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_新浪地产网

多管齐下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提要:当前多家银行一方面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基于供应链的票据、订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从而规避大型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提升银行票据贴现积极性,另一方面与券商投行部门开展合作,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发行债券或登陆科创板进行融资,解决核心企业资金风险。

  原标题:降准释放8000亿助力小微融资 多管齐下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随着各家银行正加大力度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利率,此次降准所带来的LPR利率下降预期,将有助于小微、民企实际融资成本跟进下降。

  为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再出重磅政策。

  1月1日,央行决定在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金逾8000亿元,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将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有利于增强中小银行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与此同时,此次降准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约150亿元/年,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不少小微企业与民企已感受到央行此次全面降准的红利。”一位城商行对公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他所在的银行预计此次降准将令本月LPR下降5个基点,因此银行对部分优质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定价较2019年12月下降了5-10个基点。

  在他看来,此次降准能否更大幅度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还得看银行内部考核机制能否进一步“宽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过降准持续降低小微、民企融资成本同时,央行等相关部门也在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加快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利率等措施,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持续降低小微、民企融资成本。

  在多位银行人士看来,目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相当明显,若要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持续“畅通”,则需要财政政策予以更大力度的配合,包括加大减税降费与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减轻小微、民营企业经营压力,从而引导社会资金更积极地投向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否畅通,还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一位券商宏观分析师向记者分析说,若央行此次降准释放的逾8000亿资金无法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则可能会助长金融市场资产泡沫升温。

  中小银行的“痛点”

  随着各家银行正加大力度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利率,此次降准所带来的LPR利率下降预期,将有助于小微、民企实际融资成本跟进下降。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在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此次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并引导LPR利率在1月份可能下跌5个基点。

  “今天我们与部分优质小微企业协商的新贷款利率,较2019年12月下降了5-10个基点。”上述城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之所以贷款利率降幅高于LPR本月降幅预期,主要原因是他所在的银行内部认为LPR利率下降,将吸引大量优质小微、民营企业寻求大型银行申请信贷,因此他们必须给予更大的贷款利率优惠力度“留住他们”。

  他承认,这也给银行获取信贷利差收益构成更大的压力——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利率降幅高于LPR利率降幅,意味着银行内部不得不牺牲一定额度的信贷利差收益。此外,由于年初银行会投入大量信贷资金投向大型优质项目,若资金分流投向小微、民企项目,可能会导致整个信贷资产坏账风险率有所上升。所幸的是,银行高层力排众议,决定再额外拿出百亿信贷资金用于小微信贷,并且必须在一季度末之前悉数投放。

  “现在这笔信贷资金能否如期投放完毕,最大的变数是各个分支机构对小微、民企的不良容忍度能否进一步趋宽。”他告诉记者。由于年底前部分小微、民企出现贷款逾期导致关注类贷款规模骤增,各地分支机构被要求将小微信贷不良率严控在3%以内,导致银行风控部门对小微、民企的放贷门槛悄然收紧。

  甚至个别分行内部出台新规定,小微部门坏账额排名居前的数位客户经理将不再发放年终奖,若小微累计坏账额超过一定额度,客户经理的年终奖也将被暂缓发放,直到他追回相应比例的信贷坏账资金。此举也迫使不少小微部门客户经理抱着“不冒险”的心思,只服务当地最优质的小微、民企。

  在这位城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看来,这背后,是城商行在服务小微、民企方面依然存在某些竞争劣势——由于城商行较高的存款获取成本推高了贷款利率,当地不少优质小微、民企更倾向前往大型银行寻求贷款,令城商行的小微企业信贷质量不算高,因此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或小微企业贷款逾期风险陡增时,银行内部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先收紧信贷风控门槛缓解坏账增加风险,令小微、民企信贷支持力度趋于下滑。

  记者多方了解到,因此不少城商行农商行积极与地方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开展合作,通过坏账风险共担方式(银行与政府基金各承担50%信贷损失),加大对小微、民企的信贷支持力度。但在实际操作环节,多位城商行人士发现政府发起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鉴于降低坏账损失风险的考量,同样更愿与大型银行开展合作,且服务对象更多聚焦具有高新技术竞争力且形成稳健业务收入的小微、民营企业,令其服务涵盖面同样受到不小的限制。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面对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小微、民企过程所遇到的阻力,央行等相关部门也在多管齐下梳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比如在央行支持下,上海票据交易所正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通过激发产业链核心企业签发票据的积极性,提高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提升产业链企业票据支付的便捷性,进而缓解整个产业链长尾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通过投资票据的形式向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

  一位参与应收账款票据化业务的股份制银行票据部门交易主管表示,当前应收账款票据化令不少行业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得到提升。具体而言,不少产业链长尾端小微、民企从下游企业获得的货款资金周期,从原先的1个月拉长至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导致它们资金压力大幅增加,而银行又担心下游企业付款违约,不大敢给予它们相应的经营性贷款,反而给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制造了人为的“阻力”,但随着应收账款票据化,这些长尾端小微企业一方面能以更低的票据贴现成本获得融资,缓解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资金周转率获得提升,大幅改善经营压力。

  “目前应收账款票据化要进一步普及,最大的痛点,在于近期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遭遇债券违约风波,令银行风控部门担心产业链核心企业资金风险,不大敢对他们开出的应收账款票据给予贴现,导致下游小微、民企融资难度再度增加。”上述股份制银行票据部门交易主管解释。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多家银行一方面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基于供应链的票据、订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从而规避大型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提升银行票据贴现积极性,另一方面与券商投行部门开展合作,支持大型民营企业发行债券或登陆科创板进行融资,解决核心企业资金风险。

  “不过,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应收账款抵押质押登记流程的简便化、标准化与规范化,构建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从而打破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提升更多银行给予信贷支持的积极性,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最后一公里。”这位股份制银行票据部门交易主管说。

新浪地产
关键词:

融资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融资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