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青:解决建筑渗漏顽疾 做到“居者优其屋”
2019年5月28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也再度携手,展开以“筑就精工防水 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房地产与防水行业合作发展论坛。行业专家们汇聚一堂,聚焦新时代美好生活理念,深度交流,探讨防水工程痛点的解决之道。
会上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做了开场致辞,以下是会议实录:
朱冬青:尊敬的张力威会长、各位来宾,首先代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也感谢新浪地产(微博)和中国房地产协会,这是我们第三次联手为房地产企业和防水企业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也希望这样一个合作方式能够继续下去,为上游和下游之间构筑一个桥梁和纽带。
建筑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关乎建筑寿命,关乎百姓民生,关乎百姓安康。我们认为防水材料是一个特殊的功能性材料,在建筑中它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比普通的功能性材料更为重要。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居者有其屋”的历史跨度,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消费升级,也倒逼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到“居者优其屋”,这是未来5-10年、20年以后需要共同实现的。建筑防水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坐上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快车。最近5年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就是因为消费升级快速的满足了以人为中心的中央理念,满足老百姓为提升生活品质而日益增长的需求。
行业在过去5年大概引进了50条防水生产线,在2015年之前的30年里,总共引进了20多条,所以这5年的引进速度是过去的两倍。现在大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都在这5年有了快速的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基本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前出国访问的时候,大家都争着看国外的生产企业,现在大家不需要这样了,因为我们的企业比国外的先进。但是为什么房屋还是会出现渗漏,这是大家需要讨论的问题。防水从业者应该为这个行业付出努力,履行使命,房地产下游的企业家们也应该为“居者优其屋”做出努力。
但是目前百姓依然不满意,大量的房屋渗漏使老百姓无处诉苦。前天,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走进社区诊治渗漏”的活动,为上海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人士免费上门维修,为此在上海开通了的5条热线都被打爆了。防水技术的提升与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向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联系,所以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包括材料生产问题、设计问题、施工问题,建筑制度问题、市场机制问题等等。过去5年,行业一直在跟国家质检总局做产品质量工作,但即使产品质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也会遇到瓶颈。什么瓶颈呢?所有房地产企业对防水的要求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高。中国的房屋实行5年的保修期,5年不漏就行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天花板压在行业上面,把需求侧盖住了,这是一个制度问题。
2017年建筑防水的标准提升有了很多的课题研究。2018年,住建部38项全文强制标准的编制,其中有一项就是《建筑防水通用规范》,这个《通用规范》相当于行业的技术法规,这个规范现在在住建部的网站上公示,其中有一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全面提升建筑防水设计工作年限。现在提出地下防水要与结构同寿命,住宅的50年;公共建筑或者基础设施70年,甚至100年;路面25年;外墙25年;室内15年。这些都会成为中国防水的技术法规,会指导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甚至是产品标准的提升。
满足防水设计要求,就要提高防水设防的要求,增加防水层的厚度、增加防水的耐水性和系统的可靠性,这也会打开我们需求侧的天花板,从设计上保证满足强制性规范的技术法规要求。对行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意味着要去提升,防水造价要提升。百姓以后对建筑渗漏这个顽疾也有了治理的方法,或者说从制度上有了治理的办法。但是可能出现一些市场问题,出了渗漏到底由谁来赔?5年保修期规定是施工承包商赔,或者开发商赔。我们还要在这个技术文件发布之后,推动中国所有的屋面规范、地下规范等技术面规范的技术的修订,然后敦促住建部提升定额,从而为实现造价提升。
同时还要引入防水工程质量保证和保险的机制,国外所有的发达国家防水材料包装上都印着保证年限20年、30年,生产厂家向社会公示的就是20年、30年,如果产品没有20年、30年的保证,就不可能进入市场。我们希望建立一个质量保证和保险的机制,配合最新的技术法规,配合《建筑防水技术通用规范》的发布,从建筑制度到市场机制上走一套全新的道路,解决建筑渗漏的顽疾,守护我们百姓绿色家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联起手来,为房地产行业和防水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