仅是以现在的状况作为隔离来说,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一些需求,我们的空间单一,家具单一,我们没有办法在有限的空间内既睡觉又起居又活动,甚至文娱活动,所以我们希望今后在酒店设计上能够考虑这方面的变化。而且现在因为大家被迫圈在了一个空间里面,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自己独处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往往是包括现在的一些住宅设计都没有考虑,我们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因为要在有限的空间之内、有限的时间之内解决我们所有的需求,而且对我们酒店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方面,室外环境,室外环境的变化其实在我们整个小区的居住区的规划当中,对于景观的设计,有的仅仅是满足视觉上的效果,而没有一些功能上的配套,所以现在很流行的有独立的健身舱、亲子游戏舱、办公舱等等,既能够欣赏到外面的景观,又能够解决自身的需求,同时还能融入到整个景观当中。这个健身舱本身就是美学的一些小品。同时,我们不得不限制在小区内生活,所以物资的采买就成了问题,那对于自动售卖机的要求就高了,不仅仅是现在所谓的矿泉水、饮料,可能对一些生鲜,甚至一些急救物资,在特殊时期我们都有这种需求。再想想我们的酒店,我们酒店在规划时对房间的要求和景观的需求是不是也相应的做出一些反应呢?
从规划来讲,之前城市型商务酒店密度很高,因为土地狭小,所以密度很高。现在人们可能更追求低密度的别墅类型、低层、度假类酒店的体验,这种体验我们能在园林绿化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供我们去开发,当然这里面就提到园林绿化是不是可以结合一些驱蚊、杀菌、消毒功能,这些都是因为这次疫情引起的思考。包括活动场所,我们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一个有限的房间里,我们还是需要到外面去活动的。那么这个外面的活动场地应该是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甚至针对一些老年人也好,一些无障碍的设施,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有所考虑,包括一些急救的按钮,大量人群聚集在一个活动场地的疏散问题,包括在整个活动场地如何分散,在整个景观当中,让大家既独立又融入整个景观规划当中。而且我们现在家里也会有一些宠物来陪伴,那么是不是会有一些独立的宠物的活动区。当然还要解决一些粪便清理和消毒,这些都可以由物业来提供。
户外方面,如果我们要三三两两的聚集探讨一些事情,那么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小型的会客厅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这次疫情带来的中国式的管控,就要求内外分区必须明确,而且内外的流线要清晰,租户和外来人员流线怎么走,避免交叉。也就是住客和访客动线怎么分离,现在就变得至关重要。
再进入到室内,因为室内是大家研究比较多的,特别是水暖电等等这些设备设施有很多专家也提到很多技术需要如何考虑,像如何去用这种洁净的空气和水,如何保证我们的温湿度是恒定的,还有自然通风无法解决之后,我们如何通过无毒的新风+新氧来解决室内的呼吸问题。还有因为我们的新冠病毒等病毒、细菌之类的有害物,有些是可以通过下水道去传播的,所以卫生间是否要考虑无菌地漏,而家中是否需要常备一些消毒剂等等。甚至现在洗衣机当中的一些消毒功能,之前可能都觉得比较鸡肋没什么用,但是现在在我看来衣物烘干、消毒是极其有必要的。为了避免接触或者避免跟身边这些物质上的接触,设备设施上的一些智能化的、自动感应的设备,可能也就变成了一种需求。通过室内的一些智能化控制,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接触。
我们居住的这些变化和这些需求过渡到酒店,其实酒店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当然室内环境的营造就不说了,通风、采光、智能、新风现在是大家都探讨得比较多的,但是软性的我就在想之前的酒店都会有一些购物、小卖部类似的售卖服务,后来有一些快捷酒店有变成自动的售卖机,但是医疗呢?特别是网上医生也能够接入到酒店当中,酒店能给客人提供这种服务吗?
再就是社会环境的需求变化,主要是住区的变化,因为住区的物业管理跟酒店的运营管理是相通的,既然我们的小区对物业服务要求更高,那么相应的对酒店的服务也会更高。那么物业的服务和酒店的服务是不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呢?包括社区生活观念更强烈,我们之前不得已被关在小区当中,那我们对小区的配套、依赖程度就更高,内部的生活超市,无接触的配送,还有快递,都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还有医疗、教育、小区的安保等等,都会产生新的变化。
之前提到过我不赘述,主要还是提到酒店服务,其实对消毒大家都在提,但真正能够做到多少,好像没有相对形成比较规范的东西,空间的消毒、人员的消毒、物品的消毒,还有酒店员工如何去协助派送这些物品,甚至用一些无人的机器进行无接触派送,包括疫情的信息公示。如果仅仅依靠每个人的手机或者电子设备,还是不够的,我认为酒店应该有一种对疫情非常及时的信息公示策略。
“大健康+大文旅” 布局美好生活全产业链服务
最后我想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宏义发展集团打造的红格小镇。
宏义集团目前正在转型,我们希望创造一种创新的管理康养全产业链的模式去运作,所以我们不仅仅涵盖了地产、旅游,我们有两大核心:大健康、大文旅。为了实现这些,我们就形成了一二三级联动,很多地产公司往往都关注于二级的地产开发,甚至加上三级的运营,比如酒店运营、商业运营,但是宏义发展收购了项目就可以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对基础土地建设参与的更深,包括环保、公园、桥梁、市政道路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二级的房地产开发,同时通过三级的大文旅、大健康的优质IP的介入进行三级联动,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特色。
今年的重点,就是要把开发了十年之久的攀枝花红格小镇,基于现有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这也是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所以迫使我们不得不去重新定位,不得不去提升我们的红格小镇。
攀枝花红格小镇是在2016年进入了首批的中国特色小镇,地理维度在北纬26度,就是我们现在地球上的黄金气候带,年均日照时长达2700小时,这就是稀缺资源。海拔1200多米,有天然的温泉。同时我们有大片可以开发的运动场地,目前我们定位是国家级冬季训练基地。它的目标就是打造世界级的康养度假小镇,把我们之前提到的一些思考落地。攀枝花本土的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也是要挖掘的。
任何生活都离不开美,所以我们希望将美学贯穿到整个的田园、禅修、学习当中。这是一个2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设计、运营,所以我们不是一代人,而是可能要经历两代人、三代人去经营。这里有很多商业,都是社区配套,涉及到衣食住行。住宿的方向,希望通过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分区打造不同的特点,把山水的设计进行特色化的打造。包括当地一些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承。而且我们的温泉也是非常难得,它有山脚下的,有山顶的,有山中间的,所以我们希望把资源最大化,让每一位在这片土地居住的客人能够享有最大的自然资源。因为这一片都是以田园风光为主,所以休闲是要有的,饮食是要有的,种植、绿化、植物、科普我们都是希望能够融入到全生命周期、全年龄段,对于老人、对于小朋友都有实际的教育意义,而不仅仅是在课本上看到。因为地处山地,所以这里有各种类型的山地坡道,还有可以露营的地方,同是一片天地,我们可以把它打散,有为老年人服务的,有为儿童服务的,有为青少年服务的,让他们都融入到这片自然当中。社区的配套、社区的体验极其重要。
今天很感谢平台给我这个机会,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疫情之下对居住健康的理念、新的变化的趋势,希望今后有机会跟大家进行资源共享,我们一起把26平方公里的红格小镇一起打造,毕竟这是世界的红格,中国人的骄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